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
【摘要】 社区——艺术既可以定位于地域的广度,也可以聚焦于艺术自身的深度。基于此,本文选择从艺术与社区的融合角度,将微观层面的思考导入对相关项目研究的观察分析背景下展开论述。通过对“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考察认为:社区、艺术是一种相互链接的关系,一项有组织的社区艺术项目所承载的行动力与学习力,能够为当地和社区文化带来具有长远效益的动力与能量。
【关键词】 社区;艺术;费城壁画艺术计划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72-03
基金项目:2019年湖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社区艺术,有时也被称为“对话艺术”,“社区参与”或“基于社区的艺术”等,是指在特定的区域或社区环境中面向公众开放的持续性、参与性的艺术项目或活动。社区艺术可以不同形式呈现,涉及艺术学的各个专业方向,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表演、音乐、戏剧等等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的社区艺术,都具备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与当地社区之间合作性的互动交流。
鉴于社区艺术的这个重要特性,所以它不等同于一般性的公共藝术,艺术家通常会与那些不从事艺术但对艺术感兴趣的公众、学生等群体建立相互交流的合作基础。
因此,可以将社区艺术的具体含义与背景设定为:所谓社区艺术是为了使特定地方文化及社区群体参与到更广泛的对话中而创造的艺术形式,它是面向艺术家、教师学者、在校学生、当地公众、社区机构等地方群体组织所开放的艺术合作及交流活动,并将地方社区的社会人文、地理自然等本土资源作为其核心题材及创作基础。
本文以美国“费城壁画艺术计划”(PMA)的社区改造项目为例,对其中的链接环节进行具体观察与描述,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费城壁画艺术计划”有关观念理论的总结分析。
选择“费城壁画艺术计划”作为观察研究的典型,是因为它是一项至今为止,历时时间长达35年的社区艺术项目,并且产生了积极、长远的社会效益与教育意义,具有相当的示范效应。
一、“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社区艺术改造
(一)社区艺术改造的背景
1984年1月,鉴于当时费城的涂鸦艺术过于激进,给城市社区的建筑和环境带来了视觉文化上的混乱现象,所以费城市政府成立了一个“反涂鸦网络”,目的是遏止当时混乱的城市涂鸦现象。
随后,“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由壁画家、教育家和社区活动家Jane Golden于1984年6月发起创立,并作为当时的“反涂鸦网络”工作的一部分,受到费城市政府的大力推进。由此,“反涂鸦网络”和“费城壁画艺术计划”双向并行,城市各个社区环境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变化,费城因此获得了美国政府创新奖,并获得“壁画之城”的美誉。
“费城壁画艺术计划”旨在促进专业艺术家和涂鸦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从而在费城创作出更为有积极意义的城市壁画。不仅如此,这个项目还与城市的社区团体合作,传播和教育壁画艺术,鼓励和支持社区公众和学生等群体参与到创作壁画的过程中[1]。
后来,创始人Jane Golden在对“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回顾中,写道:“仔细看看费城壁画艺术计划作为一个来源,因为这个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是本地的,与周围社区的关系是动态的,并且有丰富的多学科内容,可以转化为成综合性的课程。”[2]
的确,“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成功在于将艺术植入地方社区的真实环境中,二者在相互激发中建立了有效的创新机制,这种独特品质强化了城市社区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同时也让人们体会到了艺术的真实与鲜活,每个公民都可以有权利、有意识地主动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真谛(参见图1)。
(二)社区艺术改造的理念
每年大约会有1500多名9至18岁的年轻人来参加“费城壁画艺术计划”举办的系列社区艺术课程和学习研讨会。壁画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通过个人艺术积极地改善他们心目中的社区环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与社区邻里间培养出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此外,该项目还与费城一些社会服务部门与文化交流项目合作,这些伙伴关系与当代社区、公众、青年学生、艺术家、教师学者等之间链接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社会资源、艺术教育、文化传播的相互协作模式(参见图2)。
“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社区改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社会、艺术、教育、生态、传播等多学科的理论及其应用。一般来说,凡与艺术相关的青年发展项目,都主张将艺术学科的积极成果应用于青年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生通过在艺术实践中获得的参与性经验,可以有助于激发自我创造的兴趣与学习热情,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以获取更广泛的个人发展平台。
从20世纪初期以来,关于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方面的不少研究成果都表明,艺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学术技能方面的认知能力,包括高级的读写能力,语言交流以及数字计算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费城壁画艺术计划”可以视为是基于该研究基础上的综合实践,即精心组织和有序实施的艺术项目可以激发出一种积极、正面的社会能量,其中美学作为“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思想内核,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审美体验是想象力与学习力的重要来源。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最初不是由外部信息获得的,而是来源于自我体验的情感与知觉。
同样,人们对艺术世界的体验和回应也是来源于此。审美体验是内在思想与外在感知的交汇点,在这里意义与价值相融合,也正是基于这种融合的复杂性,一些艺术家在面对自己的艺术作品时,有时会不知该如何用语言去呈现作品的原义,而观者在其审美体验中往往可以与艺术作品完成一种情感上的交流,进而与艺术家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
或许,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Burton所说,“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高度感官的动态反应,这种反应是从内心的想法与绘画品质的想象互动中提炼出来的。”[5]
“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理念,始终坚持引导在学生、艺术家、教师、社区、公众之间产生某种持续性的回应,帮助其深入理解不同艺术作品的学术深度及其现实意义,在艺术与现实之间搭建起紧密的联系。
所以,这并不是关于如何学习艺术的问题,而是将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知识能力的储备和积累,将个人的艺术关注点和个人的社会性思考联系起来。通过教育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形成链接,应该说这是一种合乎社会发展逻辑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学习状态中发展其认知能力。
总之,“费城壁画艺术计划”将美学置于其一系列艺术教育计划的思想内核,对人们的启示是:审美体验作为想象力与学习力的重要来源,并不是用于判断艺术水平的标准,它可以转换为一种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一种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培育出的行动力。
二、社区艺术改造的项目
“费城壁画艺术计划”所开展的一系列具体项目,都强调通过艺术来推促社区文化与教育的发展,这也是整个社区改造项目的重要立场,提倡艺术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尊重社区和公众有表达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致力于发展更多的艺术创新计划,来激发出城市社区更大的文化创新活力。
“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示范效应启发人们,社区、艺术、教育是一个可以联合的整体。下面分别通过对“Big Picture社区艺术”与“Mural Corps青年发展”这两个项目特色的观察,展开对社区、艺术联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Big Picture社区艺术
艺术教育项目作为整体“费城壁画艺术计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PMA项目手册中命名为“Big Picture”,主要包括四个子项目:展示与制作,专业课程进阶,学习合作团队和壁画艺术研究。所有这些课程都是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的,每一类课型都遵循学习力与行动力相结合的教学标准,强调参与性的社区互动,重视培养对社区文化与生活环境的审美感受力。
整体上,可以将Big Picture的系列艺术教育特色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所有的课程中,学生都将学习壁画的历史,因此涉及阅读和课程;其次,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他们还必须对社区观察收集到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并从中选择一个主题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关注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须依靠个人或群体的创造力,来完成对公众心目中社区印象的实地考察;最后,通过网络化的数据分析过程进行综合研究,有时还要进行相关的数学计算与物理分析,才能将艺术设计最终转移到建筑环境中,这样一来,科学与艺术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
(二)Mural Corps青年发展
Mural Corps是一项创新的青年发展计划,通过专注于分工不同的团队间的合作沟通,强调自律性与批判性思维,目的是为个人的未来发展储备多元化的知识与技能。一般来说,学生在参加Mural Corps青年发展计划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所以相对于The Arts works Program项目来说,Mural Corps是一项更具专业性和研究性的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学生参与到艺术学习的时限一般长达七年,平均每周学习交流两天,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术与研究上的指导,如撰写一些正式文本、活动策划等工作,在这种帮助下,青年学生能够熟悉并直接参与到一些具体艺术项目的执行过程中。
如上所述,在整个“费城壁画艺术计划”中,涉及的如Big Picture,The Arts works Program,Mural Corps等子项目,都属于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艺术模式,以当地的青少年学生及社区公众为主要对象。
除了常规的教学形式,还为社区公众与青年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体验的创作平台,让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壁画创作空间,独立负责整个壁画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的活动策划和策展演示等社会性任务,如艺术展示选址,组织社区会议、艺术效果实验、壁画实地创作等。
从整个“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主题策划来看,它不仅仅是引导公众或学生专注于艺术本身的认知体系,还将其融入城市社区的现实生活、真实环境中,引导社区公众或青年学生意识到自身赋有的社会价值与个人意义。在这样一个结构化的教育模式中,人们所获得的美学经验、艺术知识以及研究能力,会一直影响到个人发展的每个阶段,即使这些知识能力将来不一定与个人的择业方向完全一致,但可以作为一种知识引导力持续性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费城壁画艺术计划”之所以至今还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最主要原因就是它始终致力于为社区及其生活于其中的人去开辟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对“费城壁画艺术计划”和社区艺术的观察分析,本文认为,一项有组织的社区艺术项目所承载的行动力与学习力,能够为当地教育和社区文化带来具有富有长远效益的动力与能量。它体现出了一种新时代社会文化的兼收与并蓄,开放与集中的特性,社区、艺术既可以定位于地域的广度,也可以聚焦于艺术自身的深度。
基于这一点上看,其实社区、艺术是相通的,它们之间完全可以实现一种相互链接的关系,都致力于为帮助人们建构起一种持续性的认知体系,并回应于现实社会与日常生活。虽然社区艺术主要表现为一种开放环境中的合作交流,而艺术则侧重于一种开放环境下的学术体系,但这种互补性正好促成了社区-艺术之间的相互辅助,进而构建出彼此在融合创新中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Jane Golden, Robin Rice, Natalie Pompilio.More Philadelphia Murals and the Stories They Tell[DB/OL]. http://tupress.temple.edu/.2006-11-04/2019-01-05.
[2]Golden Jane, Rice Robin,Yant Kinney Monica.Philadelphia Murals and stories they tell[M].Philadelphia,PA: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2:11.
[3]圖片来源于https://www.muralarts.org/artworks/water-gives-life/,2019-01-05.
[4]图片来源于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hibit,2019-01-05.
[5]Judith M.Burton.Lederman,eds.Aesthetics in Art Education: Meaning and Value[M].London, Beyond DBAE, 199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