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前辈们所留下的教学经验,结合现阶段教师们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探究,为在高中担任数学教学任务的老师提供一个依据和方法。以数学的思维能力為重点,依据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征,深入探究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所在,针对相关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高中生从学会数学变为学好数学,为高中生日后的学习提供思维能力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更好的学习。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建设;思维能力的锻炼
引言:思维,可以说是大脑的运动,数学就是运动的方式。也就是说,数学能锻炼思维,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而老师的教学思维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极大的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培养思维方面的能力,这在数学的思想教育中至关重要,要引起极度的重视。在学习数学的众多技能的时候,数学的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所以,老师怎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兼顾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点。
一、对教学的过程给予重视
教好数学的目的就是一个展现数学魅力的平台,题目本身存在的语言魅力解题过程和思考过程的提炼,解题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这些行为中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大局观、对问题的深度解析、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难题而不畏惧的勇气,培养学生可以面对问题进行探讨的能力,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好的学习数学[1]。
(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支持学生积极的参加教学的活动,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更加开放化、人性化、公开化,并且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来,从而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常来说,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方面一般是下面几种。首先,是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其形成原因,形成特点。数学的概念是思维方式在现实世界中的体现,包括空间与时间的立体统一。数学的命题和推理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数学概念,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尤其是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老师应该全方位的与学生进行探讨,进行解释,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也大大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的理解。其次,表现在公式和定理的发展过程中。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假如老师只会将书本上的公式定理以阅读的方式告诉学生们,学生们听课只会是一头雾水,根本就不知道公式定理是怎么来的,其原理是什么。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只会对公式进行套用,没法灵活的运用这些公式定理,学生不理解公式定理的基本运行方式,只认识不了解当然不会用,所以这种方式根本没办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的教导过程中老师应该要将公式定理的基本推理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最后的推理和证明[2]。事实证明,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和推理,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公式可以更加的活学活用。
(二)在不断的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推理转化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通常要运用到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在条件的允许情况下是可以进行转化运用的,所以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题目的本质,将题干进行合理的转换,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灵活使用各种方法的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导数学的过程中,应当进行有利的引导学生解题,实现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剖析然后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解题。当然,在数学的问题解答过程当中,就是将一个未知的答案转换成多个已知的条件,然后进行综合的探讨。而且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达到解题的效果。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也会从中汲取知识,享受解题的乐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般来说,想法总是从问题中延伸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所以,数学最重要的地方是问题的存在,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当中都蕴含了一个甚至多个数学问题。因此,在老师教导数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应当根据当时的教学环境,对问题中的故事进行一个符合情景的改变,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愿意投入到解题的过程当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数学教学中问题故事的建设应该有以下特点:
首先,问题要有挑战欲望,要有参与度。数学问题故事的建立要与学生的认知想驳,高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叛逆,这点老师可以好好利用起来,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加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去挑战问题,战胜问题。同时问题应该要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收获,学生能够感受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学生要在一个问题中提出更多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同参与。其次,要有开放性和可行性。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构造要有层次分明的感觉,开放性强,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建设学生思维想象空间[3]。但是要注意的是,问题一定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了,要有一种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的感觉,这样的题目才有趣味性。如果问题还具有一定的搞笑因素,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
三、重视讨论这一重要的环节
现代中国的教育强调集思广益,即重视互动。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如果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好的教学课题,那么可以促进学生们一同对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建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问题探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可以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取长补短。讨论的直接目的是解决问题,深入目的是集思广益,方案最优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中讨论氛围的良好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质量,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从教学过程这一点出发,应该要学生们针对某个问题一同探讨,将教学的重点从老师讲变成学生自己学,核心从老师变成学生,让学生在不断讨论的过程当中,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当中获得快乐,最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在一些问题比较难懂的地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从各个方面或者领域进行答案的寻找。当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及时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师应该在学生进行讨论的环节当中,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格式、大胆想象、对问题提出疑惑、积极的进行讨论、开放思路、充分想象、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方法,从而精确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莱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所以,在老师教导学生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程度,对教材灵活讲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数学问题要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去,让学生学能致用,而不是读死书、做死题。实践对于书本知识来说是一个场地,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应用才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运用,因此要加强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4]。
五、跳出局限,突破自身
在高中的数学教育中,老师们不光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展现他的想法,跳出书本的局限性,不要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引导学生展现他的思维宇宙,包括答案、证明、推理过程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老师可以跟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先出一个不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通过与学生交谈来获取他的答案,然后与正确答案进行比较,然后将正确的答案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解答,才可以更高的使学生跳出思维框架,达到自己的想法来解题。还可以设置难度较大的题目,跟学生一同讨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探讨,适当选择超纲的问题来为难学生,让学生们自行讨论,甚至得出錯误的结果,然后老师从错误中引到出正确的答案,这可以让学生们记忆深刻。为了消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容易走进一些死胡同,老师在教导的过程中应该要告诉学生们求同存异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己面对问题,独自思考,独自解决问题,让学生去寻找捷径,多尝试、多探索,让学生用最佳方法去得出答案,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创造是打破障碍最好的方法,所以让学生发挥她们的想象力从而打破思维局限是最好的办法。
结束语
综上,高中数学的学习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最为真实的乐趣,享受解题的乐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维同样重要。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影响未来。希望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望诸君共勉!
参考文献
[1]张红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05):118.
[2]刘艳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130
[3]张红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000(05):118-119.
[4]周宝乾.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000.021(2018):P.165-165.
作者简介:程舰.1988.01.08,男,汉族,青岛市青西新区泊里镇,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八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