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从阅读的心理角度看,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其中或多或少地入了自己的生经验和审美体验。因此阅读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创造特点,为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接受状态,在心领神会中进入二度创新的境界,必须采取科学的策略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现就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虚实相映,迸发创新的灵感
阅读教学中的虚实相映,主要表现在“布白”艺术的巧妙设置上,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最大限度地留下来某种时间空白、声音空白,要掌握言“明”而不言“尽”的教学技巧。言“明”使一般性理解成为可能,不言“尽”为创造理解留下了空间,促成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增值”,这是学习主体创新能力的现实化、对象化,是阅读教学刻意追求的最佳境界。
如何实施“布白”,关键在于掌握“留白”的时间和火候。过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整体印象,“布白”等于浪费时间:过晚,時过境迁,学生产生不了激情,因此要放在某一相对独立的内容基本完成以后。在“布白”前,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层层铺垫,使课堂教学呈现“欲爆未爆”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留白”,学生往往会进发出创新性灵感。如教《飞夺泸定桥》,文中的两处描写军队拿着火把前进的比喻句,一处比作“长蛇”,一处比作“火龙”,在学生理解了红军克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后,对这两处的描写可这样设计:1、长蛇与火龙有何不同?2、“同样是军队拿着火把,比喻为什么不一样?”通过一连串的提问,火候成熟了,教师引导时留下“空白”,学生回味讲过的内容,就会从红军与敌人本质的不同,作者感情的不同等角度提出富有创见的答案。
二、激励思維,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并鼓励学生不唯从教材,不迷信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在争论中求异,在评判中创新。如教学《铁棒磨成针》一文时,有一位教师让学生讨论铁棒是不是真能磨成针。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争论了起来。最后答案是能,但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教师顺势问: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向老大娘学习呢?有的学生大胆地提出:老大娘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去磨针,不如抽出时间做点事赚点钱去买根针,这样也许能省时些。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学习老大娘有决心、肯干苦功的精神,但也要考虑做事效率,不能蛮干。学生的回答既表现了他们在学习过程深入思考的轨迹,也体现了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和突破传统的创新思维。
如,联想是由此物某一点想到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想片断连接在一个思维链条上。联想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开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利用教材使学生联想,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教学《蝠和雷达》一文,可以设计这样一训练题: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
(2)人)们( )得到启发,发明了( )。
……
这样的训练不仅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激发了思维,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质疑中创新
(1)课始进行引导性的质疑
如教学《小壁虎尾巴》时,先出示课题。师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怎么会断呢?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等等。然后启发学生边认真听课文配乐录音,边仔细看活动的幻灯片,自己寻找答案。学生通过看、听、想、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多问思维能力。
(2)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
如教学《大熊猫的故乡》,学生观看大熊猫故乡环境的录像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2小节,通过品词析句及有表情朗读,领会了卧龙山区的秀丽风光,学生情不自禁地读出这节的最后一句:好一个大熊猫的天堂!有些老师的教学可能是到此为止,可我还是不罢休,深入地质疑:是不是景美就是大熊猫生活的天堂呢?为什么说卧龙山区是好一个大熊猫的天堂呢?让学生结合课文第1小节的四个条件,展开讨论,发表见解,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内驱动力,于是就会提出富有创见的答案,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3)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
如教学《凡卡》一文后,让学生围绕“梦”质疑:爷爷能收到他的信吗?为什么?假如爷爷收到了信,他能带凡卡回去吗?凡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揭示问题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的孩子是不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外引内联,激发创新欲望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适当地引进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和事例,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教《赠汪伦》时,可介绍汪伦巧编谎言,盛情邀请李白作客的传说;:教《捞铁牛》时,可做一个有关浮力的实验,这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活学生多角度思维,产生兴趣,引起深入探究的动机,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把学生过去学过的有关知识适当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从整体联系中顿悟、发现。如教《会摇尾巴的狼》时,可回忆《狼和小羊》、《农夫和蛇》,在联系中认识到狼和蛇害人的本质,使学生的灵感得到了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