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万有引力不是力及宇宙驱动力来源和空间浓度理论建立

2021-09-10 06:14李兴文
科技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来源

摘要:对相对论而言,万有引力是最基础的概念之一。相对论中虽然指出了万有引力与时空有关联性,但并没有给出对有引力更明确的说法。万有引力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力,也是决定宇宙基本架构的力,是解开宇宙之谜最关建的钥匙。万有引力是一种最基础的力。因此要了解万有引力,要从更基础的原理和更宏观的视角着手。更基础的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更宏观的视角是宇宙大爆炸视角。

关键词:万有引力;宇宙驱动力;来源;空间浓度理论

很明显,我们的论点是否定万有引力的存在。但我们并不否认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只是讲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并非万有引力引发和造成,而是由其他机制产生,了解了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真正的产生机制,对人类科技进步有实质影响。

本文在找到更确切,更基础的概念前,“万有引力”这个名词暂时延用。

空间浓度理论是要解答比相对论更基础的一些问题。但与相对论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承。

空间浓度理论要解答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物质是什么、宇宙大爆炸动力是什么、时空变化的机制是什么等问题。

在空间浓度定理建立之前,我们仍然使用相对论作为工具解答问题。但工具的使用,其实背后是空间浓度理论的引导。

在空间浓度理论建立后,返观之前的解答,会有更清晰、更简约的认知。

一、论万有引力不是力和万有引力效果产生的可能机制及其重大意义

(一)强引力时空的高速时空等效性

相对论告诉我们。在运动系高速运动时,特别是近光速高速运动时会产生尺短,钟慢,质量增加的效应。这个运动系所在的时空,我们可以称为高速时空。

相对论还告诉我们,运动系在强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会出现钟慢效应。这个运动系所在的时空,我们可以称为强引力时空。

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是经过验证的,适用于各时空的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是在各时空(运动系)中测量自身中的光速,光速不变。在时空(运动系)以外的外部时空观测,则允许光速变化。依此,我们看一下运动系进入强万有引力场的过程中的变化。

设一运动系W,竖直落入太阳万有引力场,靠近太阳。如图1,运动系中有两点A、B 。AB间距离为SAB。A处有一光源,B处有一光感应器。由离太阳较远的E处,落到离太阳较近的F处。E处光速V=C,在AB两点间设置标尺,标尺长度为SAB。

设光由A到B,光感应器测得时间为tAB。在运动系W中,则SAB=Vt= CtAB

光速不变原理体现为在自身运动系W中观测,光速C不变。钟慢效应体现为由运动系外观测光速C减小。

运动系W,自E处到F处的过程中,在运动系W内自行观测。A、B间的长度SAB,本身就是长度标尺。

以运动系W内的标尺测量自身长度,数值必然不变,SAB数值必然不变。光速C也不变。

SAB = CtAB  持续成立。

tAB是光信号触发光感应器产生的计量数值,所以tAB的数值与观测角度无关。无论是从地球还是其他参考系观测,得到的都是光感应器产生的相同数值而已。

我们换一个角度,在运动系W外觀测,比如在地球观测。在远离太阳的E处,到靠近太阳的F处的过程中,以地球视角观测。根据相对论,光速C会变漫。假设光速为C’。C’

通过公式出S’AB = C’tAB,得到S’AB

因C’

在地球观测,从数值上S’AB< SAB。

由此可知,运动系W在接近太阳的过程中标尺在变短,也就是说,在万有引力加强时,不但出现了由光速减小体现出的钟慢,也体现出了尺短。

设在AB间有一无阻力匀速滚动的球体M。质量为m,速为Vm,动量为P。在E处到F处的过程中,动量P不变。由P=mVm得m= 。

在地球观测,由于出现了钟慢现象,所以Vm减小,因P不变遵守动量守恒定理。所以质量m增加。(后续本文会对动量守恒定理进行修正,证明并不完全守恒,但不影响此处推论。)

由此可知,万有引力加强时,物体的质量m增大。也就是说质量增加现象出现。

由此可知,一个运动系自弱万有引力场区域,进入强万有引力场区域时,不但会出现相对论中明确提到的钟慢现象,还会出现尺短和质量增加现象。

也就是说,增强万有引力造成的时空变化,与提高速度造成的时空变化,是等效的。强万有引力场对时空的影响,与高速度对时空的影响是等效的。

同理,减弱万有引力场对时空的影响,与降低速度对时空的影响,也是等效的。会产生钟快、尺长、质量减轻。

(二)论万有引力不是力

可以认为万有引力决定了宇宙的基本构架,支配了宏观的宇宙体系。对万有引力认知的进步,就是宇宙认知和研究的根本性进步。那么我们来了解万有引力。

首先,我的结论很明确,万有引力不是力。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是由其他机制产生。也可以说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特殊机制产生的力学效果。虽然我们研究了“强引力时空的高速时空等效性”,但只是借万有引力存在的传统错觉,以便利用传统知识进行一些结论的推导而已,或者说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这些结论,也是为推翻万有引力的存在作前提准备。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万有引力为什么不是力?

首先我们知道,力是矢量,实体是标量。矢量可以在方向上进行合成,力是可以合成的。标量可以累加,实体是可以累计或累加数量的。

矢量在于,一个向左的力,与一个大小相同向右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或区域上,合力为零,力消失。

标量在于,左侧放置一个实体,右侧放置一个相同的实体,两个实体都不会消失。

这就是力与实体的本质区别。

之前的科学研究发现,万有引力可以合成,是矢量,也就一直认为万有引力是力。

那么,如果我们找到万有引力并非矢量的征据,也就证明了万有引力不是力。剩下的就是研究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证明了万有引力并非矢量,不是力,又知晓了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产生的原因,我们就解决了万有引力问题。

万有引力的标量特性,深深的隐藏在时空关系中。

通过相对论我们知晓,万有引力与时空扭曲是相关联的。

根据相对论,影响时间流速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万有引力强度,一个是运动系速度。在同一运动系内,万有引力越强,时间流速越慢,光速也就越慢。

也就是说,我们消除了两个影响因素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后,另一个剩余的因素,对时间流速以及光速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可以得到推论:在同一运动系中,因速度影响被消除,万有引力大小决定了时间流速。

进一步,也就是说,在万有引力弱的地方,时间流速更快,光速更快。

更進一步,在同一运动系内万有引力为零的地方,时间应当最快,光速也最快,并且各个万有引力为零的

不同区域。日时间流速和光速当相同。

实际上,以上推论,在原有的相对论逻辑上是正确的,在现实的验证中却必然是错误的。

宇宙中存在两种常见的万有引力极弱甚至为零的区域。一个是星球中部,另一个是星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

按照以上推论,地球中部的时间流速应当与太阳中部的时间流速相间,且都比表面快。甚至考虑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速度影响,应该比太阳中部时间流速更慢。

但事实上,太阳中部的时间流速比地球中部明显更慢。地球、太阳中部的时间流速也并不比表面快。

这证明了推论的错误。

按照推论,星球间的拉格朗日点处,万有引力为0。在同一运动中,拉格朗日点的时间流速应当最快且各拉格朗日点时间流速相同。

但实际上,太阳与水星间的拉格朗日点,与地月间的拉格朗日点,时间流速并不大相同。太阳与水星间的拉格朗日点区域的时间流速更慢。而且不但不是太阳系这一运动系中时间流速最快的区域,反而是太阳系中非常偏慢的区域。

这又证明了推论的错误。

综上所述,在万有引力合成力为零的拉格朗日点处,时间没有出现加速,两个拉格朗日点处的时间流速也不同。星球中心部也有相似问题。错误发生在哪里?

相对论中,影响时间流速的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运动系速度,一个是万有引力。案例中运动系是相对统一的,所以速度因素不再是干扰因素。因此影响因素只剩下万有引力。但万有引力的合力都是0,又都是一致的,时间流速却出现了问题。

我们找一下矛盾的关键点。原来相对论中提及了万有引力与时空的关联性,但却没有进一步探究过两个以及多个万有引力的合成力与时空的关联性。

那么结论就是,万有引力的合力大小,并不能作为影响时间流速的因素。而是有其他因素影响了时间流速。

进一步,也就是说,根据相对论,万有引力单力,对时间流速有明确的影响。现实中,万有引力合力却没有明确的影响。甚至一点关联性都没有。

也能是说,万有引力在对时间流速影响方面,矢量特性是失效的。失去了矢量特性,已经可以认定万有引力不是力。

这说明,万有引力背后是一种非力学的其它因素,只是这种因素体现了力学特征而已。说明非力学的其他因素才是影响时空的因素。

万有引力的合力对时空的关联性的失效,对原有的相对论体系是重大挑战。因为宇宙中基本找不到单纯的万有引力单力。太阳的万有引力,也是以银河系整体合成的万有引力环境为背景。银河系以宇宙大环境万有引力环境为背景。这造成原有相对论体系对时空与万有引力的关联性问题解答,大部分都不大精确。

(三)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的形成机制

前面我们已经论证了万有引力不是力,或者说万有引力不存在。但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却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需要渐近性的讲解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的形成机制。我们先基于现有的理论讲解。虽然现有的理论只是一些近似的表像的机制,但会有助于理解。

应当注意,现有理论基础毕竟存在数据或模型偏差。对于这些偏差,后续会通过更基础的理论指出。

现在我们讲解万有引力力学效果的一种可能性形成机制或因素。

首先,我们站在宇宙大爆炸的宏观视角。我们知道,星系间的距离在越来越远。太阳系也在带领着地球,远离银河系中心。

其次,我们在本文(一)中论述了强引力时空的高速时空等效性。知道了 “万有引力”减小会引起钟快、尺长、质量减小。

我们本文(二)中论证了万有引力不是力,所以知晚,影响时空的是引发万有引力力学效果的背后的机制。

银河系中心具有强大的,由万有引力引发机制产生的力学效果,并作用于地球。地球在远离银河系的过程中受到的万有引力引发机制的影响减弱,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也在减弱。并且可以大致认为是相对论中的单力效果。

因为万有引力引发机制影响的减弱,地球发生钟快、尺长现象。也就是说,地球会膨胀,地球时间会变快。

如果地球处于不停的加速膨胀的话,就自然而然的共有了重力加违度。也就自然而然的具有了重力,具有了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重力加速度不再是重力常数的等效,而是直接统一为一个概念。

银河系的各星系都在远离中心,也就所有物质都在远离银河中心,也就所有物质都在膨胀。只要都是一直保持加速膨胀,也就无论是宏观的天体,还是微观的物质,全都自然而然的都具有了万有引力的力学效果。整个银河系的完整的万有引力体系都得以建立。

整个宇宙处于大爆炸状态,各星系都在相互远离,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引发机制成弱,引起所有物质膨胀,整个宇宙的完整的万有引力效果体系都得以建立。

应当注意,物质膨胀是引发万有引力效果的一个起因。引发物质膨胀的机制或因素才是核心,才是真正的万有引力引发机制或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

1如果地球一直处于加速膨胀状态,经过40多亿年以重力加速度为数值的加速,老早已经超越光速。这显然是荒谬的。

2如果以重力加速度为加速数值,万有引力越强的星体,就要膨胀加速度越快,这会造成天体间体积失衡。如,黑洞会极速长大。这也是荒谬的。

我们现在来解答这两个问题。

(1)先是问题1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加速膨胀,地球时间在变快,质量在减小。当然,这些现象基于相对论的“自然定律统一性原则”我们很难查觉。所以请不要因没有查觉而奇怪。

基于地球加速膨胀、时间加速、建立模型如图2。

地球半径ra是已知固定值,也就是说,在Var=V ’br ,地球膨胀速度不变时,只要Var有一个合适的取值就会产生合理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

进一步讲:地球处于角速膨胀过程中也会产生重力加速度g。不必担心地球膨胀速度因加速超光速的问题。其他具有重力场的天体也不必担心同样问题。这就解答了我们的问题①。

我们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求出地球到底膨胀速度是多少,而是证明万有引力的效果具有可行的形成机制。也不是说只有这一种机制。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算式算一个大约的地球膨胀速度。

取地球半径ra为7500千米,取g数值为10m/s2。得到Var 约为每秒58.6千米。万有引力不需要存在只要地球每秒匀速膨胀约8.6千米,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10m/s2的重力加速度。

每秒8.6千米在宇宙中是并不高的速度。但这也是可怕的速度,这意味着每800多秒地球就会变大一倍。

我们并不应当否认是否宇宙对万有引力的产生还有其他机制,致使实际上地球的膨胀

速度其实没那么高。但是我尚未发现。我们先用这个速度看问題。

因为我们实际观察中发现,各天体的体积变化比例很小,甚至不能发现。如果各天体等比例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宇宙也会800多秒膨胀一倍?当然不是。

看待地球时,我们不应只看地球时空。地球时空其实包含在银河时空内。虽然宇宙不会800多秒膨胀一倍,但膨胀速度也是远超科学家之前的推测。

这又意味着宇宙的半径增长速度超光速。这不合常理。

既然是宇宙在加速膨胀,那又意味着天体会普遍产生朝向宇宙内心处的重力加速度。这也不合常理。

这两个不合常理处,都合常理。我们在后续的“空间浓度理论建立”中会进行讲解。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万有引力效果的这种形成机制,那么这一机制是否能作用于宇宙体系?当然可以

在理解这一机制在宇宙体系中的作用时,一定要将宇宙加速膨胀的行为考虑进去。这不是一个静态宇宙,只是有些激的变化,因相对时空而难以察觉。

(2)我们来解答问题2

恒星是强力星体的代表。我们以恒星为例,看一下恒星会不会比地球膨胀速度更快。当然恒星也可以换为黑洞,或其体大质量天体。

假设恒星与地球的时空关系为,恒星流经1秒,地球流经n秒。由地球当时的时空,如a时空,观测恒星。观测到恒星上有一长度为L的物体。若地球固定在a时空不动,经历1秒钟,物体的长度L,变化为(1+θ)L。即变化(1+θ)倍。

基于光速不变原理,各时空的时间流速比例,应当与尺寸变化倍数比例相同。所以恒星自身观测,物体的长度应为nL。地球1秒钟时长,变化为(1+θ)Ln,恒星时间流经 秒。

因此,恒星观测自身的物体长度变化速度为Vh。Vh=   =   = n2θL

也就是说,地球观测恒星上物体长度增长速度为(1+θ)L-L,即θL时,由恒星自身观测,其实是速度为n2θL,是n2倍。

另外地球在进行观测时,自身也在膨胀。

设地球上有一把用于测量物体长度的标尺。标尺长度为L,与物体长度相等。

设地球的膨胀因数为x。地球流经1秒钟,标尺的长度由L变化为(1+x)L。若地球标尺变化速度与所观测到的恒星上物体的长度变化速度相同,则观测不到长度变化。即观测不到恒星膨胀。即:(1+x)L =(1+θ)L

即x=θ时,观测为恒星不改变体积。

我们看地球的膨胀速度为Var,与恒星自身观测膨胀速度Vhr之间的关系。

设地球半径为ra,恒星半径在地球观测为rh,为地球的e倍,即rh=era。恒星自身观测自身的半径为rh’= nrh=n era。

将恒星上长度为L的物体,替换为恒星,将恒星半径替换算式中的L,则得到恒星半径变化速度Vhr,即Vhr=n2θrh= n2θera。

即当恒星或黑洞膨胀速度达到地球膨胀速度的n2e倍时,才观测不到变化。当小于该速度时,观测为减小;大于时,观测为增大。

由上述推论可知,重力加速度快的天体,不是膨胀速度更快,所以并不必然造成天体间体积失衡。

但天体间的体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却是由宇宙的其他机制自行调节。

综上所述,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解答,证明没有万有引力,但具有万有引力效果的宇宙体系,可以自然而然的稳定存在和运行。

(注:以上恒星变量的下标为含有h,不是n。以上内容中n是变量,不要弄混。图2的外围是圆。是两个同心圆。只是画的不精准。)

二、宇宙的驱动力来源

宇宙的运行离不开驱动力。对于宇宙运行的驱动力,科学界有些主流的声音往往选择视而不见。这造成了众多的谜团无法解答,甚至谜团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比如,推动地球内部运动的驱动力,不可忽视。这股力量,推动了大陆飘移,推起了高山,加热了岩浆,激发了火山,让木星、土星气化。

比如,推动天体的驱动力不可忽视。这股力量,将月球推远地球,将太阳系推远银河中心,使星云不能聚合。

比如,推动原子的驱动力不可忽视。这股力量,引发了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使量子化物质,偶尔无缘由的获取能量,跳出势阱。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些宇宙的驱动力的来源。

(一)时空等效性推动地球大陆漂移及对地球和宇宙的非凡意义

强万有引力时空的高速时空等效性,对地球和宇宙其他星体的内部活动的驱动,具有重要意义。对质量越大的天体意义越大。

我们知道,宇宙是在爆炸过程当中,星系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其中包括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间的距离。

那么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易于被忽视的重大问题出现了。银河系核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效果势必在不断减小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引发机制(影响物质膨胀或引起“尺长”的机制)在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地球处于一个持续的,由强万有引力时空,向相对较弱的弱万有引力时空迁移的过程中。

迁移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已经知道由弱万有引力时空向强万有引力时空迁移时会发生钟慢、尺短、质量增加的现象。现在是迁移过程反转过来,也就是说,地球持续处于一个钟变快、尺变长、质量减小的过程。地球处于不停的膨胀当中。

不单地球,宇宙中的几乎全部天体,都随着宇宙大爆炸的进程,处于这样的过程中。

我们继续以地球为例。

根据相对论中“自然定律统一性原则”,电场力、磁场力,以及其他力和力的相互作用,同步变迁,所以时空迁移,对我们而言,不能查觉。既然不能查觉,那么是否就没有实际意义?

现实中却远非如此!

原因在于,宇宙天体中的万有引力场(或万有引力引发机制)分布并不均匀。比如地球,地球的两极万有引力场更强,所以时间流速会更慢。虽然相差无几,但从历史的长时间轴上看,却是意义非凡。

因为地球在持续膨胀过程中,而地球两极的时间流速更慢,所以地球两极的物质膨胀速度会更慢。

地球两极以外的物质,因为膨胀速度更快,所以会向地球两极挤压并移动。地球两极以外的物质,被挤压到两极附近处时,会对深处物质进行挤压,进而使深处物质进入地心深处的岩浆。通过浆将物质输送到地球各处,进行重新分配。周而复始。

按照以上推论,大陆极块迁移是地球物质大循环的一个自然过程。这个过程永不停歇。由于赤道处时间流速最快,利于物质涌出,所以原始大陆形成在赤道附近。

由地球上的大陆分布可见,随着原始大陆的迁移,已经在赤道附近形成了明显的大陆分裂带。一组大陆具有向南迁移的趋势,另一组大陆具有向北迁移的趋势,而两组大陆之间留出了一个明显的分裂带。这个分裂带在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

这显现了明显的,原始大陆从赤道附近撕裂,分别向两极迁移的动向趋势。南极洲的海拔应该正在持续下降。我手头没有数据。有条件可以查找数据或测量验证。

按照这一趋势,若干年后,非洲将被撕裂成两半,南极洲将被吞没之后会有新大陆出现。

我们讲到了趋势,就应当考虑速度或周期。

我们这里所讲的时间流速快慢,可并不是早一天,晚一天的问题。在时间轴上会持续积累出巨大的时间差。假设两极与赤道的时间流速差是千亿分之一,则十亿年会相差百分之一年,40亿年相差0.04年。数值上相差好像不大。但请结合我们在第一章第(三)节计算的地球膨胀速度Var。地球膨胀速度预估,可能达到8.6千米每秒。0.04年的时间差,够地球自我翻新好几轮了。

地球寿命已有40多亿年。我们的原始大陆到目前约有不到10亿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地球大概有30亿年左右是没有大陆的。对于这史前30亿年地球的无大陆空白期,应当表示怀疑这是不合理的。

地球在那30亿年的时间长河中,不但有大陆,而且有可能不止一次出现大陆。大陆不停移动,和被两极附近吞没和在别处生成。

这种来自时空的驱动力,推动了地球内部运动。推动了大陆漂移,推起了高山,加热了岩浆,激发了火山。这种时空驱动力可以强大到点燃恒星。恒星核聚变的起始有它的功劳。

由于木星和土星质量更大,这种驱动力更强,进而让木星和土星维持气化。这意味着行星的很多热能不是来自于恒星,可以自行产生。这又意味着远离恒星或无恒星的行星上,可以维持生命。外星生命可更广泛。

我们顺便关注一下我们的月亮。

月球处于一个比地球环境万有引力效果小或万有引力引发机制弱的環境,会造成月球时间流速更快,物质膨胀速度更快,物质质量减轻速度更快。

同样,这里讲的时间流速快慢并不是时差上的早一天晚一天的问题,而是流速问题。在时间轴上会持续积累出巨大的时间差。假设流速差是万分之一,则一万年会相差一年。40亿年则相差40万年。

又因宇宙是加速膨胀,计算的40万年时差会造成年份更久的时差效果。这种时差效果造成的物质结构变化,会保存下来。这就造成了对月球年龄计算偏大的效果。

月球物质的膨胀效果,质量减轻效果,在带入地球环境时会消失,但物质结构变化,部分被保留下来。

(二)宇宙打破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为天体和量子世界提供驱动力

我们先不用强引力时空的高速时空等效性,而是用最经典的相对论知识解答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如何被打破的。

根据图3,先建立运动系模型,运动系W,由E处向F处方向竖直加速。一球体M自A向B做无阻力的匀速运动,速度为V。在加速过程中竖直加速方向,与A、B方向垂直。进而保证在经典力学上,球体M的动能E与动量P,不受竖直加速的进程影响。竖直加速的加速度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对下文的论述不造成影响。

在经典力学上,球体M的动能E和动量P是不变的,是守恒的。那么我们看一下在相对论体系下会发生什么。

由外部参考系观察球体M的动能E与动量P的变化。

因运动系W加速度中质量m的变化量未知,所以用P=mV,代入动能公式消除质量m的变化影响。

由公式E= P·  ,可知,在外部参考系中的观察中,V发生了变化,则必然引起其它,至少一个变量的变化。

当动量守恒成立,即P值不变时,公式E= P·  ,因V减小,则E减小。因此动能E在无外界力量施加的情况下发生改变。动能E不再守恒。

当动能守恒成立,即E值不变时,公式E= P· ,因V减小,则P增大。因此动量在无外界力量施加的情况下发生改变。动量P不再守恒。

因此在时空跨越时,从外部参考系观察,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中,至少一个会被破坏。也存在一种可能性,动能和动量全部不守恒。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并不跨越时空,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哪?

其实我们一直在不停的跨越时空。我们的太阳系在银河系中速度并不恒定。我们的太阳系受到的银河系中心的万有引力效果或万有引力引发机制]的影响也在变化。这都促使我们跨越时空。

那么,即使我们不停跨越时空,也不必去关心外部参考系或外星人的感受。我们只考虑我们自己运动系的感受就好了。但这个外部参考系可以是昨天或明天的我们自己。也就是说,这两个不守恒,对我们的未来和过去都存在重大影响。

动能E或动量P,在时间轴上发生变化,造成变化的影响施加方是谁?这会在时间轴上,对运动系自身造成什么影响。

相对论中的时空变换不会破坏另一个时空的守恒。如果外部参考系观测到不守恒,自身观测也不守恒。造成的影响是运动系W观测自身,也会出现实质的动能不守恒或动量不守恒。

我们之所以跳出自身运动系,用外部参考系观测,就是要避免因自身观测的局限性,而造成观测或计算错误。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原有的动能或动量守恒是建立在时空不变的前提下。这造成了我们自身观测的局限性。但我们发现时空基础错了,我们的时空并不恒定。也就造成了动能或动量中至少一个不守恒,甚至可能造成能量不守恒。

我们根据找到的局限性,换一个视角进行审视。以自身运动系或自身时空观测自身。

E=P· = mV· 在任何时空是恒成立的。只是参数会随时空改变而改变。

在运动系W加速过程中,m会增大,但不会被察觉或检测到。

质量m是一种独立的值。是自身定义的自身。是用一种特殊的物体的质量为标准,通过比较得到其他物体的质量。

如果一个运动系或时空中,所有物质的质量,全部统一等比例变化,就不会有质量m的数值变化。因此物体的质量m数值,不会随时空跨越发生变化。我们在自身运动系或自身时空观测自身时,就有了一个不变的锚定数值质量m。

假设运动系W,自前一个时空变化到后一个时空。自E到F方向加速。

前一个时空的球体M的动能为E1,速度为V1,动量为P1,质量为m。

以前一个时空观自身的公式为:E1= mV1· =P1·

后一个时空的球体M的动能为E2,速度为V2,动量为P2,质量不变为m。

以后一个时空观自身的公式为:E2= mV2· = P2·

在前一个时空到后一个时空过程中,质量m始终不变,是锚定值。而根据前文可知动能E与动量P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变化。

我们退回到最基础的两个公式:P=mV;E= 。我们假设动能E、动量P中的任意一个发生变化。比如,假设动量P变化。则根据公式,速度V必然变化。假设动能E变化,也由公式得V必然变化。

因此在跨越时空时速度V在数值上必然发生变化。V发生变化,则动量P与动能E在数值上就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E1≠ E2;V1≠V2;P1≠P2。也就是说,在跨越时空时,运动系内的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都会被打破。又因在运动系内观察自身内部,对于球体M,并没有除动能以外的能量发生变化,所以球体M的总能量因动能改变而改变,能量守恒定律在运动系内被打破。

虽然动能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都被打破,在经典力学上是难以接受的,但这是事实。虽然实际中对它们的打破并不十分明显,但在运动系自身中,就足以观测到。并且并不限于运动系模型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只要跨越时空,所有运动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影响因太微弱,在实验室难以检测,就抬起头,仰望星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些守恒被打破的秘密是什么?

我们关注到,球体M是在没有外力施加的前提下改变了速度V。这是一切的起因。我们提到了能量守恒被打破,但只是讲运动系W自身内部的能量守恒被打破,并没有否定整体性的能量守恒定律。

我相信事情总有个起因,能量总也要有个出处。

那么,我们就再跳到外部参考系,从能量整体守恒角度审视问题。

球体M的质m,假设运动系W是做加速度为正值的加速运動。加速过程中,质量m的增加量为∆m。球体M的能量增加为E∆。E∆=∆mc2。

我们不应忽视,运动系W的加速必然是由外界花费能量驱动的。在加速运动过程中,运动系W会通过质量增加抵抗加速趋势,这是相对论中所求证过的。球体M作为运动系W中的一部分,也会通过质量增加抵抗加速趋势。

也就是说E∆或∆m,是以消耗外界驱动运动系W的能量转化而来。

宇宙在通过时空抵抗加速趋势时,有一个有趣的特点。这个特点为什么存在,我们后续再讲。这个特点是:时空抵抗加速趋势的效果是不可以用经典力学对速度进行分解的。

时空是对速度的整体抵抗。

如图4,运动系W的速度为Vw,球体M在运动系中的速度为V。那么由外部参考系观察球体M的运动,其实是Vw与V的速度合成,为Vm。

运动系W的加速度方向与Vw的方向一致,造成Vm也存在加速度。时空会抵抗Vm的加速度,但抵抗时并不再将Vm分解成V和Vw,再抵抗,而是整体混合抵抗。之所以讲整体混合抵抗,是讲对Vm的抵抗,既不是单纯对Vw加速的抵抗,也不是等比例将加速度分解到V上进行分别抵抗。

是对Vw加速进行抵抗,但也对V存在抵抗。但抵抗不是线性比例关系。

因为球体M在运动方向上没有推力,所以速度V遇到抵抗时会减小。也就在运动系W内将球体M的动能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全部破坏。

在运动系W加速时,球体M的速度V会在运动系W内观测到减小。动能、动量、能量都会减小。

所减少的能量,由外部参考系观查,用于抵抗了加速,转化到了球体M的质量增加当中。

请注意,球体M的速度V改变减小是在运动系W内可观测的,并不是因为时间变慢造成的部分。

在运动系 W加速过程中,我们还体会不到这一宇宙特性的神奇。当运动系W在减速过程中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球体M的速度V会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增大,动能会增加,动量会增加,整体能量会增加,这都是在运动系W自身可以观测到的。

如果一个近光速运行的运动系W,出于某种原因,处于减速状态,而运动系W内部对整体的减速并不知情,那么运动系W内的观测者,就会发现,运动的物体会自动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动能、动量、能量,都会无原由的自动增加。

至于推理,只要将加速过程的速度V减小的推理过程反过来就好了。不再详述。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不守恒,对我们现实世界的影响。

在先已论述了“强万有引力时空的高速时空等效性”,以及地球甚至整个宇宙物质,都处于万有引力力学效果减弱或万有引力引发机制减弱的进程中。也就是说地球甚至整个宇宙物质处于由强引力时空向弱引力时空过渡的进程中。那么就等效为,由高速时空向低速时空过渡的进程中。类似于运动系W由近光速运行状态逐步减速。

那么宇宙中,什么类似于球体M哪?各种天体都类似于球体M。这些天体被如推动球体M的时空之力驱动。驱动月球远离地球,驱动太阳远离银河中心,使星云不能聚合。

在地球上,没有大质量高速运行的天体。时空之力对我们地球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哪?

地球上并不缺乏极高速运行的物体,那就是电子,以及其他量子化物质。由图4可知,速度越大,合成速度越偏向物体速度,受到的推动力,也就越大。也就是说,时空之力会为地球甚至整个宇宙中的电子,以及其他量子化物质提供驱動力。这股力量引发了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使量子化物质偶尔无缘由的获取能量,跳出势阱。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宇宙背后的能量来自于哪里?能够持续多久?我们后续讲解。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宇宙通过时空之力以两种方式驱动宇宙的物质。而且在自身时空或运动系中观测,是宇宙打破能量守恒,在无中生有的为物质无限的提供驱动能量。

时空之力产生的第一种方式,如本章(一),是通过物质的时间流速差提供驱动能量。

时空之力产生的第二种方式,如本章(二),是通过由强引力时空向弱引力时空过渡提供驱动能量。

第一种方式,可以强大到点燃恒星,第二种方式可以强大到驱动银河。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宇宙背后的能量究竟来自于哪里?能够维持多久?我们后续讲解。

参考文献

[1]万有引力中的易混淆问题剖析[J].况建锋.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0(03)

作者简介:

李兴文,1982,男,汉,籍贯:山东省滨州市,职务:工程师,学历:本科,单位: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物理,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上海市,201499。

猜你喜欢
来源
一朵“开”了1亿年的花朵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巨型翼龙飞行前要先跳一下
《节约用水》
数据速递
数据速览
图表
数据速览
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