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2021-09-10 06:13符吉星
科技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火灾调查防范措施

符吉星

摘要:对于火灾调查工作而言,收集和保全物证是基本的工作任务。火灾物证可以详细说明火灾的发生原因,并反馈着火点、起火物、蔓延区域、损失大小和伤亡情况等。火灾物证来源于火灾现场,无论是前期的火灾事故还是后续的消防救援工作均有可能造成火灾物质的损坏,这也会直接影响到火灾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火灾调查;物证损坏原因;防范措施

引言

顾名思义,火灾物证是指能够提供火灾真实情况证据的物品和有关痕迹。调查火灾原因,现场调查取证是最关键的环节。调查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物证对火灾进行分析,包括火灾发生方式、火灾发生时间、火灾蔓延方式、造成的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因此,能否保护好火灾现场和一线物证成为火灾事故调查的关键。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火灾发生后很容易破坏现场,这使得火灾调查工作极为困难。本文分析了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物证损坏成因

(一)现场勘验行为

火灾调查人员进入火灾现场之后,首先需要对火灾燃烧状态和燃烧痕迹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起火点,并进一步鉴别火灾路径,从火灾路径当中提取能够用于证明起火原因的主要痕迹。火灾现场勘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且工作内容较为繁琐细致化。一般情况下,火灾现场可能也可以分为4个步骤,分别为环境勘验、初步勘验、细项勘验、专项勘验。任何一项勘验步骤都对工作人员的勘验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则势必会导致物质造成破损。以环境勘验为例,环境勘验指的是对火灾现场进行保护,同时对火灾现场的外围区域进行勘验检查。若保护工作没有及时落实,围观群众以及救援人员可能会进入保护区域,从而导致火灾现场的外围环境受到整体性的破坏。

此外,初步勘验也是造成物证损坏的主要工作环节。这主要是因为现场物证在火灾因素的影响之下,存在一定的隐蔽性特点,从而导致初步勘验时没有及时发现关键物证,关键物证遗漏在现场。最后,不合理的勘验行为是导致物证受到损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对技术要求更深层次的勘验和专项勘验当中,若勘验人员无法依据勘验标准和程序开展相关工作,无法保证自身勘验行为的规范性,可能会导致在收集和提取火灾痕迹物时,破坏现场重要物证。且此类物种往往具有不可修复的特点,一旦损坏则意味着无法继续使用[1]。

(二)现场提取

导致物证损坏现场其与物证是火灾调查的基础环节,只有在把握了大量现场证据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对物证物品进行确认。现场提取证据的方式较多,包括采集物证、照相、录像等。提取物证的过程中需要对现场部分区域进行结构调整,若搬动现场物品时缺乏系统性,则会导致物证的原始状态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坏,导致火灾调查难度进一步增加[2]。

(三)保存送检

导致物证损坏物证提取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结合物证的基本特征而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从火灾调查的现状来看,物证的不合理保存现象较为常见,尤其是错误判断物证类型,未使用专业设备密封保存的现象最为普遍。当保存方式不合理时,物证可能会导致保存容器生锈、腐蚀,同时也会进一步破坏物证的原有形态。从实际表现来看,由于火灾调查现场较为混乱,调查人员无法及时判断物证的种类和特性,无法及时将特殊物证送至实验室检验。

(四)其它因素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对于从业人员有着明确的标准,调查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素养,更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火灾调查工作本身就强调专业化和精细化,只有当调查人员的能力达标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物证的损坏概率。其次,部分区域的火灾调查装备落后,缺乏专门保管箱,物证保存方式较为落后,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物证的损坏或者丢失。

二、防止火灾调查中的物证损坏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调查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火灾调查是一门技术和专业,其内容涉及社会科学、法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现场火灾调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够通过专业知识快速锁定物证。调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观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全面加强研究和改进,适应调查工作发展的需要,通过专家讲座和交流,了解前沿技术,提高理论水平。

(二)加强对火灾现场的保护

实际上,当我们进入火灾现场时,必须加强各种保护措施,以确保火灾现场的保护工作完好无损,并在勘验后仍保持原始状态。火灾被扑灭时的情况可以被迅速反映出来,它可以全面确保现场物证收集的准确性,并方便调查人员恢复现场和调查过程。在保护中,有必要保护和标记已确定但无法带走的物理证据。拍摄图片、视频或在现场绘制地图时,有必要通过多种角度的结合来做到全面而谨慎,以使场景更加清晰。调查人员在搬运或清理堆叠物品时必须负责,谨慎和小心,并避免在搬运或清理时损坏重要的物理证据。

(三)收集提取物证

据时加强保护火灾现场根据不同情况可分为传统痕迹证据和特殊痕迹证据。只有将两种形式完全分离,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迅速实现侦查目的。提取物证前,必须通过照片、照片或者筆录等方式对物证进行固定和保存,使物证保持不变,当事人和责任方不会对物证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只有在方法确定后,才能采取正确的侦查程序,确保调查人员在现场收集提取的物证不会再次受到损害,使物证得以保存,发挥重要的证据证明作用。

(四)改进物证保护证据

保护过程中,标准的物证保护材料或操作规范是有效确保火灾事故材料证据的收集和提取的重要条件。只有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相关操作,才能确保标准操作。在进行物证调查时,应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以确保每个程序科学合理。

结语

综合来看,火灾调查队伍需要深刻认识到火灾物证的损坏成因,结合自身的工作现状,制定相应的物证损坏防范措施。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标准,切实提高火灾调查水平。

参考文献:

[1]贾计涛.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16(12):77.

[2]周明川.火灾事故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15,1(1):73.

猜你喜欢
火灾调查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在护理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
火灾调查如何做好原因分析
调查询问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火灾事故调查避免物证损坏的措施分析
视听资料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