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既是企业提高生产水准和管理质量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更是绩效考核的关键参考依据。管理者应以工会为主导,制定和实施劳动定额定员新标准。加强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能科学优化人员配置,实现以实践对标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劳动;定额定员;管理
引言:
生产任务、人才招聘、薪酬设计等工作的推进和落实,需依靠完善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体系。有依据、有标准的设计和分配生产任务,并保证人与岗位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协同性。新时期下,企业需对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标准和形式进行多维度的考量,生成新的工作方法或策略,对组织创新和发展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应对。
一、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核心内涵
(一)提升企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劳动定额,强调工作内容和任务的固定性和合理性,在既定的规则和要求下,需能生产和加工出符合目标设定的产品。劳动定员,主要指的是工作岗位上人员数量和准入规则的设计。综合来讲,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是提升企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需做好成本核算和工作任务的划分。
(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促成部分,更是落实和完成生产任务的有效手段。企业需根据生产和经营的需要,科学整合和配置人力资源,保证所有人员发挥作用和优势。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实际效果,关系着企业的管理成本控制和经济增长率。
二、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定位
(一)有助于岗位定责和任务分工
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是企业生产、加工、销售、营销等工作进行全局规划和长远设想的重要依据。管理人员可根据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具体内容,更加明确的进行岗位定责和任务分工。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与供给,需按照实际的动劳定额定员管理标准和细则,而不再依赖于管理层个人化的决定和主观判断。
(二)利于企业精准控制各岗位人员数量
领导对各个部门人才的需求量、规格、素质要求的掌握情况,决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劳动定额定员管理解决的是人才招聘、培育和管理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解人员配备的限额,才能实现人才的精准供给。人力资源部门可根据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标准和具体内容,精准的控制各岗位人员的数量。
(三)为绩效考核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企业为充分保证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公正性,激励性,必须制定具有现代性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新标准和新细则。从生产效能、职工工作积极性、个体与集体的融入度和认可度等不同维度,对绩效考核意义和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最终,需切实保证薪酬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能生成新的工资制度和激励机制。
三、新时期下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改革和创新的策略
(一)以工會为主导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制定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寻求创新和转型路径的过程中,需立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对于动定额定员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应根据职工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决策、发展设想等,生成新的标准。以工会为主导,具体落实和推进动定额定员标准的制定工作。企业需以职工的切实利益的维护和诉求满足为出发点,对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管理内容和标准进行优化和完善。工会组织需全面整合和分析职工履历资料,加深职工不同层次需求的分析,了解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并根据生产和加工作业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制定具有现实适应性的新标准和新制度,真正发挥动劳定额定员管理的作用和优势。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需要人才的数量、质量,要形成统一和科学标准和条件,便于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有计划和有依据的制定工作计划。各岗位的人员数量要科学定额定员,且保证工作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严格制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标准,为各部门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扎实基础。
(二)加强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方法创新,需深度嵌入到现实社会环境当中。既要做好内部环境的优化,还需具备应对外界因素变化和干扰的能力。新时期下,企业需进一步推进动定额定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岗位定责、人员招聘、用工质量分析等方面,合理的介入技术元素。具体来说,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科学的应用到劳动定额定员管理中。实现线上和线下相混合的方式,对人员配置、企业招工、生产加工、人力资源配置等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更是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内在需求。尤其,生产加工型的企业,务必需全面和深度推进动劳定额定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构建科学和完善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和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跟踪生产数据,针对各个车间的任务完成效果、数量、质量、职工工作态度及问题,可利用物理网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立体和全面的监控和指导。
(三)科学优化人员配置用实践对标管理
企业需在处理好实践工作与定额定员的关系,既要做到降本,还需实现增效。具体岗位的定额与定员,必须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和任务实现的需求,应科学的进行人员配置,不能一人多岗,更不应多人一岗。管理者需用“实践”对标动定额定员管理,基于完善的工作标准和指标,做好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新时期下,企业若想实现规范化、高效化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应逐渐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大数据思维。善于利用工作过程产生的大数据,对任务安排、职位人员数量设定、招聘数量和质量进行客观和理性的分析。根据实践工作结果,诊断和分析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管理方法和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
结语:
总之,企业需加强岗位与人才的匹配性,确保每一个员工和岗位的功能和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实现专人专岗、专人专责,大大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和生产力。基于科学和完善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如何按下“重启键”[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0(05):43.
[2]曲立,尹洁林,郭钟泽.新态势下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0(05):44-46.
[3]董明.试析生产企业在精益管理模式下的定额定员管理提升[J].现代国企研究,2018(16):42.
作者简介:张博(1980.11.14)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内蒙古包头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劳动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