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成藏条件及有利目标优选

2021-09-10 07:22:44崔宇晶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2期

摘要: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LT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明确勘探潜力与方向,在已发现储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接替领域。本次开展了系统的断裂与沉积体系研究、测井评价、储层预测方法探索与实践等工作,明确了LT凹陷八道湾组勘探潜力与方向。

关键词:油气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条件;成藏主控因素;勘探潜力

1 研究背景

研究区各层系地层发育稳定,构造发育具有继承性,构造较为简单,自下而上均表现为北西高、南东低的单斜形态,自西向东坡度逐渐变缓,整体呈狭长形沿北东~南西向展布,是盆地内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在斜坡背景下长期以来继承性发育微幅构造、低幅度鼻凸等构造,是油气长期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

2 沉积储层特征

从古地貌可见,该区发育五大物源注入口。八道湾组规模砂体发育,整体为一套低位-水进-高位的体系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八道湾组是三叠系顶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沉积层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三段,目前发现油气主要集中在八一段,八一段发育五套砂组。

3 油气输导体系

油源对比发现,研究区八道湾组油源主要来自二叠系,少量来自石炭系,具有混源特征。而二叠系源岩规模大,品质优,生烃能力强。

LM凹陷纵向发育3期断裂:海西-印支期逆断裂,印支-早燕山期走滑断裂,中燕山期正断裂,构成“直通型”、“接力型”两类输导模式。研究区内已发现油藏大多位于走滑断裂附近。

但是八道湾组八道湾组油气主要来自深部二叠系风城组,源储纵向距离大,以二次成藏为主,中间隔着主力产油层三叠系和二叠系。断裂活动期提供了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油气可沿断层垂向运移,并沿分支断层呈发散式运移,使油气运移至储集层;断裂停止活动期,断面受压应力、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而封闭,对油气藏起到保存和分割作用。因此,深层断层能够有效沟通油源,与中浅层断层形成“接力型”输导体系,为油气从深层运移到中浅层提供良好的输导条件,形成立体化的油气输导网络。因此,具备油气输导条件将是八道湾组成藏关键。

4 油气成藏特征

(1)在J1b11薄层砂储集层一般位于八道湾组一段顶部,岩性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油源来自深层二叠系,通过油源断裂进行输导,多口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展示了八道湾组薄层砂油藏的勘探潜力。说明薄层砂储层物性好,受煤层、泥岩等分隔,储层容易成藏,含油饱和度高,高产富集,发育优质高效油藏。

(2)J1b12+5厚层砂砾岩位于八道湾组一段中下部,岩性以灰色中粗砂岩、砂砾岩为主,储集层物性差,早年多口井试油均见水,认为是水层。后来L井长期排采获工业油流。经分析,原油来自煤层之上的厚层砂岩,从而拉开了厚层砂的研究序幕,证实了过去被忽略的八一段厚层砂砾岩具备勘探开发潜力。但有个特点:含水饱和度较高,不存在无含水采油期。厚层砂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由于岩性复杂、颗粒大小不一或成岩作用等,形成大量小孔隙与少部分大孔隙组成的双孔隙系统。当储层含油时,微小孔隙越多,平均含水饱和度也就越高。含油饱和度受储层物性影响大,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正相关,物性越好,含油饱和度越高,见油越快。储层物性越差,含油饱和度越低。

油源也来自深层二叠系,通过油源断裂进行输导。受油气供给不充足、储层非均质性强等影响,八一段厚层砂砾岩储层发育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具有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特点,油主要以油水过渡带的形式存在,且油水过渡带广泛分布。LT凹陷八道湾组一段砂砾岩沉积厚度大,平均厚度300米左右,分布稳定,已证实含油砂体厚度75米,有利面积2800平方公里。八道湾组一段有望成为下一个中浅层规模增储的接替领域。

5 有利勘探目标优选

该层系八一段中下部,砂砾岩厚度大;而八一段上部砂层薄,横向变化快,厚度仅3m~10m,砂体难刻画;而八一段广泛发育的煤层,给波阻抗反演造成极大难度。针对以上难点,运用多项技术对玛湖凹陷重点目标区块开展储层反演工作。

(1)针对J1b11薄砂层储集层,由于单层厚度3-10m,横向变化快,目标储层预测难度大,受构造、沉积环境、地下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本区应用常规声波阻抗反演对于储层的识别效果较差,无法满足中浅层高效、精细勘探的需求。通过测井曲线特征与岩性组合的系统分析,中子曲线对薄层砂岩反应敏感,砂岩的中子曲线数值明显小于泥岩,利用中子曲线重构声波时差进行拟声波反演,刻画薄层砂范围,砂体横向间的变化刻画更精细。说明该方法有效,适用于该区储层预测。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高频衰减、低频共振”的叠后油气检测,预测薄层砂含油气性,预测结果与井吻合度较高。我们利用该方法落实有利圈闭面积17.2km2,建议部署4口评价井。

(2)针对J1b12+5厚层砂储集层,由于砂砾岩厚度大,横向连片,分布范围广,储层内有利含油砂层不易区分,难以准确识别和刻画,有效储层预测难度大,尝试了多种方法进行预测,效果均不理想。而且而八一段广泛发育的煤层,给波阻抗反演造成极大难度。针对以上难点,运用多项技术对重点目标区块开展储层预测工作。

同时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叠前數据,首先对叠前CRP道集进行预处理,拉平,提取一系列AVO属性体。通过井的验证,流体因子效果最好,为第四类AVO异常。通过该技术识别出了八一段4、5两套砂组中的含油气有利区。从其他单井试油上来看,在平面上吻合效果较好。该项技术的应用,为厚层砂砾岩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以上研究,落实有利圈闭面积 156km2,建议部署评价井5口,并提出老井复试建议4口。

6 结论

(1)研究区八道湾组成藏主控因素是油气输导体系,其次是储层物性。

(2)研究区八道湾组中下部厚层砂砾岩储层发育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具有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特点。

(3)研究区勘探潜力大,薄储层储层物性好,受煤层、泥岩等分隔,储层容易成藏,含油饱和度高,产量高,为高效增产领域,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大面积成藏为规模增储重要领域之一。

参考文献

[1]朱筱敏. 层序地层学.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3.4.

[2] 柳广弟.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 赵澄林,朱筱敏.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崔宇晶(1984-),女,中级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从事油气田勘探部署与科研攻关工作。

中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辽宁  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