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 有效学习

2021-09-10 22:39刘建波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交流课文探究

刘建波

一、自主探索教学模式创建原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我们欣喜得看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良好训练,课外学习语文的意识增强,但欣喜之余,静下心来更为成熟更为理性的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困惑:首先,教学过程中出现“蜻蜓点水、一碰即退”的弊端,更多的是注重形式。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采取课堂讨论法,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者,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确定,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将学生“请入”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中,这种讨论实质就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归根结底还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只是形式热闹而已。其次,多媒体展示问题组的教学方式没有兼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使语文素养好、能力高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针对以上困惑,为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深入、更加开放、更加务实,而不流于形式,我们兼收并蓄,反复实践,制订了自主性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建立完全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真正实现自我发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把学习的愉悦留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交往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探索教学模式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1.课程改革、新课标及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当前接受学习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才能彻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庞学光在《论教育之超越》中曾说:“人之所以最高,就在于人是以主体性的方式存在的。”只有当我们承认这个主体性的存在,正视这个主体性的存在,才能谈得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

2、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产生是个体思维积极作用的结果,是心理活动的外在形态。语文自主探索教学模式产生的心理基础包括怀疑、兴趣和追求三方面。这三者不仅是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产生的心理基础,而且是每个个体形成问题意识,产生一切学科课题的心理基础。

三、自主探索教学模式实施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教师主要通过与学生语言和行为的交流,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直观的形象、逼真的情景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情和思想意境。激发兴趣的信息多种多样:如教师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形音色兼备的多媒体情景素材、巧妙的设疑提问、现实中存在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有关的故事、谜语、诗句、歌曲、对联、歇后语、相声、小品、名人名言等等,都可以运用到此环节中,它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

(二)提出目标,明确任务

教师书面或口头说明本课学习目标,以此作为教和学的导向。目标可视实际需要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由教师先提示本课内容,学生提出,再由教师归纳。注意目标的确立既要兼顾《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又要具体、有针对性,提倡一课一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篇课文,不论篇幅长短,能否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重要标志。首先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这样才会对文章有“全豹”的概念。教师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感知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速读或默读、复述情节、找中心句、列结构提纲等形式来把握内容,理清思路,初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节。这一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下一步深入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再读课文,深入研讨

1、自主质疑

南宋陆九渊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的先导。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发现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段落、语句进行揣摩。每个学生至少提出三至四个问题,自问自答,并作好记录。然后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简单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或共同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揣摩的语句、段落由小组代表集中起来,准备全班探讨交流,将个人的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认识成果。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增强自信,深入探究。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即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学习的主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问题,是个体思维积极作用的结果。自主质疑,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悟性和语文学习的灵性,锻炼和培养了學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合作探究

此环节教师先以一个小组为例,交流他们解决的问题和需共同研讨、探究的问题、揣摩的语句段落,然后各小组代表提交需研讨的问题,教师结合目标,抓大放小,对问题作必要的筛选和加工,使其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老师补充备课时精心预设而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以及根据前述学习情况随机设计的问题,组织和引导全班同学发挥集体思维优势,共同探索,攻克难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形式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为较多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在讨论交流过程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环节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充分民主化,教师成为服务者和参谋者。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协调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活跃的气氛、欢乐的情绪消除了学习的疲劳。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七中学  266100

猜你喜欢
交流课文探究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交流平台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