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作文中指导写作方法

2021-09-10 21:30谢忠东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稻子写作方法溪水

谢忠东

摘要:教写作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理论后实践,一种是先实践再理论,最见效的是后一种。

关键词:作文;方法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07

抗日战争时间,有一个县听说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县里急忙组建一支抗日队伍。人员很快就齐了,一般是要训练三个月才能上战场,但日本鬼子已经到了边界了,来不及了,于是边打边训练,以打来训练。每打一仗,都进行经验总结,总结时,随军教官就把这仗的实践提到理论的高度进行评讲。战士们很惊奇,想不到我们见机行事,打法竟然还属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呢?这就说明在他们打仗实践中存在着战略战术,只是他们不懂而已。但把他们的实践上升为理论,他们就懂,以后打仗就会由不自觉的随意打法变为自觉的战术行动,这就是毛泽东主席说的,“从游泳中学会游泳,从战争中学会战争”。这也是毛泽东《实践论》的精髓。那么作文教学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呢?课文教学中,是从阅读的角度学习写作。因为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就是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写法。在讲作文写法时,应试教育就习惯于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移来大讲一通,然后让学生写,这就叫先理论后实践。但这种方法学生思维不活跃,只听老师讲,产生依赖思想。而且大家都是按老师讲的套路去写,全班就写成了千篇一律,毫无个性了。一旦遇到考试,无老师讲题,他们的能力就差了,所以先写了再总结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大胆地写,这叫写放胆文。如果写前有很多的顾虑,这草稿都很久下不了笔。打消顾虑,稍加思索,想一个大概的框框就写下去,写好了再从头至尾审视一遍,不要高手指点,都会发现存在的不足或大的失误。这就第一遍是当事者迷,写了审视是自己就是旁观者清了。这样说来,就不要老师指导了吗?非也。自己的审视是以自己的水平来感觉的,不能永远这样下去,自己修改了交给老师了。老师把全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找出本次的共同问题,进行集中指导,一次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慢慢的学生的水平就提高了。未经训练过的队伍与日本鬼子打仗,凭的是生活经验。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怎样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怎样避实打虚,避强打弱,怎样绕于敌后出奇不意地袭击,这些是本能也是生活经验。学生写作文,出一题目,一字不讲,学生自己写去。学生也是把课文的章法,课外书籍里看到的写法不自觉的运用进去,也就是说写放胆文也不是杂乱无章地胡写一通,还是有章可循地写,只是胆子更大罢了。这样写出的作文,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急切想知道老师的评判,一是上中下,或是一个具体的分数,二是具体的说出哪里写得好,哪里没写好,为什么?老师的讲评就是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理论联系本次作文实际,既知道了失败之处是不该这样写,那又该怎么写呢?于时他作出修改是水到渠成之事了。下面以学生作文为例,看应该怎样指导写作方法。

《秋声》秋天到了,到处呈现出一派秋天的景象,一天一个学生坐在庄园里靠椅上看书。一阵凉风吹过,柿树叶一片片地飘落下来,有一片落到了他的书上,他忽然大悟:啊,一叶知秋,何况是纷纷扬扬地撒下来呢?正在想的时候,天空中传来嘎嘎的声音,这声音比起彼伏,他抬头一看,不是一只孤雁,是一群雁。这时他想起了在一篇文章看到过这样的几句:秋天到了,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今天一见,果然如此。他放下书,率性出去走走看看,他来到小溪边,溪水淡蓝淡蓝,象一块很大的翡翠。突然一只翠鸟飞来一头栽下水中,翡翠一般的溪水倾刻荡起一个水花,接着波浪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去,渐远渐平。溪水告诉我,秋天来了,再听溪边的柳树上是什么声音,是蝉鸣声,吱了吱了的。再听听草丛里是什么声音,声音低,象是昆虫们在合唱。是蝈蝈,是蚱蜢,是螳螂。再看那边草坪上有几个小孩子仰望着天空,一边往后退着。啊,他们是在借秋风放风筝呢!再往小溪下游走,有几个小孩在溪水中玩耍,这段溪水很淺,夏天时,这儿是不见石头的。这时,露出了一块块石头,这就是水落石出的秋景吧,再看对面的山坡上,是一片果树,走近一看,是橙子,摘了象一个橙色的小灯笼。一个果农在果树下坐着抽烟,身边放着喷雾器。他问那人是打农药吗?他说是的,但不是打稻子的那种杂虫的毒剂,而是摧长素,让果子更快地成熟。他站在山坡上向田野里一望,是一遍金黄的稻子,秋风一吹,翻起金色的稻浪。啊,秋天,这些景物汇成了秋天的声音,告诉人们,秋天到了。

评析:这篇散文,以一个学生由庭院到出去走走看看,以所见景物来体现秋天特有的景象。展示秋天的美丽与快乐。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由老师直接点出来,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没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就不会凭能力解决问题。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所以,讲评了基本的优点后,让学生讨论,去发现问题。学生若无从下手,可以提示。从材料安排的顺序上,从事物出现的时间上,经引导,同学们找出了一点,即出门走走看看,首先映入眼帘的应是田野里的稻谷。但却先写小溪,再写山坡果树,再写田野,给人的印象零乱。然后又找到一点,那飞鸟昆虫出现的时间似乎不准。大雁往南飞应是种麦的时候,那时还哪来的稻子,橙子摘了成熟时,也没稻子了。还有,蝉鸣是在炎热的夏天,秋天还有蝉鸣吗?有待调查。通过找不足,这就是从学生作文中发现问题,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的过程。

参考文献

《中小学写作方法》白云山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稻子写作方法溪水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之间
第一次割稻子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画一画,写一写
溪水
我们去登高
迷宫弯弯绕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