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泓沅 杨京发
摘要:基于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石油公司应加快开展能源转型相关技术研究和项目论证,为能源转型提供战略储备。从目前来看,未来20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仍是能源消费主体,但能源转型真实存在,已成为行业关注热点,要审视未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向低碳能源转型进行布局。但也要科学求变、稳健推进能源的转型,不能急于求成,理性的分析当下能源石油公司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稳健推进;理性分析
能源供应多元化及绿色低碳发展驱动全球石油公司启动能源转型,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对能源供应提出挑战,《巴黎协定》的制定,倒逼石油公司進行碳减排。但就目前来看,大型石油公司对转型的看法不一。有石油公司主张削减油气产量和炼厂产能,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实现由石油公司向大型综合能源公司的转型。其中有石油公司认为,油气公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许多新能源还不够成熟,宁可成为同行者,也不愿作先行者,持观望态度。
国内石油公司的能源转型更多的是和油气主营业务联系更为紧密的生物质燃料领域。除了地热外,在生物质、风能、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还没有大张旗鼓的铺开,这说明国内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方面比较稳健,这和国内石油公司运营实际情况密不可分。低油价对国内石油公司造成了较大冲击,同时国内石油公司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职责,这也要求公司运营以稳健为主。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与石油公司能源转型理念有关,认为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市场配置的过程,目前还需专注于油气主业,对新能源要紧密关注。
以我国来看,至少到本世纪中期仍需要大量油气,特别是天然气,要大力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并参与可行性新能源开发,制定目标强化碳减排。
有观点认为,石油公司应争取主动,未雨绸缪,石油生产的峰值将提前出现,总体上石油的供应能力将大于消费能力,长期低油价和高成本的勘探开发将使石油公司赢利更加困难,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实现向综合性能源公司的转变。
但也有观点认为,从近中期看,油气仍有丰厚的资源基础和赢利能力。油气业务作为石油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不但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本世纪中期油气消耗才能达到峰值。就目前来说,现有剩余可采储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仍需加大力度探明更多的油气储量。
有机构预测未来几十年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只高不低。目前,许多新能源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在价格和安全稳定供应方面尚难达到预期要求,甚至还有相当程度的亏损,往往要以其他方面的收入来平衡,或要求政府给予直接或变相的补贴,待逐步成熟后,才能在经济性方面打开市场。因此,新能源投入要细思缜密,在新能源的转型上,可做同行者,而不是先行者,要专注于成为一个安全低成本的油气公司。如果大刀阔斧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不但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还会造成用工减少,社会责任有失。目前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发展对油气仍有巨大的需求,油气产业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绝不是所谓的夕阳产业,当然,仍看好石油行业的石油公司也不在少数。目前,油气和能源行业的未来在许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的生存状况也不相同,使对能源转型持有不同态度。所以,国内石油公司还是应以油气为主业,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
当前,国内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同时,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增量为世界首位。尽管如此,我国一次电力和其他新能源也仅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6左右%,煤炭占比仍高达50%以上。实践表明,目前已进入生产阶段的新能源大部分成本过高,在消费价格没有完全市场化前提下,调峰补谷作用有限,难以在有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替代传统能源。为更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家应允给予大量长期的直接补贴,导致财政难以完全兑现,至今仍有拖欠,后期不得不减少补助数量和期限。考虑到实际国情,目前,以市场可接受的方式使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在短期内还存在困难。
预计到2030年碳达峰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大致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煤炭、可再生能源和油气)。在此期间,石油占比及消费量在峰值过后可能长期基本稳定或略有降低,而天然气却保持长期增长势头。预计到2050年碳中和之前油气占比仍可达50%以上,其后才可能出现新能源居首,天然气和石油仍居重要地位,而煤炭占比将大幅度下降。
当前,我国油气仍需大量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0%以上,天然气为40%以上。随着消费速度的较快增长,今后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还会不同程度地增长,过高的进口依存度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制约因素。但从目前的技术条件和今后的油价水平来看,今后我国的石油产量总体上将持续缓慢下降(碳中和要求)。这也是保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能源安全必须考虑的问题。
当前,油气行业应最大努力加强勘探开发,增加和保持油气产量和供应链,不应该过多的分心于油气要往什么方向发展及将来什么能源可能取代油气的问题。即使2030年碳排放要求达到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现阶段大力加强石油勘探和开发,而不是对其有任何的削弱。当然,新能源发展也要紧跟脚步,不能掉队。
我国的大型国有石油公司只是国家能源生产中具有很强专业性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其并存的还有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地热等多种专业性公司。在近年改革中,若干其他专业公司试图参与油气上游的勘探开发,但成功的案例不多。同样,在技术储备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国内石油公司硬要挤入新能源产业,可能也会事倍功半,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我国的石油公司应稳中求进,坚持以油气为主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增储上产,特别是要加强天然气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以及具有优势的新能源开发项目,从整个油气供应链上大力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为环境友好型发展提供支撑。
石油公司近年来的转型给了我们许多启发。由于对形势和未来前景的认识存在差异,大型石油公司在转型方向、路线、时间表上有着不同的抉择。专家指出,能源转型仅靠“美好理想”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经济发展和科学指导及时间,这样才能达到以企业的生存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在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风能太阳能成本持续下探、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一次性能源消费峰值有望到来并且政府排放标准愈加严格的情形下,国内石油公司应该重视并认真思考能源转型这一切实存在并事关长期发展的趋势,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周佩庆;我国石油公司应对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思考及建议[J];中外能源;2019年04期
[2]徐沛宇;石油公司的转型[J];能源;2019年01期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