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
历史文献及金文都多次提到了“洛邑”、“成周”和“王城”三个概念,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研究这个问题。也应该西周、东周分别来探讨,如果混为一谈,则会愈谈俞乱。
一、西周时期
李民研究认为洛邑与成周实为一地,但是洛邑与成周之并名,事出成王五年。在此以前洛邑并不称成周。理由是在《今文尚书》中,成周一名不见,而在晚出的《书序》和伪古文《尚书》的《毕命》篇确实出现了关于成周的记载。由此有人认为成周名称的出现当在平王东迁之后,如清代程延所作《晚书订疑》卷三《毕命》曰:“夫洛邑为周之东都,成王、周公之时谓之新邑,谓之东土,谓之东国洛,不闻成周之名。其称成周盖在平王东迁而后。何则成周、宗周皆指周天子之居而言。……洛邑虽曰东都,而其时周王未尝居之,则不得曰成周也。观《书序》屡以洛邑为成周。则知其出于秦、汉之间明矣。”程说认为《书序》是秦、汉间所作,所以“成周”当为平王东迁以后的名称。考诸史实,此说不可信。虽则《尚书》中的《康浩》、《召浩》、《洛浩》、《多士》等篇只言“洛邑”不言“成周”,那是由于这四篇所记载,乃周公初建洛邑事,而待洛邑建成之后,至成王亲政时,方有成周之名。此可以之前提到过的《令彝》铭文为证。除《令彝》外,《臣辰盂》、《孟爵》、《应侯钟》等铭文皆有成周字样,诸器虽晚于《令彝》,但足以证明成周一名自成王亲政始,终西周之世是沿袭承用的。
通过文献比对可以发现,在周公营洛建都之前将今洛阳地区称为洛邑,都城建好之后,成王亲政,将洛邑改名为成周。
那么成周和王城又是什么关系呢?传统的观点认为周公营建的洛邑分为成周和王城两个城邑,此说法由来已久,最早的文献中成周、王城的名称同出于一书的可能是《春秋》而最早提出两城分置东西二地的则可能是《公羊传》。《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昭公二十六年:“冬十月,天子入于成周”。《公羊传·宣公十六年》:“成周者何?东周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王城者何?西周也。”汉代何休则进一步解释为“是时王猛自号为西周,天子因谓之为东周”。《汉书》、《后汉书》因袭这种说法。《汉书·地理志》河南郡,雒阳条:“周公迁殷民是为成周,春秋昭公二十二年晋公诸侯于狄泉,以其城大成周之城,居敬王”。又,河南条曰:“故郏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郑玄在《诗·王城谱》中说召公选相宅“既成,谓之王城,是谓东都,今河南是也。召公司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今洛阳是也。成王居洛邑,迁殷顽民于成周,复还归处西都”。自汉代以来,学者认为,周公营建的洛邑分为王城和成周两个城邑。实际上,汉代学者是将东周成周、王城两个城邑错以为是西周初年周公营建的,这也就是“两城说”的由来,此说法一直延续至清代,甚至在今天还有很大影响。
其实并没有一座与成周相对应的独立的王城,《逸周书·作雒解》讲过周公营建成周后接着讲到:“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口鄙。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之一。郡鄙不过百室,以便野事。农居鄙,得以庶士;士居国家,得以诸公、大夫。凡工、贾、胥士、臣扑,州里俾无交为。”可见,西周时也是有王城的,它应该就是成周的宫城,即周王居住的地方,而并不是一座与成周相对应的独立的城。
那么西周時的成周和王城,它们又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根据《逸周书·作洛篇》记载的洛邑“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今邙山)”和《尚书·洛诰》也明确记载的营建前召公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据此,我们得知成周应在涧水之东至瀍水两岸的区域之内,并结合瀍河两岸发现的西周贵族墓、手工业作坊、贵族墓、平民墓、殷遗民墓、居址、祭祀遗存、路面等丰富的西周遗存可知今瀍河两岸发现的西周遗存就是周王朝会天下诸侯的都城成周,王城是其宫城,也就是周王居住的地方,至于王城的确切位置,由于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缺乏,现在还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获得以下认识:
第一,通过文献比对可以发现,在周公营洛建都之前将今洛阳地区称为洛邑,都城建好之后将洛邑改名为成周;
第二,可以认定今瀍河两岸的西周遗存应为西周时周公营建的成周城,王城是其宫城,也就是周王居住的地方,至于王城的确切位置,由于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缺乏,现在还不得而知;
二、东周时期
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遂杀幽王骊山下……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雒邑。”《正义》曰:“即王城也,平王之前号东都,至敬王以后及战国为西周。”《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故王城,一名河南城,本郏鄏,······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迁都成周,至赧王又居王城也”。据此可知东周时确有成周和王城两座城,平王东迁的“洛邑”即王城,从平王到景王的十二代周王皆都此,至敬王时为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成周,从敬王到慎靓王共九代周王都此,直至东周的最后一位王赧王时才将国都复迁王城。
那么东周王城和成周分别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根据在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考古发现的东周宫殿遗址、手工业作坊、王陵以及其他东周墓葬七八千座并结合《国语·周语》“榖(涧河的古称)、洛斗,将毁王宫”等文献的记载,可以确定东周王城位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这是一座始建于东周的新城。那么成周又在哪里呢?
根据1984年考古工作者对汉魏洛阳故城城垣遗迹进行的解剖试掘可以得知第二期的城址位于汉至近代洛阳城的中部和北部,大约是春秋晚期所筑造的,其北部是新扩的部分,南部则是沿用西周时期所筑之城,并略有修补或增筑。位居城址中部和北部的春秋晚期城址与有关成周的历史文献记载相符合。《史记·周本纪》“敬王元年,晋人人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人,居泽。四年,晋率诸侯人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关于诸侯为居敬王所筑之城,《汉书》、《后汉书》等文献均有明确记载,《汉书·地理志》河南郡下班固自注曰:“雒阳,周公迁殷民,是为成周。”《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晋合诸侯于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居敬王。”《后汉书·郡国志》也记载:“雒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其注补曰:“《左传·禧公二十九年》‘盟于狄泉’,杜预曰:城内太仓西南池水。或曰本在城外,定元年城成周乃绕之。”文献中虽未明确记载东周时为居敬王扩城的方位,但众多文献均提到此次扩城始将“狄泉”水域纳人城中。“狄泉”文献中也称“翟泉”。据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翟泉的方位在汉魏洛阳故城东北隅,即建春门内御道北侧,魏晋至北魏宫城北部的皇家禁苑华林园以东、晋太仓以西的区域。此外有些文献还指出,这里也是周墓或周王冢所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在汉魏故城城区北部的金村东面曾发现八座东周大墓,六十年代进行的考古勘探资料也证实,这里确实有许多东周时期的大型墓葬存在,而且属于周王冢的可能性极大。由此看来,汉魏故城北部确实为春秋晚期诸侯为居敬王筑城时新扩建的部分,也表明上述文献记载与解剖城垣发现的东周城情况完全相符。此东周城无疑即是敬王时期的成周。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三点认识:
第一,东周时确有王城和成周两座城;平王东迁的“洛邑”即王城,从平王到景王的十二代周王皆都此;至敬王时为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成周,从敬王到慎靓王共九代周王都此;直至东周的最后一位王赧王时才将国都复迁王城。
第二,根据在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考古发现并结合《国语·周语》等文献的记载,可以确定东周王城位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这是一座始建于东周的新城。
第三,根据在洛阳偃师汉魏故城之下发现的东周时期的遗存和墓葬以及金村大墓并结合文献上关于东周成周的记载,可知东周成周城位于今汉魏故城之下,系在西周城基础之上扩建而成。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新乡 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