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咪咪
摘要:中外教育专家把富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作为2l世纪人才必备的首要素质”。要求基础教育要大力开展创新教育,而幼儿教育又是整个学校系统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开端。只有幼儿教师具有有创新意识以及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创新指导,才可以使孩子们渐渐拥有创新能力。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关键词:游戏;创新;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众所周知,教育行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人是创新教育的宗旨和灵魂。教师应能够迅速认识新事物,积极捕捉信息,增强和利用处理信息的能力,摆脱教条,敢于质疑,善于突破,解放自己的创造力,激发自我创新热情。只有教师拥有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时,才能在日常教育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创新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引发幼儿创新精神,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二、传统游戏中师幼互动现状及原因分析
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可以让幼儿身心处在积极的状态中,但由于许多原因,造成了游戏中教师和幼儿互动的障碍。
1.师幼互动中幼儿的兴趣被限制
现实中,教师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幼儿世界,教师在组织游戏,给游戏限定了太多的规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儿童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我们常看到幼儿对空间环境的破坏,那就是做为主体的人对束缚的抗议。幼儿是凭借游戏的兴趣,通过对操作材料的感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兴趣在活动的持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主动自愿地表达活动的兴趣更是难能可贵,教师一定要给予满足加以保护,这样才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游戏水平。
2.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游戏本身的价值
许多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往往更多的处于主动者地位,尤其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做为组织者,控制着整个游戏活动,她控制着游戏活动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幼儿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并且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往往局限于将游戏看成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忽略了游戏本身的价值;只强调每一种游戏都必须要让幼儿学到什么,而不是让儿童在自身的体验,感受和生活经验积累中成长;强调让游戏充分成为教育的手段,机械片面追求将教育内容镶嵌在游戏中,而不管游戏自身内在的规律。
3.在游戏中教师消极反馈行为居多
幼儿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与介入,教师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或者干预不适宜的行为等。但当教师看到幼儿出现一些相对不适当的行为时,也不经过了解情况,就直接批评幼儿。例如有几个幼儿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游戏情节进展到“警察”去抓“小偷”,“小偷”拼命挣扎,“警察”和“小偷”打了起来时。教师看到了急忙拉开他们,并且教育他们在游戏中如何要学会友爱。深不知,他们进行的就是传统角色游戏,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此情景,于是就在游戏中把这个情景加以想像并再现出来,幼儿的“打架”行为,也只是游戏的需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性行为。由于教师不适当的介入,使得幼儿的游戏受到影响,严重的打击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介入应建立在对幼儿活动观察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观察,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教师才能了解幼儿对当前活动的兴趣,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正确对等幼儿自发的游戏。
三、建构良好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
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在当前一些幼儿园实施的传统游戏中,教师只是让幼儿学习这些游戏的规则,教师只是以表演的形式让幼儿玩游戏,比较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但教师与幼儿之间有否很好互动,教师在游戏中有否从幼儿的发展中看到自己的教育价值,这往往被忽略。
四、方面是促使师幼双方积极互动和取得良好互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1.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挖掘,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
2.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创新,建构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學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幼儿有着一颗永不满足,对什么都好奇的心。这就趋使他们要去理解和驾奴周围的环境。幼儿通过游戏中的具体形象和可知性的材料物品,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再对这些信息加工处理产生新的联想或解决新的问题。
3.以儿童为主体,感受并回应儿童的需要,实现师幼互动的心灵沟通
传统游戏中如何体现教育的平等,是师幼互动高效的有效保证。在游戏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注意思考,常常融入情感因素进行反思,注意理解并把握幼儿行为的意义与教育意义,能设身处地地从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活动主体的需求,受到儿童真挚童心的感染,师幼间就有了心灵的交流与沟通。教师不再是机械地运用某种方式或照搬他人模式执行指令,而是随时发现并抓住教育契机,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或师幼互动对策,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2]方志丽 ,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6年第二期.
[3]陈淑萍,建构良好的师幼互动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年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