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多媒介、跨专业”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创新培养分析

2021-09-10 07:22杨晓红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

杨晓红

摘要: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征以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多学科、多媒介、跨专业”的要求,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并对其中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展开分析,提出了多媒介运用、打造现代化教育体系、强调跨专业整合等策略。从教育效果来看,“多学科、多媒介、跨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等问题,符合人才培养要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106-02

基金项目院本文系2020年度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视传专业对地方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2020RS002);2020年度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院校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2020JG001);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校园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013137004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视觉传达设计被认为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的需求,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兼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探索一条新的教学路径。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征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通过特定的设计目的,对信息进行归纳与分析、整理之后,通过造型、色彩、文字等要素的设计,最终将可视化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引起受众共鸣的过程[1]。与其他学科相比,视觉传达设计存在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视觉传达设计能够与多个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包括摄影、绘画、书法等,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主观感受,体现在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方面。(2)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鲜明的复合型特征,按照相关学者的分类,可归纳为独立性与综合性两个方面,其中独立性主要集中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而综合设计主要包括展示设计、标志设计等。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对视觉传达设计做进一步识别,从技术手段与设计元素的角度入手,将其归纳为板式设计、插图设计与字体设计等几方面。

二、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视野狭窄,不利于综合技能的培养

从教学大环境来看,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培养具有复杂性,学生不仅要具有高超的艺术设计能力,也要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为了能够实现该目标,教师需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培养的新路径。但是当前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依然受到学科限制,一般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会开设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影视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而忽视了数字化媒体课程建设;拥有数字媒体课程的多为理工科院校,此类院校很少开设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在这种教学现状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视野狭窄,很多学生接触不到先进的数字媒体知识点,最终导致学生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是片面的、浅显的,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

受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为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纷纷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实现社会实践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等,有效改变了单一理论教学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选择成立工作室,部分学生甚至可以直接为企业提供服务等。高校的这一系列操作提高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培养水平。但是现行的教育模式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过于封闭,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结合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生硬地“分割”,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2)虽然当前高校推广的“工作室模式”較为成功,但是“工作室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成熟,尤其是相关操作方法的可行性缺乏论证,教师难以有效识别学生在工作室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2]。

三、基于“多学科、多媒介、跨专业”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实现多学科融合,打造现代化教育体系

广大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强调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培养人文内涵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手段并存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融合不同学科,并由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语言学科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

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所涉及的艺术知识点繁杂,在人才培养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知识点的运用,这样在未来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该遵循多学科融合的要求,加快语言学科与课程的有效融合。例如,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英语语言文化入手,带领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从英语入手进行文化交流,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结果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路径。例如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宗教的中心,建筑采用了巴洛克风格,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可适当借鉴圣保罗大教堂的形状与艺术特征,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更能够得到英国等外国友人的认可。除此之外,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语言文化后,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进行展示,例如“V”在英国文化代表“victory(胜利)”的意思,通过将“V”体现在作品中,可以简化作品的文字内容叙述,使作品更加简洁、易懂。

2.计算机学科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新的学习内容,而计算机学科就是其中的代表[3]。

教师在融合计算机学科时,应确保学生具备以下技能:一是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复杂的视觉传达设计,基本无操作障碍。二是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内涵,能够积极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与大数据、云计算中的融合,不断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技术水平,最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在与计算机学科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与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取得联系,在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具备大数据数字化媒体课程的理科兄弟院校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接触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感受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重视多媒介的运用,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多媒介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样化媒介的作用,为实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1.依托微信公众号的人才培养

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依托微信进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模式,教师将教学方案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学生在线上能够浏览与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的知识点,并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在微信平台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头脑风暴,有助于学生设计思维的转变。

2.依托云盘媒介的人才培养

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本身十分复杂,涉及较多的知识点,教师需要运用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分析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素材数量多、所占内存大,日常管理难度高,会影响学生使用的积极性。针对该问题,教师可运用云盘媒介,将学生在视觉传达设计学习中所需要使用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上传到云盘上,这样学生在设计练习中可直接到云盘上下载相关资源,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

(三)强调跨专业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应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积极推广“艺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长远发展。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关注艺术知识与其他专业科学知识之间的有效搭配,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学习阶段与课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锻炼[5]。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正确处理艺术与学科之间的“合与分”的问题,其中,“分”体现在基础课程上,要求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能够清晰划分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正视不同学科的特征;而在专业课程上,教师更应该强调其中的“合”,将不同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内容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总体而言,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跨专业整合中,教师需要利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强调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基础上,完善与优化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郑伟.新文科理念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84-85.

[2]張冰冰.融合项目参与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评《视觉传达的语言及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143.

[3]张冰冰.基于创新思维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表现及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121.

[4]刘一峰.跨学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南方论刊,2017(06):94-95,112.

[5]赵一鹤,谢莹莹.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6):89-90.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