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城区公共停车收费定价问题思考

2021-09-10 07:22云昀悠悠
科技研究 2021年12期

云昀悠悠

摘要:本文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苏州市姑苏区停车收费定价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通过优化停车收费定价,利用价格杠杆,有效配置古城区停车资源,改善古城区停车难问题。

关键词:停车价格;价格上限;绩效定价

第1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苏州市姑苏区历史悠久,是苏州的古城区,城市道路肌理延承宋代平江府的规模与布局,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姑苏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2020年5月),姑苏区以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为主,而根据《苏州市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规定》(苏府规【2013】5号),在古城区护城河内禁止新建24米以上的高楼,不再新建医院、学校及行政办公楼,并不得擅自改变建筑使用性质,古城区建设基本以保持原貌为主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旧肌理的城市街道不仅极易造成拥堵,也使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由于古城区的规划政策,新建停车场所难度极大,现阶段解决停车问题只能依靠现有的停车设施。

本文旨在依拖于现有停车资源,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基于价格需求弹性理论,探讨尝试通过优化公共停车收费定价模式,依靠价格体系,使古城区停车位这样的稀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缓解城市中心老城區的停车难问题。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公共停车收费定价问题的国内外研究众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公共停车收费政策研究

该类研究主要立足于城市公共停车收费的政策和现行的定价,评述定价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改善的方式。该类研究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等停车难问题突出的城市,偏向于公共政策方向,旨在聚焦停车收费定价的政策,侧重于城市管理。苏奎,郑喜双等分析了台北市停车收费的现状并提出改善建议。[2]张戎、王玲立足上海提出了城市停车收费的几大原则。[8]

(2)停车收费定价模型构建

该类研究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寻找计算最优停车收费定价的模型。该类研究专业性较强且实用性强,具有针对性。是对停车收费定价实际操作的研究探讨。通常模型的构建都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宋林潇等利用博弈论探讨并建立双层定价模型,并利用斯坦科尔伯格模型求解。[4]张鸣昊等基于收益法计算理论价格。[5]何梦辰等提出基于时间序列和回归模型组合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6]

(3)停车收费体系设计

该类研究从停车收费的整体体系着手,研究整套停车收费定价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从宏观的层面探讨停车收费问题。沈明等聚焦停车生态系统进行停车收费研究。[9]

第3章  姑苏区现有停车收费定价

根据苏州现行《苏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2019年3月1日施行)及《苏州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2020年4月1日施行)、对古城区停车场(路外和路内)的现场走访调研,目前姑苏区停车收费政策呈现以下特点:

(1)仍以政府定价及政府指导价为主

目前,苏州市各类停车设施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模式。姑苏区所有路内停车泊位均实行政府定价,大多数公共停车场实行政府指导价,极少有市场调节价的停车设施。

201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坚持市场取向,逐步缩小政府定价管理范围”的原则。苏州市各类停车设施收费也开始推行市场化,逐步缩小政府定价管理范围,依法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停车服务收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停车设施。特别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及社会资本全额投资建设的停车场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但姑苏区由于区情特殊,新建停车场项目极少,且不具备引入社会资本的条件,且区内大量医院、学校、交通枢纽停车设施作为准公共物品,由政府开发及运营管理较为合理。因此,目前姑苏区停车收费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仍以政府定价及政府指导价为主。

(2)施行分区、分级差别化定价

目前姑苏区停车没有自己的标准,都是按照苏州市所制订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标准如表1所示。按照苏州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地区类别划分,古城区全区属与于二类地区,其中核心区域观前地区为一类地区,收费标准较其他区较高,根据地区、路内外的差别分别为6至10元每小时不等。明确了交通区域差别化的原则,采用了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政策,优化配置停车资源。

另一方面,实行路内停车收费高于路外的原则,将同区域收费标准按路内、室外停车场、室内停车场顺序依次递减,引导车主向路外转移,减少路内停车的拥挤,提高路外停车场的利用率。按照2021年4月苏州市停车设施普查信息统计数据,姑苏区共有停车场2387个,其中37568个非路内公共停车位,路内停车位14555个。与苏州其他行政区域相比,路内停车位占比极大,如表2所示。这是由于古城区规划建设保持古城肌理不变,历史传承,专门停车场较少,且缺乏停车场所建设用地,缓解停车压力只能依靠规划路内停车设施。因路内停车占用行车道路空间,分布较分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古城区路内停车占比大,使得停车问题更加严峻。优化路内停车至关重要。

(3)施行最高限价

如上文所提到,古城区停车设施收费以政府定价及政府指导价为主。按照苏州市机动车管理相关规定,表1中,路内停车收费标准为政府定价,区政府可根据辖区情况制定更优惠的收费标准,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其他类型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为政府指导价,经营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向下浮动,幅度不限。换言之,古城区停车收费施行最高限价。按照现行标准,古城区停车收费最高价格为10元/小时。

第4章  姑苏区目前停车收费定价的问题

(1)实施市场调节定价较少

由于上文提到的诸多原因,古城区停车收费定价市场化程度较低。然而作为城市中心,古城区停车资源紧张,市场调节这双无形的手能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政府定价对市场的反应相对滞后,使得古城区停车收费定价略显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停车定价相对固化,缺乏与市场互动的反馈机制,进一步加剧了停车资源的供需不平衡。

(2)区域、路内外定价差异过小

如表1所示,古城区停车收费标准最便宜的为4元/小时,最贵的为10元/小时,差异较小。其中同区域的路内外停车收费每小时差异只有2元。差异过小使得价格杠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出行停车的诱导作用不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古城区路内停车位占比大,更需要提升路外停车场的竞争力,缓解路内停车压力,合理配置资源。

(3)供需缺口大,不合理限价实际造成效率损失

如上所述,可以看出古城区的停车收费定价具有最高限价,是一个有价格上限的市场。根据供需理论,当政府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短缺,如图1所示。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而配给机制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市场无法达到总剩余最大化,最终造成实际的效率损失。古城区停车收费定价最高限价为10元/小时,由于停车资源供给的稀缺,该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使得古城区停车位更加短缺,实际上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虽然古城区停车定价设置最高限价的动机是为了帮助停车者,实际上却使停车变得困难,停车者还有可能在寻找停车位上浪费时间,付出等待成本和时间成本。谁能够获得停车位的配给机制也会产生事实上的不公平。因此,现行的姑苏区停车收费最高限价是无效率的,又可能是不公平的。

第5章  姑苏区停车收费定价的优化建议

(1)商业地段:基于需求的停车收费绩效定价模式

关于城市中心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学者提出采用经济杠杆价格原理对出行及停车进行诱导,通过停车收费定价影响出行者做出出行选择。商业地段的停车设施应取消最高限价,选择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模式。

根据基于以上分析的姑苏区停车收费定价存在的问题,参考相关学者对停车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模型,旧金山SFpark项目可供参考与借鉴,提出姑苏区商业地段停车收费基于需求的定价模式:为停车场设置目标占有率,通过智能泊车系统收集数据,分析停车场车位使用实时数据,根据占有率与目标占有率的偏差调节停车收费价格。司机可根据泊车系统APP实时查看不同停车场的停车收费情况及空余车位。

设定目标占有率,根据目标占有率调节价格直至实现目标占有率。“保证每个街区有1~2个可用车位的停车价格”是合理的定价。老城区停车位作为稀缺资源,目前过低的价格会造成短缺,导致无车位可停。除了少数能找到停车位的幸运司机,多数人要么将时间浪费在寻找车位上,要么无车位可停。实际上损害了司机的利益。老城区路内停车位占比大,路内停车收费过低不仅会使车位爆满,还会增加司机为寻找车位而产生的车辆巡游问题。车辆巡游问题不仅事实上增加了司机的时间成本,还有可能加剧道路拥堵。为紧缺的停车场设置目标占有率为95%左右,上调价格,能保证更有需要的司机找到车位,而使其他司机选择相对经济的停车位置。相对的,附近冷门的停车区域也可以以价格优势提高占有率。最终利用价格杠杆使老城区各停车设施的占有率保持在60%-90%之间,达到供给的相对平衡,同时改善两方状况。

(2)公益性停车设施:精细化收费定价

学校、医院、重要的交通枢纽(如火车站)停车设施因与公共服务息息相关,停车需求大多是刚性的,其需求弹性较小。借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做法,对老城区公益性停车设施实行更为精细化的停车收费定价。

可实行计时阶梯式增长型计价模式。老城区作为苏州市的主城区,学校、医院场所较多,尤其是医院,苏州市排名前几的三甲医院都在老城区。医院院区建设年代早,停车设施紧缺,而看病的停车需求弹性极小。通过阶梯式增长定价,促使司机尽可能缩短停车时间,创造更多可用停车位。

可实行停车限时政策。对于火车站一类的交通枢纽的路内停车位,可实行停车限时政策,“以控制停车时间为主,提高停车收费为辅”。设定交通枢纽路内停车时长不超过10分钟,既保障接送旅客的停车需求,又杜绝长时间占用路内停车位造成的车位紧张和拥堵。

适当扩大路内外定价差距。路内停车对交通状况影响较大,定价不当易造成车辆巡游和拥堵。目前老城区路内外停车定价差距过小,无法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可扩大路内外定价差距,引导司机选择路外停车场所,缓解路内停车压力。

结语

城市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社会问题。本文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的老城区研究城市公共停车收费定价问题,主要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旨在探讨寻找通过停车收费定价的路径,利用价格杠杆影响市民出行选择,从而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合理的停车收费定价不仅能够缓解停车难问题,也能一定程度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改善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鹏,王高飞.城市中心最优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20,22(04):77-80.

[2]苏奎,郑喜双,招玉华.台北市停车场管理现状分析[J].综合运输,2013(10):60-65.

[3]蔡云鹏.考虑巡泊成本的停车收费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0.

[4]宋林潇,刘洋,刘镒铖.拥挤收费与停车收费组合博弈定价研究[J].商讯,2021(16):153-155.

[5]張鸣昊,朱建君,袁竞峰.城市停车设施PPP项目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研究[J].中国物价,2019(10):27-30.

[6]何梦辰,何建华,李进龙,李勇.基于时间序列与回归模型组合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8,16(01):79-84.

[7]黄伟明,孙兴.旧城区停车问题研究及解决思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1):46-48+61+10.

[8]张戎,王玲.上海停车场(库)定价形式研究[J].综合运输,2018,40(07):110-114.

[9]沈明,薛守钰,保丽霞.基于停车市场生态系统的停车费制定策略导向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6(06):4-6+92.

[10]Gregory Pierce.Getting the Prices Right:An Evaluation of Pricing Parking by Demand in San Francisco.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2013.79(01):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