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的传奇人生

2021-09-10 07:22:44杨金砖夏昕
清风 2021年5期
关键词:贺龙革命

杨金砖 夏昕

贺龙原本是一位以赶马为生的山野村夫,却有敢于斗争的侠客肝胆;他没有上过几天学,却骁勇善战、功绩卓著;虽本可在国民政府里大展宏图,他却又于1927年7月底与周恩来等发动南昌起义,不仅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倒蒋劲旅,也因此而成为中共建军史上的一大功臣。南昌起义失败,贺龙几经辗转,白手起家创办了湘鄂川边根据地,后又转战陕北,抗击日寇扫荡,捣毁蒋家王朝,为中华民族的统一鞠躬尽瘁。

从某种程度而言,贺龙的传奇身世与果敢作为,与湖湘文化的长期灌溉和贺氏家风的深深滋养有着密切联系。

贺龙祖籍湖北,后迁至湖南湘西。迁居后,其先祖贺崇生子贺云贵,贺云贵后生下贺象、贺虎等五子。贺象曾修撰贺氏族谱,据其记载,贺象子为大忠,贺大忠子廷宰,廷宰子良仕,良仕子士道,士道子贺龙。而贺龙本名为贺文常,字云卿。

贺氏族人喜文崇武,为人向善。正义之人,代不乏人。如贺大忠之子贺廷宰,自幼喜读诗书,颇有文才,设立私塾,执教乡里,一生乐善好施,其善举甚得十里八乡人的敬重。而贺廷宰之子良仕则是一位能“挽强弓”可“驰怒马”的武林高人,但其为人淡泊,性格刚直,凡事必求一理,从不妄受他人请托。

至贺龙父亲贺士道时,家境已破落衰败,只能凭其缝衣手艺赚取一些零钱以贴家用。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一天,士道在邻县干活,见一王姓乡姑为人心地善良,生活艰辛,遂生怜悯之心,用几斗荠米将其赎出,并与她结为夫妻,生下五女二男,这就是贺龙的母亲王金姑。贺龙排行第四,其前有民英、五姐、凤莲三位姐姐。

当时的中国,正值矛盾积聚、内外交困之时,民怨沸腾,国运维艰,清廷摇摇欲坠。于是,各类思潮迭起,宪政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种种新式理念纷至沓来。也正是在这种新旧思想相互交锋,新旧主张并行之时,才进入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段百家争鸣的思想鼎盛的俊杰时代。

而在当时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于1897年聘请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开湖南变法维新先河。在贺龙家乡,贺、韦二姓为培养族中子弟,利用庙宇在洪家关学堂堡开办私塾学堂。5岁时,贺龙便入了学堂接受正规文化教育。堂叔贺星楼是其启蒙老师,他经常给学生讲述长辈反清抗税,为民除害而遭杀戮的英雄故事。这让贺龙从小就有了一种英雄情结。于是,贺龙习武读书,用功甚勤,再加上其天资聪敏,常获老师好评。

但天有不测风云,六岁那年,祖父贺良仕去世,家境日渐清贫。1904年,因大旱失收,走投无路的洪家关农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吃大户”。贺龙随父亲进城籴米,不但没有得到救济,反而被地主的狗腿子打了一顿。这更是激起了贺龙复仇的强烈欲望。随后,贺龙便弃学在家,一心拜族叔贺士远为师,以专习武术为业。

1913年,17岁的贺龙加入哥老会,次年,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华革命党。随后的几年,贺龙多次组织发起武装起义,还拉起一支农民武装,并在洪家关打出“桑植县讨袁护国军”的旗号,贺龙任民军总指挥。1917年,在“攻谭(延闿)杀赵(恒惕)灭梅(植根)”的斗争中,贺龙用手榴弹炸督军谭延闿未遂被捕,后因乡绅林德轩的全力保释而躲过一劫。

贺龙拉部队闹革命,并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处处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先。1919年5月,他应百姓诉求,带领刚建立起来的部队打进县城,杀了鱼肉乡民、为虎作伥的靖国军马吉祥团长,在众多百姓中赢得了口碑。

1920年10月,贺龙任湘西靖国军第三梯团团长。1922年春因连年灾荒,饥民载道,贺龙见此情此景,一边指定大户人家在街头煮粥施舍饥民,一边还与开明绅士姚怀森等创办救济院,收养流离失所的饥民儿童。是年夏,贺龙入川,被委以川东边防军警卫旅长重任。据《彭水县志》记载:贺龙部队军纪甚严,只向大户指派捐饷,从不偷抢百姓财物,甚得百姓称道,民曰“德媲宗韩”。

1924年9月11日,孙中山率师北伐,贺龙积极响应孙中山,挥师由川入湘。他转战数省,军纪严明,战功卓异,于1925年2月被任命为建国军川军第一师师长,晋升中将军衔。贺龙在就职誓词中说:“龙誓当激励保国卫民之素愿,以尽义务于国家。”1926年2月,贺龙以川黔军第五路司令名义率军东征,当时省长赵恒惕被迫辞职。

正是在这次北伐战争中,贺龙的政治觉悟有了极大提高。据李奇中的《回忆和贺龙同志的几次见面》一文,贺龙曾有这样一段回忆:“北伐战争是打土豪劣绅、打军阀、打外国强盗的,是谋求中国统一的,这正合我的心意……我以前的想法太狭隘了,以为劫富济贫就等于革命。现已经懂得,要想大家富裕,不容许少数人发财,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只依靠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我的思想是让大家富裕。”

贺龙挥戈革命,其意在光大中华国运。当1927年5月21日国民政府的长沙辖军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出现裂痕,这让贺龙心生愤慨。随后,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在上海、武汉举起屠共的大刀,全面搜捕革命群众。贺龙顶住了各种压力,首先,他明确表示“所有派到我这个部队里来工作的共产党员都不要离开,还是继续做政治工作”;然后,他率二十军离开武昌直奔鄂城,并同意中央军委将鄂城、大冶各处武装工农编入第二十军教导团,参加“东征讨蒋”,并于同年7月17日的石灰窑教导团会议上厉声指出:“蒋介石叛变了革命,今后还会有人要叛变的,可是你们不用怕他们。”

其实,当时的贺龙并不是中共党员,但他的心已表示坚定地站到中国共产党的一边。7月26日,贺龙率部开赴南昌,筹谋起义大计。8月1日凌晨,贺龙与刘伯承、周逸群指挥战斗,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并经过3小时的激战拿下南昌城。是日上午9时,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江西省政府西花厅成立,贺龙为委员会的一大要员。

然而,迫于蒋介石的重重围剿,起义宣告失败。8月6日,贺龙率军撤离南下,并发表了重要的《告全体官兵书》:“这次南昌举义,实在是一种伟大的革命行动……中国的国民革命,第一个使命就是要实行土地革命……保存我们真正革命的力量,发展我们真正革命的力量,建设革命的新根据地……我们对于民众尤其是对于一般贫苦工农大众,应加以保护,反对拉夫,对于商民也应该切实保护,不应该强行买卖。不然,我们便不是革命党。”铿镪有力的话语,句句体现了他的革命要义和大眾情怀。

8月27日,在瑞金,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贺龙由一名国民政府的高级将领转而成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忠实的马克思主义信徒。尽管后来历经万劫,他的革命信仰和初心使命却从未改变。

贺龙矢志不逾的革命精神与顽强不屈的斗争勇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湖南精神的最佳诠释,同时也是其贺氏家风的体现。贺龙一辈子朴实耿直,特别注重党和群众的关系建设,在抗战时期,有人邀请这位晋绥军区司令去给根据地的党员同志上党课,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拥护。”

贺龙待人宽而律己甚严,对家人的要求也是一样,一直保持着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无论是对其长子贺鹏飞,还是对二女贺晓明,贺龙都要求其与普通群众一样,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化的待遇。他对子女的要求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这就是贺龙对家人的谆谆教诲,也是自身言行的写照。

(作者杨金砖系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科技学院科技处处长,主要从事潇湘文学与文化研究;夏昕系《新湘评论》副编审)

猜你喜欢
贺龙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音乐生活(2016年7期)2016-05-30 17:26:58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贺龙威震冀中平原
军事历史(1998年4期)1998-08-21 08: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