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2021-09-10 07:22:44吴章旺
高考·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础训练

吴章旺

摘 要:初中到高中的物理知识难度有所增加,且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不仅影响着学生当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要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应积极地实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教材;基础训练

引言: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的有效性,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获得接收新知的过渡期,使学生所学的物理知更好地延续上一阶段,并为下一阶段做好铺垫,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带给学生更为新鲜的课堂学习感受,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构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对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初中阶段涉及的物理知识较为浅显,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物理,指导学生积累物理学习经验,推动学生构建物理知识学习框架。而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则是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更为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从初中与高中的物理知识教学的目的来看,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时,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让学生将新知归纳总结到原有的物理知识框架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梳理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展开真实性的分析,让新旧知识顺应最终达成充分的融合。例如:在学习到《质点位移和时间》一课时,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以速度、路程为主。而高中阶段物体的运动描述方法与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速度、位移等物理量。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新旧知识衔接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物理量,让学生依据自己所想的知识描述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回忆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然后,再次向学生提问,并提升问题的难度,融入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质疑,进而逐步地达成让新知与旧知交融的目的。

二、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做出了着重的强调,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但由于物理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仅仅依靠于学生自己的能力往往无法达成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致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逐渐地对物理知识学习产生固有的认知,认为所学的知识过于复杂,学习过程过于艰难,进而对物理课堂逐步地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到《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布置学生任务,然后,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在发现学生出現无法通过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时,先不要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的探究找到学生的解题思路,向学生提出质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能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后,教师需要依据对学生个体的了解,以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地找到解题的新思路,将初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衔接起来,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学习建立起信心,以更加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参与到今后的物理课堂中。

三、注意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知识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与数学学科的关系最为密切,且呈现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刚步入高中,处于知识的衔接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益处。在以往的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大多不会将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关联起来,进而导致学生接受新阶段的物理知识所需的时间较长,极大地拉低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在制定物理教学方案时应积极地进行挖掘探索,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补充适当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起到辅助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能够从难度较低的角度入手,展开循序渐进的探究,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接受物理知识难度提高的时间,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物理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一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函数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四、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培养,为跨上平台清除障碍

由形象化思维到抽象化思维的转换是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难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突破固有的教学形式,展开针对性的创新与改进,优化物理课堂学习环境,为学生呈现出自由的灵活的物理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物理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灵感,提升学生的头脑灵活度,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有效的延展空间,进而为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的顺利有效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到《牛顿第二定律》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小组竞答游戏,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荣誉感,促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五、高中物理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愈发地重视起来,积极地展开了衔接工作,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根本在于,教师仅仅以高中物理教材为参考,忽视了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研究,致使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不够顺利。因此,想要达成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不仅需要对高中物理教材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进行深度剖析,并进行信息的归纳与总结,将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一列举,找到最为合适的切入点,实施衔接突破,最终搭建起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互通桥梁,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到《力和力的平衡》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整理初中阶段所学的能力,然后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将其与高中阶段的力的知识衔接,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促使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初中与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间的衔接点。

六、高中物理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课堂中应当占据主体位置,因此,教师在对初中与高中的物理教材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后,还应对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心理成长状态拥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在校园生活中,以平等的视角与学生保持长期有效的交流,并向学生传达师生平等的观点,促使学生能够逐步地习惯与教师的交流方式,重新审视师生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全新的教师形象,将教师放在朋友的位置上,乐于与教师分享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小事,促使教师能够达成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目的。此外,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成长环境、理解问题的方式、探究问题的思路的不同,在物理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情况,致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衔接进度无法保持统一性,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整体上,对于部分初高中知识衔接速度较慢的学生,为保障整体的教学进度教师通常不会停下来等待,致使班级中的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出现较大的两极分化,既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分层教学模式,为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最大化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让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接轨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教师需要做好从长久的打算,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考虑,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展开由浅入深的探究,不断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取得最大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01):75,.

[2]张宏齐.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脱节”原因与“衔接”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343.

猜你喜欢
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基础训练
Module 3基础训练
Module 4基础训练
Book 7 Unit 3 The world online 单元基础训练(A)
Book 7 Unit 3 The world online 单元基础训练(B)
Module 1 基础训练
Module 2 基础训练
Book 6 Unit 4 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单元基础训练(B)
Book 6 Unit 4 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单元基础训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