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苏婉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广,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所幸大众口号为推陈出新,尽管如此,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上,还是有众多流派各执一词。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然显而易见,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其发展是符合社会主流的,且可运用于求学者,本文针对该现象做了深入研究与调查,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 改革;创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99
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一个教师的授课方式决定了一个班的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有人说这是以偏概全,其实不然。众所周知,一个班的学生性格与聪明程度迥异,自然学习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那怎样才算一堂好课?这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于我而言,一个老师最成功的教育教学系统就是让学生们在老师上课的时间里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并且额外学到知识内容。这样下来便算是一堂好课,说着简单,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掌握率谈何容易,上课不认真开小差的学生,理解掌握能力差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热情提不起兴趣的学生……这些都是在教授知识中的大问题,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了。八零后和九零后应该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不论是私塾学堂、还是学校,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像一个机器人,站在讲台上,苦口婆心,一个人讲的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排排坐,像木偶,看老师一个人表演。具体听进去了多少知识和内容,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更何况初中数学需要小学的基础,也要为高中做铺垫,所以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老师只觉得自己把该讲的知识和内容都认真的讲完了,甚至可能在课前还做了非常多的备课工作。但是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生,到底接收了多少知识和内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深知遇到需要动手操作的数学实验课,都只能一笔带过,全凭老师描述和学生自己想象,比如一个几何图形,没有工具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就让学生自行在脑海里构出三维图形,这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吗?虽然这跟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要归结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并且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除了死板的知识,学生几乎接收和拓展不了额外的知识内容。都没有打开思维模式,怎么想象?只能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学生的知识根本丰富不起来,如何谈寓教于乐?单调乏味的课堂上,老师有板有眼,学生更像是被迫接收知识,所以学习效果除了班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认真学习的几个学生以外,大多数学生身上是没法体现教学效果的。所以为什么会“贫富差距大”,“参差不齐”。所幸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被人们逐渐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效率低,模式落后。从作为一个学生到工作岗位,十多年的学习历程和个人的教学经验,在我看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该抛弃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符合线下社会发展,且教育改革推广以来各大院校同行不断推出创新方式,寓教于乐,授课效果显著。
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会虚实失度?改革后的模式才符合社会发展!
在经济科学较为发达的现代化社会,注重科学,实效,创新。数学教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相关越看也可以看到优秀的作品,如《数学教学》,该创目刊于195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数学类学术期刊,现为月刊。[2]跟优秀的同事前辈学习也好,个人学习和教学经历也罢。个人主张推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效率,并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覆盖全班的同学。初中数学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来说都较为重视,现在的教育也不仅仅只满足于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都在呼吁学生应当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而且现在的学生跟以前的学生大相径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自然就派不上用场。第一,初中数学要比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难教,这跟学生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小学学生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一就是一;高中学生因为高中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思维模式要在初中就建立起来,在原本的基础上,跟着老师的步伐和课本的带领下知识更容易被接受,而且过了反叛的心理年纪,不会对接收的知识和内容产生较大的质疑。而初中生,从小学生变成青少年,身份有了变化,心里也有了变化。正值青春叛逆期,对任何人的话都有三分质疑,为人师表,如果不能在课堂上很好的领导学生反而会变成负面的教材。不仅学习不到知识,反而还会产生师生关系间的矛盾,对学生和老师都无好处。所以初中教育教学难!方式方法肯定不能用以前的,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还不如不听课,反正也接收不到老师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就没法提课堂效率。但是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课堂的互动,大家在课堂上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身份更容易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接收老师,作为老师和朋友的身份,想让他们接收的内容。学习环境和氛围轻松,学生更容易有学习的兴趣。第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能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和针对性的指导。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几乎都可以做到线上和线下教学为一体。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初中数学都可以有很好的基础,特别是有部分对数学不感冒的学生,学习数学就很吃力。在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数学学习差的同学可能只能掌握到一半的知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这样的同学可能日久天长,只会越来越差,但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的模式下,线上听不懂的课程,线下可以借助各类电子软件去进行本堂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内容的补充。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没办法在课后对本章节的课程再进行补充,就算再反复练题,没有掌握到的知识,还是没有掌握到。只有一两个数学差生还好,老师可能还能课后补习一下,但是数学差生覆盖面积广了,那该科的成绩真的就无力回天了。所以针对数学成绩差的同学,这样的学习模式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而且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也越来越被重视。在以前可能是全靠老师操作,但是现在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课堂的参与感。模型也好,器具也罢。能让学生动手的老师就演练一遍,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第三,授课方式的创新让学生更容易接收到知识。传统教育模式呆板,只能以老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学生不仅耳朵麻木,眼睛麻木,思维更是麻木,在所有都被限制了的条件下,如何让学生散发个人的思维能力,去挑战更难的题呢?课上小游戏课间音乐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可能想都不敢想。以前的老师就觉得该上课就好好上课,目的在于将知识内容传达出去。但是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说,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对知识的接收能力更为重要,学生才应该是整堂课程和整个学习阶段的中心。所以在现在的大多课堂中都可以看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比如去解決一道很难的题,优秀的同学有参与感,但是数学差的同学可能只能坐在一旁挠脑袋。在课堂中设置讨论的方式,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让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带着学习差的同学一起学习和探讨。然后再经过老师解答,大部分学生应该都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再作为解答出难题的奖励,可以满足学生的一个小要求,稍微放松5分钟,听音乐,讲笑话,讲故事都好。也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去,整堂课程的氛围就会变得相对轻松,面对接下来的难题,学生会更有信心和积极性。所以大致从所述三点来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益大于弊,所谓的虚实失度多让学生在电子软件方面钻一下空子,但是给学生讲清楚其中利害,再有老师和家长配合指导,想必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教育改革符合社会主流,值得被推崇。
三、教育教学方式的可创新性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被大量运用,各大院校优秀的教师授课方式也越来越创新化,学生在改革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之下,学习效果也较为显著。但是我们万不可因此失彼,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不能一昧的追求创新性,反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在教育教学方式的可创新性方面,教育行业的许多前辈和同事都做得非常好。也让我在教学工作中有了学习和借鉴的范本,在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经过总结之后,我觉得教育教学方式的可创新性有三。第一,教育教学方面都注重培养综合素质教育强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上冰冷的知识,让学生接收到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是基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身上具有的优点和开发的思维能力和以及表达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分享跟数学有关的故事,笑话,或者作为一个分享者和讲解者,给同学们讲解一道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分享能力。第二,“对老师说的话”,每周收集一次学生对本周数学知识学习的总结,不要求字数,但是不可敷衍。总结内容可包括且不限于,没懂的知识点,希望老师再讲一遍的内容,以及对习题练习方式的建议等,若是个人知识能力掌握比较好,可以在总结里写希望下一周的课堂小游戏是什么。第三,课后讨论区,学生觉得有趣和没懂的知识内容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内容不限。其次就是不拖堂,因为拖堂几分钟压出来的东西的确没质感,就算任务没有完成,也可以下节课再继续。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休息时间,这样能够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好形象。并且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有一说一,不拖沓,对于老师提出的内容和知识也会更加的重视。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个人认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符合社会主流的,也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向优秀的前辈和同事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授课经验,以及照顾好学生学习知识的情绪和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做一个优秀合格的好初中数学老师。
参考文献
[1]出自韩愈《师说》
[2]《数学教学》中国知网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逍遥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