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云 杨君
摘 要:利用食品溯源系统,市民可在网上和菜市场实时查询鲜肉蔬菜进货来源,使肉菜各流通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将涉及到的屠宰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的监测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可追溯链条。从而实现监管部门对肉类和蔬菜的入场、检测、批发、配送、零售等各流通环节信息的全方位监控。
关键词:物联网;食品溯源;信息系统
一、RFID技术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阅读器发射的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标识对象并获取其携带信息的技术。属于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地对物品进行识别和信息的读写。一个RFID一般由阅读器和能够附着于标识对象上的RFID标签(电子标签)组成,其原理是利用电磁貌合原理通过无线射频信号把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信息发送到阅读器中。与条形码需主动收集条码信息不同RFID能够实现标识对象的信息被动收集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如生物识别、磁卡、條形码、IC卡相比,RFID具备非接触式的读写、机械磨损小、识读距离可调(从几厘米到十几米)、使用寿命长、对高速运动物体的快速识别、环境适应性强、操控容易以及多个标签的同时识别等诸多技术特点,因此,其在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和自动化控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的中首选技术。屠宰企业生产线上是完全流水式的操作,通过采用RFID技术作为生产线上猪肉个体的标识,使生产线上各个信息采集点的数据精确关联。
二、移动式可追溯交易终端
在批发和零售环节,在常规的智能电子秤方案基础上,引入移动式可追溯交易终端,可以根据现场条件,灵活选择智能电子秤、移动式可追溯交易终端,提升了方案的灵活性。
移动式可追溯交易终端作为电子秤的配套设备,能够在充分利用原有电子秤功能的基础上,扩充满足追溯要求的追溯信息关联、IC卡读写、打印追溯小票等功能,充分保护了市场己有资源的投入,符合轻触式的设计原则。
同时,移动式可追溯交易终端具备良好的移动特性,能够充分适应目前市场环节恶劣的现状,在无需铺设网线的情况下,通过WIFI,GPRS,3G等多种无线通信方式,将追溯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
在批发环节采用与激光码配套使用的移动式可追溯交易终端,彻底抛弃了传统基于RFID实现数据关联的方案,创造性的将激光码与IC卡信息关联,实现了批发到零售的闭环管理。
在批发环节,批发商和零售商分别持有肉类肉品流通服务卡,在肉品交易时,批发商和零售商分别将IC卡插入移动式可追溯交易终端,输入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交易终端读取批发商IC卡重量等交易信息,并将交易记录写入零售商IC卡。在批发市场出场环节,零售商需刷IC卡,将IC卡中的交易记录上传至数据中心。
在零售环节,采用一体化的智能标签电子秤可以有效的实现IC卡读写、控重等基本功能。同时,对于符合追溯条件的电子秤可以重用,只需配备智能销售终端,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三、结语
食品溯源系统中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层,用于识别和标识流通过程中的特殊业务信息以及人员身份。本文主要对基于物联网的食品溯源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轰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主要为RFID技术、移动式可追溯交易等,以及在食品溯源系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志国,王志良,丁大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f].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
[2]雷玉堂,安防&物联网.物联网智能安防系统实现方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4.
[3]周全,刘红.猪肉食品安全监控与认证体系的创建田.肉类工业.2007,5(5):36-39.
[4]陈皓甲.供应链风险分析与预警体系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114-116.
[5]刘爽,薛林燕,王虹.基于RFID技术的供应链及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