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冲突分析与优化

2021-09-10 07:22高力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交通安全

高力

摘 要:随着我国交通的不断发展,机动车的总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交叉口区域频繁发生右转机动车、行人冲突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交通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延误人车的通行时间,为维护交通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因此,本文将信号交叉口区域发生的右转机动车、行人冲突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设计优化设计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右转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问题。

关键词:右转机动车;行人冲突;交通安全

1 研究背景

在我国城市道路规划中,信号交叉口极少会设置右转信号灯,交叉口区域发生右转机动车、行人冲突事件可能性增大,这种冲突行为会对交通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导致人车混乱问题出现,同时会导致交通安全存在重大隐患。对行人与机动车的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信号交叉口处行人、右转机动车两者所表现出来的冲突特性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该分析和研究对交叉口区域发生的交通冲突问题具有缓解作用,能够带动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降低行人过街时需要面临的风险。

2 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交通特性

2.1 行人与右转机动车交通特性概述

2.1.1 冲突特性概述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对于右转机动车一般不做信号灯控制,导致在实际运行中,右转车辆与行人常常会发生摩擦冲突,对于行人的出行安全和右转车辆的行驶状况,都是不可避免的隐患。因此对于右转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特性,在此做一个系统深入的讨论,寻找解決这种问题的优化方法。在对于交叉口的实地数据调查分析之前,对交叉口的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特性做出以下的介绍。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人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右转车辆没有信号控制,常常会在人群中间寻找缝隙穿插通过,对于右转车辆的行驶安全和时间延误是十分巨大的。而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路口,行人往往需要驻足等待右转车流的通过才可继续前行,或是在行进途中为车辆阻隔,被迫停在原地等待车辆通过,从而对过街时间产生影响。

2.2 行人交通特性

长时间以来,无论是在道路设计、交通控制,还是在交通组织、交通管理等问题上最先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是机动车流,而对于行人通行的考虑则处于缺失状态,因此常常在交叉路口和机动车发生冲突,而在此过程中处于劣势的行人,安全常常得不到保障。为了保障行人出行时的人身安全,我们需要详细研究过街行人的交通特性,并将这种交通特性分解为行进速度和过街方式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是穿越横行道时的行为方式表现为下述几种:

(1)正常型;(2)等待型;(3)犹豫型;(4)抢行型。

2.3 右转车交通特性

在信号交叉口进口车道处,相比起直行与左转车辆,右转车辆的数量是要小于前两者的,所以道路规划设计的时候,一般只会设置一条右转专用车道,而不会设置右转信号灯来限制右转车辆。

(1)如果右转车辆到达时间为行人红灯时,则行人不会对右转车的通行产生干扰,同时已经行驶到转弯路口的车辆会出现短暂的车速减缓情况,而右转车辆在完成转弯之后会恢复先前行驶速度。

(2)如果右转车辆到达时间为行人绿灯时,即右转车转弯时行人正在过街,那么此时行人通行受到干扰,要么加速通过路口,或者停驻礼让车辆先行,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下,车辆势必会大幅度减速让行,在缓慢通过交叉口后。再恢复正常行驶,这一过程中车辆速度急剧变化,对于右转车行驶影响较大,且易发生交通冲突。

3 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冲突优化方法

3.1 冲突优化方法概述

3.1.1 LPI方法

LPI方法在交叉路口具有一定的实用引导性,其主要思路是让行人在车辆允许通过车辆行驶的正常路径时能提前于过马路,主要目的在于时间方面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LPl具体做法将红绿灯人行路灯进行设置提前五秒左右,使得行人在灯暗示下快速通过马路,避开冲突点。通过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校核,最大的合理性设置时间,考虑到车辆具有一定的不可操纵性,当车辆和行人流量大时,可一定程度上取消车辆的右转通行权。为使得车辆行人引起安全考虑思考,设置告示栏“行人先行”或“注意机动车转向”。

3.1.2 最小绿灯间隔法

最小红绿灯法主要研究在于行人与下一位置车辆的冲突。通过右转车辆的位置相位,考虑一定的条件,得出最小红绿灯的算法。其主要的规范特征是当且车辆或行人所在区域道路限制速度比较快时,可以通过信号灯的指示控制,当且具有优先权的行人与转向车辆共同行驶时,行人绿色信号灯需要先车辆绿色信号灯亮起,先后顺序可以让行人快机动车到达或避开冲突点,也保证车辆能及时看到行人。根据行人一般行驶时的速度快慢,绿色信号灯先后顺序可以设置在两秒左右,为充分考虑行人安全,可以设置一定的辅助信号灯提醒车辆,有意识的让行人先行,避开一般的冲突。

3.1.3 国内常用方法

由于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等都不一样,国内不能够按照国外的信号控制交叉路口的方法和标准来设置国内的道路信号控制交叉路口,如果国内按照国外的方法和标准来设置,则会带来一定的实施难度,比如:信号控制系统是否需要考虑到行人信号早启时间来进行设置;由于国内道路平面交叉路口的行人流量相对比国外行人流量大,行人过马路时如果采取早启方式来控制绿灯的话,这样会造成右转车辆始终无法通行的现象,因为过街行人是绵延不断的,那么人们就会一直采用早启方式来控制绿灯。倪颖、李克平之所以对行人与右转机动车的冲突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出行人与右转机动车之间冲突的问题,并通过实验,确定了要想分离行人与右转机动车两者间临界的前提是必须要采用信号控制;为了让行人在过街时能够体验到安全和舒适,学者张世茂以控制方法进行区分,将转向车辆和行人流量进行划分控制,设定两种控制方法,一是完全分离控制,二是在一定时间进行车辆右转控制,以信控和干扰两个相关因素,建立一定的模型,在模型验证后再进一步提出控制右转车辆条件。学者苏岳龙、魏铮则转向实际中交叉路口的实际交通流量进行研究,通过车速及时间等相关因素,建立起右转车在此段路程的位置移动,根据时间因子进行建立统计模型,为交通车辆相位进行布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3.1.4 信号灯优化配时

优化信号灯,可以将每个交叉路口机动车车辆或行人等待(红灯)和通过(绿灯)的时间由信号灯对其进行分配,这就是所谓的信号灯配时方案。交警大队的主要负责人表示,交通堵塞主要是发生在上下班及节假日高峰期间,且大城市的交通更为拥堵。交通堵塞的原因主要是车流交汇和转换节点,而转换节点主要是等待红绿灯时由信号灯控制速度的快慢,因此信号灯配时方案直接影响着交通顺畅和市民出行体验因素,而如果信号灯配时方案如果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则会影响着城市路网整体运行效率。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交叉口惊人交通特性以及右转机动车交通特性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该交叉口的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频率也同时在增加,机动车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在国内,右转专用相位系统未建立好完善的系统,因此很多地方的交叉路口都缺少右转专用相位,由于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及行人出行的交通量也增加,因此这两者的冲突问题日益严重,冲突行为不但会导致交通堵塞,引起车水马龙的混乱局面,还会增加交通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城市道路的同时,注重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问题,提高行人的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交通安全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安全的探讨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论机动车驾驶陋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