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难点分析

2021-09-10 00:39:29李中文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施工难点

李中文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建设工程项目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增长的趋势。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相关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属于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这一技术对设备的要求门槛较低,整体噪音污染级别效,成孔直径大且施工效率高,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建设环节,容易导致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因此,需要重视对技术应用难点的研究,确保后续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施工效果,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概况,对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应用难点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施工难点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应用技术的不断改进,相关方案的实施效果也出现了大幅提升的趋势。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属于较为良好的应用技术之一,但其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环节难度较高,因此容易出现不良问题。针对这种现象,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技术应用流程与难点的攻克方式,为以后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 工程概况

本次工程应用人工挖桩墩的方式进行建设,桩径的数值为1 200 mm~1 500 mm,桩深大于25 m。施工区域的地下水储备较为丰富,地表也存在一些水源汇集区。地质层分布种类包括杂土、中砂、卵石等层次,其中强风化花岗岩层厚度为5.28 m,持力层为卵石区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储备过于充足,因此经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流沙现象。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可靠性,需要针对相关应用技术的细节与难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正常进行。

2 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流程细节

2.1 挖掘施工

在应用相关技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挖掘的环节。这一过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利用人工资源的方式,达到挖孔处理的效果。在开展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合理采用锹和镐进行挖掘,若遇到坚硬程度较高的岩石,则需要借助锤子打击的方式粉碎障碍物。在风化岩挖掘流程中,施工团队需要应用空气压缩装置开展施工,确保建设流程能够按照预期标准进行,降低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同时,还应当结合设计内容,在桩直径上增加双倍壁厚度控制界面,并保证误差级别低于3 cm,提高挖土环节的可靠性。

2.2 护壁施工

挖掘环节结束后,便需要开始进行护壁的施工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按照设计内容的实际数据,将护壁的钢筋处理成环形箍筋。随后,还需要在相邻的护壁区域将竖向钢筋与弯钩进行连接,使其能够被快速锚入混凝土护壁内部。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护壁施工的可靠性。同时,还应当选择组合体木模板,使护壁形状的建设能够贴合设计目标,降低出现不良问题的概率。此外,针对护壁混凝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机械设备进行搅拌,并人工浇筑到目标区域。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后,便可以开展拆除操作。如果流程中出现严重的漏水问题,则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尽可能提高封闭操作的开展速度。封闭操作可以选择泥沙浆或水玻璃材料进行处理,确保处理完成后不会出现二次渗漏的问题,为后续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3 桩芯施工

在桩芯施工阶段,由于目标区域的地下水储备较为丰富,同时地面的水源状态也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需要在施工现场条件的基础上,针对桩芯施工进行深入管控,确保其能够免于水源的干扰。建设团队需要强化钢筋笼体的安装与吊装管控力度,并选择有利于运输操作展开的位置条件,确保钢筋笼能够正常布置在目标区域。同时,钢筋笼体的材料以及种类选择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出现质量缺陷问题,影响桩芯施工的可靠性。在绑扎钢筋笼体的阶段,需要首先对主筋进行布置,使其能够达到等间距的状态。随后,便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加强筋布置、箍筋主筋绑扎等操作。完成以上阶段后,应当开始进行桩芯的混凝土浇灌。为了确保其能够达到最佳质量级别,需要首先清理内部区域,并严格配置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应用质量。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桩芯施工的可靠性,能够为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 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的主要施工难点

3.1 垂直偏差较为严重

在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进行施工的流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施工难点,容易对建设流程造成干扰。因此,施工团队需要明确主要施工难点,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避免对后续的建设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垂直偏差程度较大属于常见施工难点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挖掘流程没有对各节垂直度进行核验等。在这种情况下,挖孔阶段完成后会出现垂直程度与标准存在差异的问题,不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建设。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节挖掘结束后的阶段进行深入管控,使相关人员能够核查桩孔的吊线数值以及修边状态,确保孔壁的圆弧能够保持上下顺直的效果,防止出现偏差过大的问题。

3.2 施工流程出现坍孔现象

在应用相关技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坍孔的技术问题。这一问题属于应用方案的常见难点之一,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例如,本次工程中由于地下水储备较为丰富的原因,内部降水位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导致流沙现象的出现。如果出现流沙问题,便会导致坍孔的连带反应,最终导致施工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做好降水工作,并结合优化方式进行处理,使水位能够快速下降,为人工挖孔工序提供基础条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位的控制效果,能够降低坍孔问题出现的概率。因此,施工团队需要尽可能采取可靠的降水方案,如降水井技术等,使水位能够降低至地下6.5 m的状态,为后续的挖掘与开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除水文问题外,坍孔情况还会在护壁施工不到位的情况下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开挖阶段结束后尽快采取有效的护壁建设措施,使内部的结构能够达到稳定级别,避免出现坍孔的问题。同时,还需要避免超挖问题的出现,防止成孔减少引起的坍塌问题,确保施工流程能够正常进行。建设团队管理人员需要在施工开始前,针对目标区域的土壤条件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为后续的建设流程提供可靠的应用方案,降低意外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坍孔问题不会干扰正常活动进行。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能够尽可能降低坍孔问题出现的概率,确保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应用,为以后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3 鋼筋笼体出现形变问题

在应用相关技术进行建设的阶段,可能会出现钢筋笼体形变的难点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与施工技术水平不足或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存在密切关联,这些因素会导致钢筋笼体的点焊效果不佳,最终导致笼体的结构稳定性下降,引发形变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钢筋笼体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撞击等问题出现形变的现象。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点,需要重视对钢筋笼体质量的管控,确保点焊过程中能够得到可靠的处理,降低出现形变问题的概率。同时,还需要针对运输环节进行管控,防止钢筋笼体受到意外撞击或颠簸,提高其应用质量,为后续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应当将钢筋笼体在吊运期间以竖直的状态放置,确保其平稳程度能够满足运输安全标准,避免骨架出现形变的问题,使后续建设应用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其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并确保这些难点能够得到有效处理,降低施工出现问题的概率。同时,还需要采取可靠的应用措施,使该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整体建设的质量与效率,为以后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施工难点
建筑暖通施工难点分析及改善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难点和施工技术分析
浅探民用建筑暖通施工难点与改善技术
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及施工难点分析
魅力中国(2016年21期)2017-04-19 23:15:58
探析建筑暖通施工难点分析及改善技术
试论建筑暖通施工难点与改善技术
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难点与质量控制措施(2)
科学与财富(2017年1期)2017-03-17 22:15:49
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难点与质量控制措施
科学与财富(2017年2期)2017-03-15 15:32:05
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及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