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的研究

2021-09-10 02:54:30何坚万小田袁颖
科技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研究生

何坚 万小田 袁颖

摘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使研究生具有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动手实践的能力,进而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科研兴趣作为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激发科研热情、开拓科研视野、培养科研思维、提高科研水平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研究生本身的学术造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如何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进行分析,探究研究生科研兴趣淡薄的相关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提出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兴趣

1引言

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成为改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科研兴趣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所助益,而现在有一些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淡薄,价值选择偏离学术初衷,这不仅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也制约着研究生个体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可能性[1]。

2研究生科研兴趣淡薄的原因

2.1理论知识欠缺

理论知识是基础,和专业型研究生相比,学术型研究生更应该注重基础理论与科研思维的有效结合[2]。一方面,研究生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大部分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几乎没有机会接触或者参与科学研究,接近于空白的科研经历,使得他们对科学研究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使他们无法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研究生查阅文献的能力较弱,因此不能在查找的文献中搜集到有用的信息,导致其无法发掘自己的科研兴趣所在,从而缺乏对科研课题的深入理解。

2.2学术氛围不足

各高校实验室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做出科研成果,设置了相对应的评级及奖励制度,但制度在细节上不够合理,强化竞争、弱化合作,使院系之间或者同一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相互有所保留,导致了彼此学术探讨和合作意愿的降低,不利于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而这样闭门造车的环境使研究生无法得到充分的科研探讨与学术交流机会,使他们对于科研的兴趣会大大降低,对于科研的认识变得片面化,不利于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3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研究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仍然抱着应试教育的观念,不主动探索科研理论,不主动學习科研知识,而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科研兴趣没有得到有效调动,使得在日复一日的科研工作中学习动力不足,科研就变成了任务和负担,变成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学术工具,这样的科研就失去了它的初衷和意义。

3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建议

3.1夯实基础理论,挖掘科研兴趣

科研理论是一切科研活动的准则,只有有了良好的理论依据,才能进行有效的科研实验。研究生可以利用上网查资料、阅读文献和专业书籍等学习途径了解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扩大自己学习知识的格局,在能力范围内也了解一些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开阔视野,拓宽知识体系,在大的研究方向中挖掘和培养科研兴趣,然后再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努力钻研。

3.2加强学术交流,增进科研兴趣

首先是研究生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和探讨问题,相互增进科研兴趣,不断激发科研实验的灵感,提出新的科研思路和科研观点,营造科研兴趣浓厚的学术氛围是非常有益的。先前已有研究证实,同学之间的压力对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紧迫感是有积极影响的,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通过适度的竞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其次,研究生导师作为学生科学研究的指路人,对于学生的科研课题,要给予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在科学实验遇到瓶颈时给他们启发式的指导,但要点到即止,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而不是“填鸭式”学习,让他们在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科研兴趣,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或讲座的机会,在外出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其他相关专家的专业指导。

最后,各高校、各院系以及各实验室之间可以增强学术交流活动,实验室之间可以通过开展学术沙龙、共同学习文献等增进学术交流,邀请学术专家进行相关课题的演讲和探讨交流,增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探讨。也可以派遣研究生到不同的实验室进行短期学习,在实验室轮转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不断培养和激发科研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形成科研思维和提高科研兴趣的同时,感受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思想碰撞,在浓郁而又宽松的研究氛围中,提高科研水平。

4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研兴趣作为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对促进科学研究有着极大作用。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新时代新起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激发科研兴趣,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科研兴趣的激发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科研兴趣,通过科研兴趣的激发进而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由大到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丽,蔡国春.试论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培养:以“解放兴趣”为旨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8):52-57.

[2]苟小芸,屈艺,母得志.浅谈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54-56.

作者简介:何坚(1979年-),女,汉族,籍贯广西贺州,博士,副研究员,广西医科大学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E-mail:jian_hejojo@163.com

1.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 南宁 530021 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南宁 530021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研究生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纺织科学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