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意味着,“三农”问题的工作重心将发生历史性的转移,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成为相关工作的一大关键。而时值“十四五”开局之际,如何推进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持续性发展,锻长板、补短板、铸新板、固底板推进乡村振兴,将是“三农”领域的重要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湖南省在“三农”建设方面拥有着长足建树,在乡村振兴方面做了表率,而长沙市的长沙县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成功经验值得研究推广。
多管齐下抓好农业发展
粮食生产不仅是农业发展之基,更是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在2020年12月30日举行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未来一个时期,必须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粮食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保证,唐仁健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粮食产量稳中有增,“確保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具体目标。而要达成这一点,首先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与扶持。
尽管2020年波折不断,但长沙县的粮食产量仍旧稳定在了50万吨左右,为确保“中国人饭碗”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粮食产量的稳定,与长沙县为护航农业推出的“政策礼包”有着紧密联系。近年来,长沙县积极推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生根,牢固树立粮食安全的红线意识,坚决扛起重农抓粮的政治责任。
其中,在行政考核机制上,长沙县有效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责任制,把稳定粮食生产纳入县对各个镇或街道单位乡村振兴的绩效考核范畴,以这种方式督促基层官员从上至下助推粮食生产保质保量。
同时,为了遏制抛荒和“双改单”,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长沙县一方面以“谁种谁得、多种多得、不种不得”为原则发放粮食种植补贴,促进农户更积极地进行粮食种植,并针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种粮主体发放专项鼓励资金,让其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长沙县建立健全了以水稻种植保险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了农户自身的正当权益,减轻了其在粮食种植中的风险承担,让他们能在粮食生产方面更“放手去干”。
除却政策,规模化和产业化也是需要考量的方面。与时俱进的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不仅是粮食安全保证的关键因素,更是地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义。这就要求在农业机械和科技应用上狠下功夫。
长沙县本是农业大县,近年来成功转型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现代工商城市。一开始,是农业促进发展;而如今,长沙县积极助推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升级,成功把“干活挑着金扁担”变为现实。
近年来,长沙县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同时安排县级财政对薄弱环节进行累加补贴,让生产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全程机械化的阶段。就这样,长沙县传统农业在机械化推动下,逐渐进入现代化。2019年,全县水稻机耕率达99.95%,机收率99.9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3%,位居湖南省前列。
在科技兴农方面,长沙县积极引进隆平高科等尖端企业,试验、开发、应用适宜于本地粮食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还大力邀请农业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上引行家,下选专家”,让他们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贫困村、农业合作社和企业,为农民、企业传经送宝,真正让先进科技“进家入户”,从而让农户能把“金扁担”牢牢攥在手心。
政策的扶持、工业资源的联动和科技成果的引进,让长沙县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农业生产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2020年8月底,长沙县库存粮食已达到16.78万吨,可供160万人吃上半年。
产业融合构建民富村美
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方面能让我们看到在粮食产出上交出的喜人答卷,另一方面,也能有效促进本地农民收入来源的多样,以及收入水平上的提升。随着长沙县农业步入机械化,一大批农业领域的新型经营主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土地上“冒出”,与之相关的一大批新型农民职业也随之出现:例如专事土地流转的土地经纪人,专事农机驾驶维修的农机司机,专事农产品市场网络推广的农业营销员……农民的就业选择面更广,就业机会更多。
无恒业者无恒心。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长沙县就充分认识到,产业建设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对于农民而言,只有“乐业”,才能“安居”。
因此,长沙县一方面多次开展技能下乡等活动,让农民朋友拥有一技之长,进入就业市场后能更有“底气”;另一方面,长沙县也积极探索新型产业经济模式,根据自身背靠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特点,定位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例如,长沙县开慧镇依托既是杨开慧故乡又有优美自然风光且适宜水果种植的特点,让红色旅游与绿色采摘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红配绿”的民宿新路子。这种经营模式不仅成功带动周边百余农民家门口就业,鼓起了“钱袋子”,也让开慧镇在红色景点之外增添了一抹时尚唯美的色彩:如今的开慧镇,既是充满革命情怀的“红色地标”,也是富含浪漫意涵的“初恋小镇”。
在长沙县,农、旅结合的经营模式并不是只有开慧镇在施行。2020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66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2.8亿元。除此之外,长沙县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引导农民从单纯的粮食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
长沙县的农民切实享受着服务业与线上产业发展带来的增值效益成果,而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长沙县也没有忘记农村宜居环境的建设。2019年,长沙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评选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之一,而当时在湖南省,获此殊荣者仅有3个。
绿树掩映,交错相通,通达的路网已是长沙县一张响当当的县域名片。近年来,长沙县大力投入公路交通建设,连通农村公路“大动脉”,打通乡村公路“微循环”。而目前长沙县已与邻县之间、县与乡之间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县道、乡道硬化率均达100%,村道硬化率达95%以上,一个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乡村公路为支脉,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然形成;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也让老百姓对生活更加满意。
在环境治理方面,从2014年起,长沙县通过先期创建32个美丽乡村县级示范村,在全省率先拉开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幕,迄今为止,长沙县美丽乡村建设早已实现质的飞跃。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而长沙县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春日漫步于长沙县街头,郁葱的树木、嫣红的花朵、整洁的道路显得格外清新养眼,居于此地的人们,其归属感和幸福度亦会大幅提升。
总体来说,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问题上,长沙县在完善以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为代表的政策体系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促进不同产业的科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极具自我特色的发展道路。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我们要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来锻长补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