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理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体育教学方法也开始了创新和改进,近些年我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体育运动不只可以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因此在中学体育课上提高学生参与度是十分关键的。当下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更大,造成身体素质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运动量少。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健康的学习,同时增强自身体魄。老师需要借助体育课教学,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展开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提升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参加到体育教学当中。本文就怎样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课上参与度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1 充实初中体育教学内容
在之前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学方式大多过于传统,对应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不想要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老师需要持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实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在课上的参与度。比如,在进行人体和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其充分了解人体的相关机能和结构,老师能够指引学生先去观察自身的肌肉构造,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接着在实际教学期间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呈现有关人体结构和机能的知识,在引起学生的注意之后,老师需要在这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在实际运动期间,身体各项机能以及肌肉关节间是如何彼此协调进行运动的呢?指引学生带着该问题去观看相关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形象化的感知人是怎样进行运动的,同时心里也会有所感叹,人的形成和体育运动是怎样的“有趣”。在看完视频之后,老师就能够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使学生理解人体结构相互协调而形成的运动,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在丰满教学内容的同时,在调动起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参与度,同时还能够对该节课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记忆,进而体会到体育课程为自己所带来的乐趣。
2 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如果想要更好的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需要注重学生在课上学习中的主体性,而主体性通常指的是,在实践教学期间,使学生可以占据课上学习的主导地位,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所具有的交互性。此外,在课堂教学期间老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碰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沟通,接着老师和学生相互协作来解决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难题,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进而让其更为主动地参加到课上的学习中来。比如,在讲述“体育与人体形态”的相关知识时,老师需要先进行一个较为简单的课前引入,接着冲破以往的教学方式,跟学生说:“这堂课怎样活动由大家说了算,大家来做老师来对课程进行讲述。”如此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把课堂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变成课堂活动中的主体,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必将会全部放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上,自然也就使其在课上的参与度变得更高,为了可以确保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需要在学生碰到问题时及时为其讲解,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提升学生课上参与度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体育知识具有的准确性,进而达成中学体育教学最终目标。
3 创办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以往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学过程通常都是让学生浅显的了解知识紧接着就让学生实施体育训练。这种形式的体育课堂过于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很难对其提起兴趣。极易造成学生长时间处在被动地学习状态中,自然也无法参加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来。为了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需要摆脱以往教学理念所带来的束缚,把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制定出有趣且适合学生的教学规划,借助新颖且合理的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环境来创办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借助这些活动来激起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时常带领学生参加到体育拓展活动中来,进而提升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在真正意义上喜欢上体育这个学科。比如,老师能够要求班里学生依次站成一排,每个学生的间隔大概15厘米的距离,接着老师借助播放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去进行绕圈行走,在具体的行走过程里老师能够多和学生交流,有效互动,接着随机挑选时间暂停音乐,在暂停音乐时还需要在同时说出一个数字像是“3”,告知学生在听到数字指令时就需要和对应的数人数抱到一起才算是成功,而未能够组合成功的学生就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如蛙跳、俯卧撑等。这样不只可以激起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进而调动起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
4 结束语
總而言之,如果想要提升学生在课上的参与度,老师就务必要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老师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老师需要先培育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接着再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更好地投入到课上的学习中来,老师在教学期间务必要重视学生间的不同之处,制定出更加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同时善于观察学生存在的优点,指引其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