卞声红
幼儿时期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之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还要让幼儿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他们对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感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来着手,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来锻炼幼儿的体能,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1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体育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体育教学要凸显出创新精神,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游戏充分结合,使其内容变得新颖、生动、丰富,设置多元化的情景,提高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幼儿配备多彩、丰富的器材支持,为幼儿的体育锻炼提供愉悦、轻松的氛围支持。另外,体育教学也要遵循规则化原则,即便是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也要基于一定的规则作为前提,在让幼儿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能够在相关的约束规则下参与锻炼,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让幼儿具备遵守规则的意识。
2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体育教学的对策
2.1 提升教师认知能力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少数幼儿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存在认知偏差,将游戏化体育教学作为自由活动,尽管能够让幼儿对体育锻炼产生参与积极性,但是教学成效和质量却不太理想。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教师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专业认知,在这一方面,幼儿园要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让教师能够对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有正确认识,将其贯穿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对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安排,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要构建与之相符的教学效果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各类渠道来评估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效,带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2.2 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
为了确保幼儿体育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作为切入点,丰富组织形式,构建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来设置与之相符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硬件基础。同时,游戏化教育理念强调体育、游戏之间的深度结合,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营造出自由、愉悦的范围,这是游戏化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的一个必然导向。作为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要求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保证体育教学能够取得理想的质量。
体育游戏课程重点在于让幼儿从中学习到什么内容,让他们具备真实的体验,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以核心素养作为导向。不同类型动作和体育技能能够给幼儿带来不同的身心感受,在有计划的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让他们具备愉悦感、安全感和成就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来带领幼儿探究、分享、领悟、交往,通过经验的整合与改造,提高幼儿运动能力,为幼儿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行为养成提供支持。
2.3 推行多元化的游戏模式
3-6岁的幼儿在阅历、年龄、认知等因素的限制下,其联想能力有限,因此,在组织幼儿参与游戏化体育学习时,需要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出发,为他们设置一系列的主题游戏情景,让幼儿在丰富的情景中对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产生深度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组织“沙包投掷”游戏活动时,传统的规则比较单一,幼儿的参与兴趣并不强,玩过两轮后,就不愿意再继续参与,此时,即可为幼儿设置趣味化情境,让他们将沙包比喻成一个一个小动物,每个幼儿都要肩负着送小动物回家的重要任务,在改变了游戏形式后,为体育活动赋予了更多的趣味性,幼儿的参与兴趣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4 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体育游戏虽然是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教育目的,为了评估出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成效,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也不可或缺。课程游戏背景下体育课程的评价需要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切入点,从运动能力、卫生和体育行为、品德几个方面来评估,保证评估体系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针对运动能力的评价,采用定量方式进行,由于不同测试工具存在局限性,在评价上,需要根据不同标准的效度和信度探讨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评价体系。针对健康行为与运动品质的评价,则要注重过程和真实情况的记录。在每次的体育教学完毕后,及时做出调整,了解幼儿的看法和进步,根据各项指标来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使幼儿在其中有更多收获。
3 结语
中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提出“幼儿体育”这一基本概念。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全面健康战略框架。幼儿阶段的体育教学要致力于锻炼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对于幼儿后续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基于課程游戏化背景作为切入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意识,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在提高幼儿参与兴趣的同时,增强教学效果,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