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霆
1 实施选课走班的背景分析
1.1 当前教学状况
(1)以前传统体育教学一味强调“全面发展”。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武术等平均排课,并且集中在三大球类,各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偏多,器材少,学生爱好各有不同,结果是样样学,样样都学不好。
(2)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生理、心理等各不相同。使得部分学生在喜欢的项目上“吃不饱”不喜欢的项目上“吃不了”,甚至于“不想吃”。不利于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和健康行为的养成。久而久之传统体育教学影响学生的积极的运动兴趣。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对某一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执着和热爱。他们只希望在此项目上能够更高的提升和有所建树,不愿意学习其他运动技能,对某个运动项目,比如篮球,有着极强的个性心理需求。
(4)高中女生教学难,上课不喜欢动,老师一安排剧烈一点的运动项目就不知所措,请假、见习等原因已经成为很多体育老师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其一:惰性强,喜欢闲聊,运动积极性差,内心复杂、敏感,在情感价值表现中稍不如意就回避上课;其二:一部分学生对于对抗项目(篮球、足球)缺少兴趣,对于学习技术技能也缺少耐心。体育老师们只能采取强迫参与、说服教育等手段,学生表现也是极其被动的。
(5)体育课目标不明确。两、三周一换一个项目,一个年级一个内容,一个班一个球、因为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年级的班级有3、4个,这样平均到每个班的器材和场地少的可怜。只能满足喜欢球类的男生,女生只能组织其他的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培养自己喜欢的运动兴趣、达到自己的运动目标,教师也增加了组织课的负担,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1.2 教师情况
中学体育老师专业多样化,一专多能并不能适应现在学生运动专项发展多样化的要求。篮球专项的教师不会教或者教不好喜欢踢足球的学生,排球专项的老师不会上武术课这也是中学体育课教师层面亟需解决的问题。遇见自己专修的项目,专业化程度高,课的效果好,遇见自己不熟悉的项目应付学生,教错等现象普遍存在。一堂课45分钟,课的密度过低,运动强度上不去,男女生混在一起,男生要求高一点,女生要求低一点,顾得了男生顾不了女生这些问题依然突出。
2 选课走班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优势
2.1 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升是进行新课标创新教学的前提。同时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课教学理念,是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 是在体育教学中能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主要形式的高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一是刚刚入学、二是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兴趣适合的模块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第一为高一模块培养兴趣入手。第二为高二模块兴趣着力提升。第三落实高三新课标规定的“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开设运动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1-3项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第二、第三选修模块学习的任务。
2.2 教学策略是以目前选课走班的学习小组为核心开展教学,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同步进行
选课走班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運动爱好、运动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体育项目。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开设相应的项目。这样,教师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专业水平。学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尽情的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也能显著提高。如:学校根据体育老师的配置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篮球、足球、排球、武术,高三开设乒乓球和羽毛球、健美操六个主要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选项意愿分班,采用男女生分班的形式授课。课堂教学以选定内容为主,穿插必修田径的内容。其中必修田径一学期不少于8课时。以篮球模块1为例:一学期中安排2节基础知识(理论)课,8节田径课,26节篮球课,共计36节,18周。一学期或一学年学生可以更换学习项目。
教学、考核评价的实施。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离开教学、考核评价。必须是严谨、细致、认真、全面的。有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有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有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不仅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考核)给予评价,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课堂表现、出勤等进行评价。教师在课后对表现优秀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口头表扬评价,在课中对表现不积极,没有运动兴趣的同学及时提醒并给予鼓励,最后在学期末还要给予学习小组奖励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通过评价来表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效提升运动能力,加强自身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新疆克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