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梨丽
认真拜读完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我感受颇深。虽然仅做了三年的班主任,但是书中剖析的很多案例我都深有体会,李老师对于常见问题的解决也是精妙绝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进心灵的艺术”这一节,班主任工作的展开首先需要学生的信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每每和学生谈心,我都有些力不能及。想要和学生拉近距离,赢取信任,却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侃侃而谈中,最终感动了自己,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看完这一节,我豁然开朗,要赢得学生信任的前提,是要学会真诚地倾听。
一、倾听想法,闻过则喜
在学生返校的周日自修课上,我都会进行晚训,经常会强调做人处事的态度。记得有一次晚训,庄同学在汇报寝室状况时头朝向窗外,坐在位置上发言,或许是平时的习惯问题,但作为班委向同学们汇报工作就稍显轻浮,加上该同学之前有多次类似情况,于是我借机强调了这个问题:“学习先学做人,当我们对他人讲话时应正脸朝向对方!”为了提醒大家问题的严重性,我当着全班的面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一方面是对庄同学的警示,希望他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树立一个年轻班主任的威信。
但是走出教室门,我就有些后悔了,心想着不应该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他,他心里一定不好受。晚训后,我私底下和他进行了谈话。首先我让庄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可能是家庭环境的原因,在他眼里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因此不需要阿谀奉承式地向老师汇报情况,随意一些就好,老师这么严厉的批评让他很伤自尊。但我也表达了我的想法,希望他能明白每个行为都有一定的尺度,要考虑行为发生的场合,有时候我们可以随意做事,但有时候行为是要有所控制的,否则容易造成误解,万一别人曲解了你的意思,最终吃亏的是自己。我把班里的每个人当作我的孩子,我必须对你们负责,也许你现在不理解我,但你以后走入社会一定会明白的。同时我表达了我的歉意,当时情绪有些激动,课堂上严厉批评确实欠考虑。虽然谈话后他表示理解,但他的表情还是一脸委屈。
读完这本书再回过头思考,我发现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有时确实会生气,但是没有注意到,每个孩子都是向善的,自己表现不好也很沮丧。每个“冥顽不灵”的背后都是一部血泪史。按照李镇西先生的方法,应该等倾听完庄同学的想法后,首先要肯定他的想法,并且说明我的要求不是必須要你们怎么做,而是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可以为你们提供几种选择,你们有了自我判断能力自然会选择正确的方式。老师悲天悯人的情怀,发自内心的支持和理解,才是推动他们进步的灵丹妙药。
二、倾听经历,学会“共情”
在值晚班的一个周五晚上,我去班级巡视时,发现一个学生低着头。当走到他边上时,他很慌张地看着我,我往他抽屉里顺势一瞧,发现一个手机躺在里面,我掏出了温热的手机,并让他走到了教室外。我很平静地问他为什么要玩手机,他没有说话只是眼泪止不住地流,我并没有直接指责他,而是用温和的语气告诉他,这是一个对自己和对周围同学不负责任的表现,再警醒他如果继续颓废下去以后难成大器,希望他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一时错误。但他一直沉默,眼泪还是“啪啪啪”往下流,甚至痛哭流涕。其实作为班主任,我很心疼,递给他餐巾纸,轻轻在他肩膀拍一拍,表示我只是想帮你,想和你站在一起解决问题,同时我需要一个正确的态度,但是我说了很多,他却一直流眼泪,没有说一句话,我只好无奈地让他先回教室,并收回了手机。
第二节课自修课的铃声响起,这位同学一直没回教室,我立马和几位学生一起去找,找到时他一个人在操场上站着,看到我就两眼泪汪汪。我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打算慢慢引导他说出情绪激动的原因。于是我也站着陪他,我先表明我的理解,并且答应他暂时不把这件事情告诉其他人。可能是被我的诚心打动了,他大概支支吾吾了十几分钟后终于开始向我吐露真言:原来他有个好朋友在其他学校,平时父母不让他们见面,现在只能通过手机聊天,而刚才他就在和朋友聊天,他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不能和朋友见面,现在还被没收了手机。对于这样的事,我内心很矛盾,首先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不能一味地指责他,而应肯定他对友谊的重视,但我也要正确引导他,于是我告诉他真正的朋友应该是相互鼓励,在符合校规校纪的情况下交流,同时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还能激励对方,这才是真正为对方着想。如果有一天你们一起上了理想的大学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幕,通过你们的优秀去说服家长,认可你们的友谊,他们一定不会执拗于反对你们做好朋友的。他听了我的劝解,心情恢复了很多,也愿意重新回到教室。至此之后这位男生对我很尊重也很信任,我们之间也有了“小秘密”。
现在回想,如果当时他没能和我说出他的故事,我就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可能会让学生对我“记仇”。违反纪律也要和朋友联系的学生,根本问题在于他的自控力缺乏,这样的学生既要处罚,也是需要帮助的人。因此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经历,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对深层次的根源多一份体察,我们的情绪会多一份平和,也能对学生多一份切实的帮扶。这也是我读完《做最好的班主任》获得的收获,这本书让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有了思考,有了方法。
三、倾听控诉,柔软其心
记得一个周五的晚上,我的手机那头传来了一位家长急切的询问,她从其他学生那里得知自己的孩子请假回家了,可是家长却并不知情。我急忙赶到学校,来到寝室发现该同学的确不在,可是她交给寝室阿姨一张更改过日期的请假单。当务之急就是找到该位同学,在查找了一个个寝室无果后,我和她的好朋友一起去了教学区找,最后终于在教室里找到了她。我询问她原因,她说和好朋友闹矛盾了,加上课堂上没有回答出问题被老师稍加批评,心里很不开心就躲在教室了。这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长年在外做生意,身边没有可以诉说的对象,心理极其敏感。当时的我急忙安慰她,并且劝她回寝室休息,第二天又对她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询问,看到她露出了被关心后的笑容,我的心才放下来。
但可惜的是因为经验不足,第二天的交谈中我们没有进行深入的聊天,没有机会让她把心里的想法诉说出来,如果能让她完全发泄完,我再帮她一一化解,就能根治她的内心,否则以后再遇到此类情况她还是无法自我解决。但是庆幸的是能在第一晚倾听到她的想法,让她原本坚硬的内心柔软下来,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有时候马上抚平学生的情绪,比亟待解决问题更重要。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时是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有时却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怀,无论呈现哪种关系,我们都应该给予爱护。虽然只读了李老师的这一本书,但他的教育理念让我醍醐灌顶,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走入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