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崇钦
1 引言
国家最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各个课程的教学理念都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其中当然包括体育课程,但体育的教学仍不容忽视。初中学生无论是满足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还是追求更高的目标以及自我的提升,都要建立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就需要中学体育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坚持不懈地探索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程的实用性。
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总结认为,若想要真正的实现中学生体育课程“以生为本”,想要将此教学理念深入贯彻到平日的体育教学中,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响应以人为本的中心要求,要坚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均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所想,尽可能满足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首先要在响应新课标宗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其次课堂上设置特殊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班内分组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最后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适应中学生的身心成长。
2 课前做好教学内容规划
课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课堂讲解的内容,全面考虑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事故。讲解的内容需在中学生现阶段的需求以及能力基础上进行准备,内容要贴合实际,实用性强,课堂上尽可能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可以大概率的吸收并在今后学以致用。课程内容合理实用,讲解方式生动形象会大大提高课程任务的完成度,因此教师体育课程开始前认真准备课程内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梳理教学流程,教学不可脱离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做贡献。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中学生现阶段体育锻炼的接受度,学生体育课上的兴趣点,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等等。内容选择之后要思考怎样的授课形式可以让学生上课时具有更好的专注力,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上课热情,帮助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身体,身心放松的同时意识到强身健体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追求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期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不能够将“德” 或者“智”或者“体”或者“劳”分开单独的、片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样的,在体育方面,身为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仅仅看重学生的体育技巧,同时,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地考虑,综合地观察,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生理体能、情绪控制、分享合作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我们教师的评价,全面立体的对学生的体育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中更加的自信、积极与乐观,从而更加刻苦努力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假若对学生有必要的批评,也应该注意批评的方法和语气,要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
3 设置特殊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教学过程中,特定的情境往往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课堂上特殊的情境犹如一颗糖果般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诸如语文教学的其他课程如此,体育课程亦是如此。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精力相对旺盛的时期,而现如今体育课程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相悖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体育技能学习的枯燥性,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兴味索然,使得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性不高,自然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对高效的体育课堂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情境的穿插和游戏的引进是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不二法门。所以,全国新课标出台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教师需要将自己由规则的制定者转变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们的兴趣,寓教于乐,学生在快乐中提高体能素质,教师在快乐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灵活地进行变通,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
4 进行班内分组,调动学习积极性
热情好动,对新奇事物的好奇是每一个中学生所独有的性格,这是他们这个阶段应保持的一种天性。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在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总结最有效、最高效的教学方式,即以课堂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学习安排: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划分小组,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组成小组,确定组长,往后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均以已划分的小组形式进行展开,而所谓的教学内容则是以提高中学生体能素质为目的的基本体育课程内容,课堂上除正常教学内容的教学外,可创设与体育相关的课堂小游戏,具体表现为:将游戏任务分发到每个小组组长手中,让其小组讨论组内分工,制定策略,方可开展游戏。在本次课堂教学结束时,针对课堂游戏进行自由发言,而后让各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并且会对各个小组进行评比,选出最優秀的小组。通过“小组化”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们的团结合作意识,通过诸如此类方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充分的将自己视作集体的一员,努力表现,人人进步,团结一致的为各个小组、为集体争得荣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值得广泛推广。
5 改善教学模式,缓解学习压力
纵观古今,我国教育更倾向于应试教育,并且这样的教育理念还享誉全球,但最近几年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渐渐显示出或多或少的弊端,学生在初中阶段性格灵活好动,大多正处于叛逆时期,学习压力过大往往会使学生身心俱疲,难以承受,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与学科应用性不断改善其教学模式,使得初中体育课程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一门学科,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这门课程可以舒缓学习与考试上的压力。
如果体育教学继续沿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仅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自身也会感觉教学有些吃力,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率不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的教学目的相对达不到。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注入课堂当中,这样既解放了当今阶段学生的天性又使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悦。首先,在体育课堂中尽可能多的增加趣味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缓解学生来自学习上的压力,而且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又可以学会运用不同的逻辑方式去解决问题,增加了体育课程本身的深度与维度。
在体育课程开始前可以让学生自行放松筋骨,让自己处于放松的身心状态,方可顺利安全地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老师对基本体育知识进行传授,以生为本切合学生现阶段的体能训练;第二个阶段,当教师觉得学生训练程度达到要求后可自行进行一些课前设计好的趣味游戏,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死气沉沉,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第三个阶段,总结整个课堂表现以及学生自由发言其感想,将课堂知识寓教化为游戏,丰富课堂内容,改变以往知识灌溉方式的教学,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堂尾声阶段,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自由发言,让学生合理释放一下这一周的压力,自由发言过程中学生相当于在彼此交流,交流过程与感受,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大量,还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现如今,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作为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将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场景进行结合,通过个性化、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作者单位: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