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金
摘要:我国将环境教育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要求全面落实。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展开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力落实,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目前中小学均未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地理课程应肩负这一使命,利用该学科独有的知识特征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环境教育的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引言: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地理教学不可推脱的使命。在理论知识教学任务紧张的同时,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在保持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成功渗透环境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寻找与环境教育相契合的知识点
初中地理环境教育的开展需要以课内知识点为依托,从教材中的内容来看,有许多涉及到环境、人口、资源的信息,可作为环境教育的优质材料,教师要善于寻找突破口。比如,教材中有关气候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与聚落之间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中东水资源问题、南非的环境问题、保护热带雨林的话题、人口过多对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均大有文章可作,教师可以以此为入手点,通过搜集真实的数据,使学生意识到现如今全球正面临怎样严峻的环境发展形势,而我们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该如何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1]。教材中的内容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利用这一特征构建起环境教育的完整框架,从各个角度出发,使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同行,时刻发挥渗透性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课外资料,一方面可以作为论证课内知识的支撑,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从真实的社会问题中了解到改善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比如,近期国际上热门讨论的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数据资料,与学生们利用地理信息分析核废水进入太平洋后将流入哪些区域,对哪些国家造成影响,未来人们的生活、饮食将受到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利用新鲜的社会热点新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可造成怎样的影响,增强其对于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
2.理论学习与实践于一体
通过口头上的理论教育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意识到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但这还远远不够,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环境发展有贡献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强化实践教育,这也是环境教育效果的最终彰显。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实践活动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来开展。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假期时间与学生们一起走进当地的化工厂、水泥厂、造纸厂,看一看工厂周围的土壤、河流、植被是否受到了影响。亲自的体验和感受,一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更能够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起,保护家乡环境的积极性更高,自然会主动寻找多种途径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其次,可以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保护臭氧层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特殊时期,在学校內组织主题活动,在一日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为改善全球环境出一份力。另外,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任务,让他们对自己所在小区内的环境,社区中垃圾分类的情况,植被保护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自己家的用水、用电数据,分析出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拟定整治方案。保护和治理环境从身边做起才能在未来治理“大家”[2]。
3.加强环境法制教育
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也在完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指导,环境保护有法可依,一些故意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仅仅受到道德的谴责,还有可能触碰法律的禁区。因此,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要做一名守法公民,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保护法》、《大气污染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并结合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对各项法律的具体条款进行介绍,使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规范自身行为[3]。
4.发挥乡土资源的教育作用
环境保护不能只喊口号,实践才能出真知。从当下开始,从身边的环境建设开始,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搜集必要的乡土材料。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较为宽泛,对于部分地区的介绍较笼统,教师应带领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地区,为环境保护的实践打下基础。比如,我国甘肃地区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具有高低起伏的特征,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当地政府目前正大力建设植树造林项目改善生态现状……不同地区的教师要善于搜集最新的乡土资源信息,让学生们制定出改善环境的活动方案,自己去践行。
5.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为了提升环境教育的有效性,地理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联手,共同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班级内的板报,校园广播等传播环境保护的信息。共同组织主题活动、演讲活动、辩论赛等,利用多方力量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6.结语
地理课程在落实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也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地理教师在集中于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在环境教育中投入足够多的精力,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贡献力量。在以课程为依托的同时也要延伸材料,拓展实践,打破无效的口头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心系社会发展、拥有社会责任及优良品德的人才,使地理教育工作的成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平措顿珠.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环境教育[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000(003):173-174.
[2]杨伟书.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2):P.74-75.
[3]石玲娣.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8,000(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