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润
【摘要】新时代对于数学的教育不仅仅要求在课堂上掌握基础的数量关系和计算,更需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建立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通过积极探索和思考,设立有效问题情景,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的重要性在整个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作为学生首次系统对数学进行学习,首要的目的并非要求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是培养学生真正的数学产生兴趣,学会自主钻研自主学习。有了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有去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思考问题就有了确定的方向,在解决问题之后会有成就感,从而更喜欢学习数学。教师积极创造一些接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开展小学数学的教育。本文具体讨论在数学课堂中行之有效的几种问题情景。
一、引用故事设立问题情境
虽然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老师依旧需要用适当的形式去引导学生,简单粗暴地提问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用小故事引入课堂,提出问题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从而顺利展开知识的课堂学习。数学虽然是由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组成的,但是用有趣的方法去引入的,能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老师可以运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故事,让孩子们对体积有深刻的认知。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用分蛋糕的故事来向孩子们展示几分之一的含义。
故事的设立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年龄段,根据理解能力等方面,搜集真正适合他们的故事,将故事讲生动,讲得吸引人,以此来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与此同时,有些有趣的小故事反而更能说明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通过故事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其然也只其所以然。
二、利用游戲设立问题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由于缺少有趣的表达方式而显得枯燥乏味,从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知识点设计成游戏的环节引入课堂,利用游戏设立问题情境,让枯燥的数字和知识点变成游戏中的道具,让每一位孩子加入进来,让孩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老师需要精心设计游戏的形式,根据不同知识点设计合适的游戏模式,这一点尤为重要。
老师在进行小数教学时,也可以开展游戏情境设置问题。可以模拟买早餐的经营类游戏,选出一个孩子为店长,另一些孩子为顾客,老师通过纸片等象征性类似产品,如包子,豆浆等早餐,每个人依赖自己的喜好选择商品,商品的价格设置可以是各类小数,通过模拟经营早餐店,给孩子以小数的知识普及。今天某某某花了多少钱,如果要找零的话又应该是多少等等问题,店长是否计算营业额除了错误,找零谁否正确等等问题情境。老师也可以设置错误情境向同学们发出提问。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老师应该思考设立不同的游戏,不能生搬硬套一个模式,那样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审美疲劳,让孩子对游戏和课堂失去兴趣。合理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创立游戏问题情境给予孩子们打开数学的新角度,大大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问题情境
针对小学生心智等各方面发育不够完善的情况,对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孩子们的学习比较吃力,甚至会产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的疑问。数学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所以,选择合适的生活问题设计问题情境,用这种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模式,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耐心指导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全部身心投入到课堂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了解数学是一门着重解决的就是生活中的问题而发展的学科。
例如,老师可以从实际的购买东西的日常出发,设计问题情境。老师今天拿了10元钱去文具店买东西,一支铅笔是3毛钱,我买了一支的话,老板需要给我找零多少,如果我买两支,三支呢。这时老师发现文具店的橡皮是4角钱一个,又打算买几个橡皮,我买3个铅笔和3个橡皮,一共是多少钱,老板需要给我找零多少钱呢?老师带着孩子发掘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孩子们体验这些亲身经历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小数的概念,展开课堂。
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孩子的零花钱到乘坐公交,从学校课堂到家庭日常,处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 。老师启发孩子要用心观察生活,也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放学后陪妈妈去超市买菜结账,到自己的零花钱怎么分配,让孩子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孩子用智慧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数学世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愿意学习,在接触数学的初级阶段,能够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兴趣,不至于讨厌数学,老师们必须从学生出发,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依赖于能够吸引孩子的问题情境,弱化数学枯燥无味的学习,转变为有趣的学习过程。问题情境的建立依赖于老师对学生的仔细了解和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以故事为引,以游戏为引,以实际生活问题为引,设立孩子们喜欢的,能调动孩子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展开课堂,从而让孩子们不仅仅能学会知识,更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罗同芳.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6):53-53.
万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分析[J]. 新课程, 2016, 000(012):143-143.
张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中外交流, 2017, 000(018):232.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龙泉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