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的质量关乎出版单位的发展和未来,是出版单位的生命线,图书的质检工作对图书整体编校质量起著保驾护航的作用。图书质检包括书稿的到稿质检、印前质检和成书质检,虽然它们的方式、内涵和侧重点不一样,但都对提升书稿的整体质量,促进出版单位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到稿质检主要是看整体的框架结构和大概的差错率;印前质检兼顾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检查;成书质检主要是局部的检查,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刷质量和环保质量的检查。
关键词:图书质量;到稿质检;印前质检;成书质检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0224-03
图书质量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近些年开展的出版物质量检查专项年活动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教材、教辅、少儿读物、大众读物等。从国家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图书的质量问题。图书质量跟出版单位和个人的名誉、奖惩和职称晋升等都挂钩,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跟图书的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图书的质检工作,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在终端市场对图书质量的抽检,还是要求出版单位的限时送检,抑或出版单位自己对图书质量的印前质检和成书后的质量自检,或出版图书的评奖或国家、省部级重大出版项目的结项等的质量检查,质检工作始终贯穿于出版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与每一个出版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图书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质检工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对编校工作的有益补充,对图书整体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对出版单位编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有协助和推动作用。质检工作和编校工作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质检工作和编校工作合力保障图书的质量[1]。质检是多人参与的行为,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质检工作不应掺杂个人的恩怨,公报私仇,它是工作流程,是信息反馈的方法,也是考核的依据[2]。
图书的质检工作有到稿质检、印前质检(包括样书的质检)和成书质检,因为它们的方式、内涵和切入点不一样,所以检查的内容和侧重点也不一样。
一、书稿的到稿质检
图书的质量牵涉许多环节,如作者的语言文字水平,编校和复终审人员的责任心、业务水平等,但最重要的是原稿的质量,把好源头关,不合格的原稿不进入编校流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出版单位接到书稿后,不管是自己策划的书稿或者自由来稿,出版单位都要进行整体的质量检查,是否达到齐、清、定的要求。策划的书稿是否符合原来的策划意图,能不能进入编校流程,包括检查整体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内容是否有前后重复,各个版块是否有缺项漏项现象,版式体例是否统一,图表是否规范、清晰,有没有缺图表现象。自由来稿是否符合出版单位的整体发展规范,是否在自己的出版范围之内,还要检查是否有抄袭和版权问题。可以利用自己的校对软件对整个书稿的文字质量做出大概判断,如果差错率太高,则不可进入编校环节。差错多不仅增加了编校人员的工作量,编校人员会顾此失彼,而且就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保证最后图书质检合格。对于达不到出版要求,到稿质量较差的书稿,出版单位可以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退回给作者修改,或者直接退稿。
图书的到稿质检具有简单、易操作、省时省费用、降低出版风险的特点。到稿质检是从整体和宏观把握,编辑从目录上的内容就可以了解书稿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翻看正文可以了解版式结构、体例格式、图表、文献、字数等信息,尤其图片有没有版权问题,内容有无重复或不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偏多或者偏少,是否需要删减内容或增加内容,对书稿质量有个大体的判断。再通过校对软件和人工识别判断文字质量的差错率,可以很快对书稿的质量有个整体评定,是否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可以避免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书稿进入编校流程,起到优化选题的作用,以免浪费人力物力,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出版单位造成出版风险。
二、书稿的印前质检
随着人们对图书质量的关注度提高,对图书的质量要求更严格,图书的质检工作就成为常态化工作之一,许多出版单位都设有质检部门,有自己专职的质检人员,但有时因为人员和专业的限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弥补人员上和专业上的不足,还会寻找外部的质检专家为出版单位服务。印前质检是图书印制成成品之前进行的质量检查,是图书质量保证的最后一个关口,所以不能失守。但出版单位不可能对全部品种所有内容都进行印前质检,因为一是这不切合实际,二是没有必要,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进行抽签,抽签的字数以单位制度或实际而定,重点图书则要进行全书印前质检。抽签一检不合格的书稿,退给责编重新修改,二检时换质检人员和质检内容再进行印前质检,如果到三检还有不合格的书稿,应暂停出版流程,主管领导要找书稿的责任编辑谈话,查找原因,给予责任编辑警告处分。
印前质检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检查封面与二封、版权页等内容的正误及一致性,前言内容、目录内容及页码、书眉内容与正文内容的一致性,版式体例的统一,作者排名顺序、正文标题序号、图表序号、参考文献序号、索引顺序等的正确性,然后进行一次技术整理,检查图表的清晰度与规范性,是否达到出版要求,是否有挂错图表的现象,图表与内文是否一一对应,图注表注是否与图表对应。内文中仔细质检的部分,则要逐字逐句的审读,找出逻辑关系出错、知识性差错、语言文字差错、标点符号差错等。
印前质检的优点:印前抽检有利于提高图书的整体质量,在印制前发现差错,有利于决策者发现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4]。通过印前质检,使原本可能不合格的图书成为合格图书,提高了图书质量,减少了出版单位的名誉和经济损失,也减少了上级对出版单位的惩罚。印前质检工作增加了编校人员与质检人员之间的交流,他们共同探讨书稿中存在的问题,求同存异,有利于编校人员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出版单位整体编校水平的提升。
印前质检的缺点:虽然印前质检有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不足。印前质检增加了出版环节,延长了出版周期,造成書稿出版周期和图书上市时间之间的矛盾,也增加了出版成本。抽检时,质检人员只对质检的内容负责,没有质检到的内容会有“漏网之鱼”,可能存在较多的差错。有些编校人员寄希望于质检人员给自己把最后一关,在平时的“三审三校”阶段没有尽心尽责,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增加了质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为图书质量埋下隐患。有些编辑会从心里认为,质检人员在挑自己的毛病,找自己的差错,针对自己,尤其当印前质检不合格并提出相应的惩罚时,会增加质检人员和编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出版单位同事之间的团结,不利于和谐发展。出版单位与工作人员由于有经济效益和任务量的压力,出版的周期缩短,给质检人员预留的时间短,达不到应有的质检效果,有只是走流程的嫌疑[5]。
印前质检也应包含样书的质检,样书是印刷厂把封面和内文都印好后,包成书,但没有装订和裁切的样子。印刷厂把样书交到责编手中再一次检查、核对、确认、签字。如果此时发现差错,还可以修改,把有差错的部分单独印制,再进行替换,虽然会造成经济损失,但是比成书以后再重新印制要好得多。
三、成书质检
出版单位每年都让单位内各部门按一定比例报送上一年的成书给质检部门,以检查成书的合格率,也为报送上级部门的质检做准备。图书的合格率与部门和个人的年终考评以及绩效挂钩,并会进行相应的奖惩。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成书质检进一步了解本单位整体图书质量,以便发现图书质量管理中的不足,完善出版流程和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本单位成书的合格率。成书质检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图书重印或再版时修改。
成书质检的内容包括文字、语法、图片、表格、标点符号、数字用法、量和单位、专有名词等。每种图书要检查必检项目(封面和前后辅文)加正文部分内容(或页码)连续10万字,全书字数不足10万字的必须检查全书。设有参考答案部分的图书,原题与对应答案为连续内容。合格的确定方式与印前质检一样,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的为合格,其他的为不合格。成书的质检要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以终审最终确定的差错率为准发送给部门和个人。初审应严格按照《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办法》的规定,力求计错准确,有理有据,不随便计错,并且扣分就低不就高,即有两种以上修改办法,但计错扣分标准不一样,一般以扣分较低的为准。差错不好归类,扣分依据很难找到标准参考,但又确实是错误的,酌情扣分。如果是优劣问题,可以提出修改意见,让表达更完美,但不计错、不扣分。复审的职责是核对初审提出的问题,还要抽取初审范围内的部分文字进行再审读,对初审结果有个判断。由于各种原因,初审提出的意见难免存在不足或误判,复审就要对初审意见进行补充和校正。复审不合格的图书,允许责编进行申辩,并且有两次申辩的机会,第一次申辩不合格可再一次申辩,最终由终审决定差错率。复审和终审的判定,均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或编校质量差错认定小组商议的结果。
四、图书编校质量差错举例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的判定以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制定的行业标准等为依据,也可参考最新版比较权威的字典、词典。扣分标准以最新版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办法》和《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为依据,编校质量差错共分11个大类,如知识性差错、语法和逻辑性差错、文字差错、专有名词和名词术语使用差错、标点符号使用差错、辅文差错、格式和板式差错等,每一个大类又可细分为几个到十几个小类。图书编校质量的差错千差万别,但是比较常见的是正文中的文字性差错,如一般性的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还有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名词、排序错误等。下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举例供大家参考。
(一)文字差错
文字差错是在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比较常见的差错,文字差错主要包括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前后颠倒、繁简字混用等。产生文字差错的原因有输入法的问题,如果用五笔输入法容易产生形近的错别字、用拼音输入法容易产生音近的错别字;还有就是作者和编校人员对字义的理解不正确,或因疏忽大意遗留的文字差错问题。编校人员平时要加强责任心,多留心、多存疑,对把握不准字义的文字要多查工具书,有效减少文字差错。
【例1】十氟联苯标准储备液可直接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或用标准物质配置。
这里的“配置”应改为“配制”,配置指配备布置,配制指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造。
【例2】疼痛与损伤程度不一致,随临近关节活动而加剧,局部有烧灼感。
临近:(时间、地区)靠近;接近。
邻近:①位置接近;②附近。
这里的“临近”应改为“邻近”,指位置接近。
【例3】我们常说的肝斑,一般长在眼睛周围成片状,口苦、胆气上升。
这里的“成”应改为“呈”,呈:呈现(某种颜色、状态)。
【例4】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观察自己小便的颜色和形状。
这里的“形状”应改为“性状”,指性质。
【例5】国内28个省、自治区、市有本病存在和流行。
这里的“市”应改为“直辖市”,这样才能和省、自治区并列。
(二)专有名词和名词术语使用差错
科技类图书中专有名词和名词术语使用较多,尤其专著类图书,因其专业性较强,如果编校人员对相应的专业知识不熟悉或编校不认真,麻痹大意,就会存留专有名词和名词术语使用差错,影响图书整体编校质量。对存在疑问和不清楚的问题,要虚心向同事或相关专业的专家或作者请教,逐一核对。专有名词和名词术语以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的名词或相关专业的工具书为准,不同的专业对同一名词可能有不同的叫法,以相关专业的名词为准,可在“术语在线”上查找。
【例6】化脓性关节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
这里的“淋病奈瑟菌”应改为“淋病奈瑟球菌”。
【例7】钙神经抑制剂是临床上最主要的抗急性排斥反应的药物,有环孢菌A(CsA)和他克莫司(FK-506)。
免疫抑制药环孢菌A的其他名称有环孢霉素A、环孢多肽A、环孢灵、新山地明等,所以这里的环孢菌A应改为环孢菌。
【例8】肺门淋巴结结核须与中心性肺癌进行鉴别诊断,炎性假瘤须与周围性肺癌进行鉴别诊断。
经仔细比对、查找上下文,上下文对中心性(型)肺癌、周围性(型)肺癌的表述不一致,用法不统一,又在“术语在线”进一步查找,结果说明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是正确的。
(三)参考文献差错
许多图书中都会有参考文献,一是说明作者参考的内容,学习和总结别人的经验;二是如果读者对相关内容感兴趣,方便读者查阅相关内容的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为依据。参考文献很容易出现差错,差错分为两类:内容差错和格式差错。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内容不全和缺项,如作者不全、没有译者、出版地、年、卷和期、页码,再就是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标识代码错误。参考文献出现差错主要是对国标的要求不够清楚,再就是没有认真逐项核对、查验。
【例9】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认知障碍照料及管理专家共识撰写组.中国认知障碍照料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10):1051-1060.
這是参考文献的差错,文章的题目少两个字,应为“认知障碍患者照料”,还少了卷号,应为“2016,35(10):1051-1060”。
【例10】乔恩·卡巴金.多舛的命运: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经核对,正确的应为乔恩·卡巴金.多舛的命运: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原书第2版[M].童慧琦,高旭滨,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四)排序错误
图书中经常会有排序问题,如专家指导委员会、编审委员会、建设单位、作者名单、索引等,其中作者名单的排序最常见,一般有两种排序方法: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以姓氏笔画为序。在实际工作中应熟悉排序方法和规则,认真核对,才能确保排序少出错、不出错。
【例11】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冯某某兰某某……
冯和兰虽然都是五画,但是还要按横竖撇点折再排序,故应为兰姓在前,冯姓在后。
五、结语
图书的编校质量牵涉的人员较多,他们都在为图书的编校质量努力工作,尽自己应尽的职责,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编辑和质检人员是最重要的成员。到稿质检是从原稿质量的把关,杜绝质量较差的原稿进入出版环节,减轻编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压力。印前质检是印制前的最后一关,阻止不合格的图书进入印制环节,避免给出版单位和个人造成不良后果。成书质检则使大家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的差错再次出现,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丁鼎.论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的误区[J].传媒论坛,2019,2(2):139-141.
[2] 夏悦.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流程及要点[J].出版参考,2017(12):59-60.
[3] 徐栩.论图书出版机构的到稿质检制度[J].学理论,2011(14):185-186.
[4] 徐学军.印前抽检:图书质量的最后关口[J].现代出版,2018(3):52-53.
[5] 纪庆芳.图书印前质检工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现代出版,2016(5):48-49.
作者简介:张锦森(1979—),男,河南周口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