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 陈辉
【摘要】目的 了解大冶市2010-2019年的梅毒防治效果,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進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搜索时间在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现住址为大冶的梅毒病例并下载人口学资料。梅毒的流行趋势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大冶市2010-2019年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70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4/10万,年平均增长13.04%。一期、二期、三期和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均呈现下降,其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4.30%、4.30%、13%和11.40%;而隐性梅毒呈现上升,其年均增长幅度为24.76%。关于男女性别比,一期、二期、三期梅毒平均分别为1.13:1、1.08:1和1.67:1,而隐性梅毒平均为0.80:1。每个年龄组均有梅毒报告病例。病例数增长幅度排在前两位的年龄组分别是>60岁组、15-19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20-39岁性活跃年龄段。农民在职业分布中所占构成比最高。结论 大冶市隐性梅毒的报告病例数可能会继续增加,应实施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8CFC895)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1]。本文旨在收集并统计大冶市2010-2019年十年梅毒病例报告资料,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该地区梅毒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及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进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搜索时间在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现住址为湖北省大冶市的梅毒报告病例,并下载人口学资料。
1.2诊断标准 所有梅毒病例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18)》进行标准化诊断 [2]。
1.3 统计学方法 对梅毒报告病例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采用χ2检验对率、构成比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流行情况 大冶市2010-2019年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共170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4/10万,总报告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χ2=230.07,Ρ<0.005)。10年间梅毒发病人数由2010年的89例增加到2019年的265例。梅毒发病率由2010年的10.44/10万增加到2019年的31.46/10万,年平均增长13.04%。梅毒分期统计显示,一期、二期、三期和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均呈现下降,其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4.30%、4.30%、13%和11.40%;而隐性梅毒呈现上升,其年均增长幅度为24.76%(因隐性梅毒无发病日期,故发病情况通常采用报告病例数来反映)。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特征 全市15个街道乡镇均有病例报告,2010-2019年各地合计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地区是东岳路街道(259例)、罗家桥街道(196例)、还地桥镇 (161例)、城北开发区(160例)和金湖街道(158例),这五个区的病例之和占大冶市梅毒报告病例的57.13%。年均增长幅度居于前5位的是城北开发区(34.60%)、刘仁八镇(30.53%)、大箕铺镇(30.53%)、殷祖镇(24.14%)和金山店镇(20.85%),其余街道(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2.2 人群分布特征
2.2.2.1 性别 2010-2019年,男女梅毒报告发病率均增长。男性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9.16/10万增长至2019年的30.62/10万,年均增长14.35%;女性由2010的11.85/10万增长至2019年的32.36/10万,年均增长11.81%。女性梅毒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略低于男性。各年间梅毒报告发病率均为女性略高于男性,且每年呈上升趋势(由2010的0.77:1上升至2019年的0.95:1),平均为0.83:1。另外从梅毒分期角度显示,一期、二期和三期梅毒的报告病例数均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其男女性别比平均分别为1.13:1、1.08:1和1.67:1);而隐性梅毒的报告病例数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其男女性别比平均为0.80:1)。
2.2.2.2 年龄 每个年龄组均有梅毒报告病例。从病例数增长角度看,增长幅度排在前两位的年龄组分别是>60岁组、15-19岁组。从报告病例数量角度看,报告病例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年龄组分别是20-39岁性活跃年龄段、40-59岁年龄段、>60岁年龄段。15-1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少于其他年龄组。20-39岁年龄段人群、40-59岁年龄段人群、>60岁年龄段人群的梅毒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比例平均分别为36.40%、33.18%、26.54%。但20-49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数的所占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73.03%下降至2019年的39.62%)(χ2=96.48,Ρ<0.005);而>60岁所占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7.87%上升至2019年的40.75%)(χ2=111.10,Ρ<0.005)。
2.2.2.3 职业 职业分布显示,报告病例数从最多到少依次分别是农民(35.48%)、家政家务及待业(34.30%)、工人(3.84%)、离退休人员(4.49%)等。职业报告病例数的年均增长幅度显示,排在前三位的职业分别是离退休人员(38%)、农民(16%)、家政家务及待业(15%)。
2.3 梅毒分期的构成 隐性梅毒报告病例的构成比从2010年的35%增长到2019年的86%(χ2=245.68,Ρ<0.005)。一期与二期梅毒所占构成比则相对减少,一期梅毒构成比由2010年的24%减少到2019年的5%(χ2=72.80,Ρ<0.005),二期梅毒由2010年的37%减少到2019年的8%(χ2=117.54,Ρ<0.005)。而三期梅毒和胎传梅毒报告病例占全部梅毒报告病例的构成比总是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分别为≤2%及<6%)。
3 讨论
梅毒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梅毒病例报告数据可真实地反映实际发病趋势[3]。本研究显示,大冶市2010-2019年梅毒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9.04/10万。各期梅毒中,除隐性梅毒外,其他各期梅毒均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全国各地近年来广泛开展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广普及安全套等安全性行为的知识,做好梅毒的初级预防、一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一期梅毒、二期梅毒的发病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胎传梅毒报告病例数一直处于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这与高洁[5]等研究结果一致。胎传梅毒报告病例数的下降与孕产妇规范管理的实施密切相关,这说明大冶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效果较显著,未来要继续做好孕产妇产前检查,对已经感染的孕产妇规范治疗,减少胎传梅毒病例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提示,人群中梅毒病谱随着疾病的流行在逐步发生变化,由既往的一期与二期梅毒占大多数,转变为隐性梅毒占大多数。隐性梅毒由于无临床症状,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因此,医疗机构需加强梅毒血清筛查的力度,及时发现无症状的梅毒血清阳性者。目前,全国医疗机构在住院患者、术前患者和孕产妇中已广泛开展梅毒血清学的筛查,能够及时发现隐性梅毒患者,并可对其采取规范化治疗。隐性梅毒病例数的增加也与此相关。因此,早期发现隐性梅毒,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梅毒治愈率,医疗机构应继续增加梅毒检测途径,提高早期梅毒检出率[4]。
从大冶市梅毒监测地区分布来看,梅毒年均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中心老城区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经济较发达,娱乐业也相对较多,不安全性行为等危险因素的暴露机会较多,为梅毒的传播提供了条件[6-7]。建议在这些地区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层度的人群,可采取不同形式、不同途径的宣传方式,尽可能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从梅毒的发病人群来看,大冶市15岁以上年龄组的各年龄段的梅毒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以>60岁组增幅最大,其次为15-19岁年龄组,说明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增幅加快,这与近年来艾滋病的流性特征相似[8-9]。这提示,应进一步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老年人群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尤其要针对其特点开展宣教和干预工作。本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感染梅毒的高危职业为农民、家务及待业。这些人群文化水平一般不高,性传播疾病知识较为匮乏,同时性行为较为活跃,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因此,大冶市应将此类人群作为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加强健康宣教,普及卫生防病知识[10]。
综上所述,大冶市梅毒流行形式依然严峻,目前重要的防控策略依然是扩大筛查发现传染源,并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应加强对农民、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的梅毒防治工作,控制梅毒的流行。
参考文献
[1] 王千秋,刘全忠,徐金华.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6.
[2] 国家卫生计生委.WS273-2018梅毒诊断标准[S].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
[3] 葛琳,李东民,李培龙,等.2010-2015年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J].疾病监测,2017,32 (2): 111-117.
[4] 叶兴东,刘颖,戴向农,等.2000-2011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3): 198-200.
[5] 高潔,邹颖,吴颖岚,等.2013-2016年湖南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效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 (6) :619-621.
[6] MONFORTE C M,CEBOLLADA S R,MARTIN F M,et al.[Syphilis in the health sector of Calatayud ( Zaragoza ) : descriptive study 2013-2017][J].Rev Esp Salud Publica,2019 (93) : 216-220.
[7] 黄燕惠,黄志明,周佳慧,等.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 (12) :1155-1158.
[8] 张龙,冀慧方,徐立新.2014-2018 年上海市嘉定区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2) : 118-121.
[9] 方清艳,张婉悦,杨志芳,等.2011-2015年云南省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2) : 177-179.
[10]马宁,阎涵,王莉.辽宁省2004-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 5) : 541-545.
第一作者:陈文,男,研究方向:传染病预防与治疗。
通讯作者:陈辉,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性病流行病学
大冶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湖北大冶 435100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性病麻风病防治部 湖北武汉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