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浅析

2021-09-10 21:16王婉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镇化新时代思想

王婉珺

摘要: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城镇化思想基础上,在不断探索我国城镇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南。

关键词:新时代;城镇化;思想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问题,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城镇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城镇化建设实践,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提出“把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要摆在突出的位置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对其要求不断加深、布局不断完善,其所承担的不仅仅有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这一任务,还涉及到经济发展、区域协调、产业升级以及三农问题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力逐渐增强,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同时,城镇化作为四个“现代化”之一,对于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推进城镇化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体系升级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自2012年开始,我国结束了近20年经济10%的高速增长,转而进入增速换档期,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这体现在: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的持续性动力不足,需求与供给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经济结构、收入分配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性逐渐凸显。在这样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城镇化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明确城镇化发展任务,促使城镇化创造巨大的需求和释放供给的能量,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同时促进经济结构改善、扩大内需、更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新的的机遇与挑战,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满足人民需要的现实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既面临巨大机遇,也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一方面,我国城镇化问题较多,面临巨大挑战。“城市二元结构”问题出现、“城市病”现象频发、“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大拆大建和千城一面等。除此之外还有如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社会治理滞后、城乡差距严重等等问题,使推进城镇化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机遇。一是近年来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继续释放,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转移人口;二是我国工业化处在转换升级时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信息化渗入入城市治理,有利于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四是改革红利继续释放,尤其是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推动城镇化继续向健康方向发展。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城乡关系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从同一、对立,到最终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城乡对立会导致社会发展进步受到阻碍,而城镇化就是要通过协调农村和城市的关系,从而舒缓城乡对立关系,所以城镇化是必然的选择。城镇化的目标,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最终也是为了达到“城乡融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标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城镇化建设时,承认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的发展历程,要求要顺势而为;强调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缓城乡对立关系;提出重视乡村文明,发挥农村对城市的支撑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以上主张充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继承。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城镇化建设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城市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出台了一系列城镇化政策。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城市和农村要相互帮助,互动发展。除此之外提出农村人口的转移具有必要性,强调要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来承接农村转移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剧变,苏联市场化改革失败引起国内对市场经济的质疑,以市场和政府同步推进的城镇化也因此受到质疑。此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由市场和政府联合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以城市帮助农村、以工业支持农业;重视小城镇建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作为转移剩余劳动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手段。进入21世纪,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人的基础上,赋予中国城镇化全新价值要求即“以人為本、科学发展”。同时提出“两个趋向”的论断,在工业化发展起步阶段,由农业来支持工业发展;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工业反向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两者双向互动、协调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伟大实践,形成了当代的理论成果。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的现实应用价值

(一)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指引新方向

党中央深入分析了我国过去城镇化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弄清当前我国城镇化所处的新情势,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为城镇化筑造前进的灯塔。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偏低的问题,提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将“以人为本”作为新型城镇化基本原则,贯穿于城镇化的全过程。对于城镇化中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强调要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协同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富了城市,穷了农村,新型城镇化不能使农村荒芜。对于城镇化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提出要将生态文明渗透到城镇化建设中去,走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除此以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创新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城市发展资金保障体制等。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标、指路碑,不仅使城镇化建设找准了方向,也为城镇化建设找到了方法。

(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开始凸显。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业人口的市民化,有利于城市接收巨大的劳动人口和消费人口,从而激发内需,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除了刺激内需之外,新型城镇化促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将带动供电、供气、住房、交通等公共设施建设,还带动城市公共服务、消费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尤其在农业人口转移之后,农村土地可以集中经营,形成规模效益,进而推动城乡、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习总书记提到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例如提高领导干部管理城市的水平、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镇的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方方面面,促使改革深入土地制度、财税体制等在内的众多领域,有利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中国经济稳步向好发展。

(三)为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明新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治理成为中国国家话语,而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发挥,在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城市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的治理能力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中关于城镇化的管理问题可为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明新思路。一是城镇化加强宏观管理,确立城镇管理的制度和规划体系;二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要求城市工作者用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来建设和管理城市。这要求城市治理者一方面要从进行顶层设计,确立完备、稳定、管用的城市治理制度和规章体系,确保城市治理科学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从领导干部入手,尽快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城市管理能力,確保城市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除此之外,城市治理不仅仅需要领导干部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团体也要参与到城市治理之中。

小结

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思想,是新一代党中央基于中国城镇化建设实际而形成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在中国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城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其中蕴含的深厚内涵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猜你喜欢
城镇化新时代思想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