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中职班《疾病学基础》教学探索

2021-09-10 07:22:44陈瑜何钟磊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藏族西藏教学内容

陈瑜 何钟磊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从2010年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卫生学校首次招收内地西藏班开始至今,已积累了多年的学生管理和护理专业教学经验。作为援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每年承接2个班级的西藏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任务。以往一直沿用了本地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同时也选用了全国统编教材。虽然删减了教学内容和简化了学习难度,西藏班专业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进行了学生分析、课程整合和教材编写等一系列教改措施,着手建设适合西藏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学初对17级藏族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学生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年龄和入学成绩差异大

17级内地西藏班在校学生共94人,入学年龄为14~22岁。绝大多数学生在非汉族文化为主体的环境下学习,来自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共78人,占83%。入学的平均成绩为216分,最高分数384分,最低分数100分,还有两名学生未参加中考。当年藏区农牧民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503分。

2、个性差异

西藏学生喜欢热闹、时髦、能歌善舞,在学校和市级各种文艺表演和比赛中都有优秀的表现,对于学校体育文娱的设备和条件,有着欣喜并希求更好的强烈愿望。自尊心、好奇心强,存在未经允许和学习的情况下私自乱操作和拆分仪器零部件的教学问题。

(二)学习情况

1、学习动机与目的分布,详见表1

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憧憬非常强烈,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藏区获得理想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继续深造是胜任学习者的必经之路。

2、学习态度,详见表2

学生在职业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能够接受学校班主任和随行藏族教员的管理和督促学习,学习努力了,而对入学时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学习太轻松,后悔当初选择中职学校学习。

3、学习方法,详见表3

4、学习困难

(1)汉语基础差

藏族学生汉语基础较差,通读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中学生常找不到教师上课内容,普遍存在不识字,读白字、写错字的现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需要先将汉语转换为藏语,导致信息接收延迟,跟不上教学进度。调查显示教师语速太快、普通话听不懂和不能理解教学内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困难。课后对所教内容不理解和记不住成为学生学习的后续难题。

(2)操作能力差

操作难度大、形象思维能力差和实验内容与藏族文化冲突成为实训操作教学的难题。病理学实训时多数学生表现为难以记忆显微镜使用方法和不能理解镜下形态,导致实验操作时显微镜受损较严重,学生学习信心严重受挫。再如细菌培养时,藏族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理清操作步骤,未能达到教学目标,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藏族不许杀生的文化习俗,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调查还显示在后期的护理操作中,产生了畏难情绪。

二、教改措施

通过对西藏地区就业情况的调研,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藏区获得专业对口的理想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继续深造是胜任学习者的强烈愿望。同时护士资格证书的考试难度在增加,虽然时间缩短,题量减少,但考试趋势偏向临床实践。对临床的操作及护理知识点考察比例有所加大。且护考题型有变,除传统文字图表外,音频、视频等都将成为新的试题元素,比较多元化。在充分了解西藏班学生学习状况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改措施,具体如下:

(一)改变教学计划,整合专业课程

首先增加基础文化课的课时,第一年以文化课的学习为主,主要增加语数外课时数,特别是普通话理解和考级,为学生继续深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整合医学基础课程,减少课时数。结合西藏班学生特点,紧紧围绕“低起点、慢步走、勤复习、多动手、反复练”的原则制定课程标准。教改前的课程设置为“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和“药理学”,课时数各57课时,整合后将课程改为“疾病学基础”,从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到疾病用药一气呵成,内容上进一步精简,总课时72课时。

(二)编写校本教材

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运用分层教学法、差异教学法的学习方式,建立一套与内地西藏班学生实际相匹配的医学基础综合课程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疾病学基础主要突出疾病学的整体观,在教材体例的设计上,以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药物治疗为轴线,重新进行教材的编写。

1、去繁就简

①教材编写中删除部分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物机制性教学内容。②精简微生物各论部分内容,加入对后续课程起衔接作用和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③病理学各论部分也精选了藏区常见疾病的相关内容,增加专业教学实用性。

2、教材形式设计

①药理学自学内容降低难度,以链接形式出现于教材。②常见病原微生物都穿插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③病理学总论和相关疾病相结合,使理论、临床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会技能,以利实践应用。

3、因材施教

①对教材中藏族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生僻字进行拼音标注,帮助学生学习记忆。②穿插案例和相关疾病助推问题式教学,增加学习动力。③增加趣味性医学小故事讲授,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

4、实训教材改革

加强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以案例讨论取代绘图说明镜下形态,动物实验改为护患对话案例。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1、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必须复习正常人体基础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习迁移和新知识的讲授。

2、上课过程中教师减慢语速,增加提纲挈领的总结性教学。

3、每个知识点讲解后,采取提问或自问自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常规实验课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课上教师操作指导和课后学生操练。晚自习时开放实验室,供学生练习,给予学生以勤补拙的机会,消除对实训操作的畏难情绪。

5、增加课上练习,杜绝偷懒抄袭的机会。辅助于课后辅导,督促学生自己思考、理解学习内容。

6、积极推广一帮一学习模式,鼓励汉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强的學生帮带基础差的学生。有成效者必须得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

7、采用微课教学法,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提前学习实验内容,对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认识。减少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技能比赛,以赛促学

针对学生记不住正确显微镜使用方法和难以掌握镜下观察、理解形态变化的困难,每堂课教师都必须先规范实验室要求,边调节显微镜,边说明显微镜使用的先后步骤,示教病理切片图像并解释说明,然后学生尝试镜下观察,通过反复训练,期末组织显微镜观察病变部位的技能比赛,促进学生提升实验观察能力。

相信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化和完善,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来源和人才需求,通过新型教学方法的不断推进,促进专业自身的发展。

作者简介:陈瑜(1972.3-),女,汉族,本科,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校,邮编200237。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藏族西藏教学内容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演变》《藏族少女》
青年生活(2019年14期)2019-10-21 02:04:56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神奇瑰丽的西藏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