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蓉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无公害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茶叶这种日常饮品也开始倡导无公害绿色品质,这对于茶叶种植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先介绍了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如科学选择生产基地、选择优良的无公害茶叶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落实好土壤、肥料以及水分管理工作,又对无公害茶叶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如修整树枝、生物、化学、物理防治措施等,以期为无公害茶叶的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1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1.1科学选择生产基地
为了栽培无公害茶叶,就要合理选择无公害茶叶种植基地,在选择种植基地时,应考虑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强、腐殖质含量高、含有酸性或弱酸性沙土质、土地透水性强;在无公害茶叶种植基地过程中,对病原菌的含量进行有效把控,确保其处在标准范围内,控制好无公害茶叶的种植基地病原菌数,不得高于104-105个/g,寄生卵数低于10个/g,并随着茶叶无公害等级的上升,对含量的要求比较高。重金属含量也要满足相关标准,通常无公害茶叶种植基地汞、镉含量不得超出0.3mg/kg,铅含量小于250mg/kg,铬与铜含量应小于150mg/kg,茶叶级别越高,重金属含量比较低,A、AA级的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对重金属含量进行严格控制[1]。
为了栽培出无公害茶叶,就要尽力减少茶叶污染。在种植无公害茶叶时,要确保周围尘土、空气、水源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一级标准,防止污染水源出现于无公害种植茶叶基地上游,也要努力避免引进污染企业。同时,要求种植基地周围不应有重工业企业,加强对水源、湿度以及温度的检测,使周围环境满足无公害茶叶种植的要求。
1.2选择优良的无公害茶叶品种
茶叶产量与质量会受到品种实际质量的影响,所以,在无公害茶叶种植过程中,应考虑优质、高产量、抗逆性强以及高适应能力的茶叶品种。为保证茶叶产量与品质,对各种茶叶品种进行搭配,不仅能确保茶叶的产量,又能保证无公害茶叶生产后满足市场供应。在搭配品种时,需要结合茶叶的发芽时间,使特早生与早生品种占据总比的20%,中生与晚生品种占据总比的30%,这种搭配比例能够满足无公害茶叶种植原则,使得无公害茶叶的种植利益得以最大化[2]。
1.3 田间管理
茶叶种植不同于一般的农作物,种植技术较为精细,为无公害茶叶高质量生产提供有力保证。
1.3.1土壤管理
茶叶种植过程中,必须确保土壤质量保持稳定,防止出现土壤板结的情况,及时对土壤进行疏松处理,并将杂草清理干净。同时,还要覆盖一层秸秆与草料,使土壤的有机养料比例和含量得以提升,保证土壤肥力和活性。比如说,对于1-3年生的茶树幼苗,应在其种植土壤中加入部分绿肥,也可以引入蚯蚓,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1.3.2施肥管理
相較于普通茶叶而言,无公害茶叶对农药化肥残留物检测要求更高。所以,种植过程中,必须加强施肥控制,降低施肥总量。同时,还要认真分析茶叶生长状况和土壤阶段,根据对营养补充程度的不同进行施肥,既要确保营养供给,也要控制无公害茶叶的农药化肥残留量。对于无公害茶叶而言,应种植在较厚或较深的基肥中,可以通过堆放动物尸体、绿肥及农家肥,堆放时长为1-6个月[3]。
1.3.3水分管理
无公害茶叶也会对水分提出较高要求,必须确保深层次土壤保水量达到75%-90%。为满足标准,应在土壤上覆盖一层薄膜,也可以修建蓄水池,采取节水灌溉的方式,提高土壤的保水量。如果气候比较干旱,土壤保水量就会降低至70%以下,这就需要及时引水灌溉,保证灌溉水源清洁无污染,使水质满足地表水质量标准。此外,如果温度较低,还要使用塑料大棚对茶树进行保温,以防茶叶被冻伤冻坏。
2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茶树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病虫害的侵袭,这就需要做好茶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无公害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对于无公害茶叶而言,应及时修剪树枝,综合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防治措施,促进茶树健康生长。
2.1修整树枝
茶树不同于其它树种,对于光热有着更高的敏感度,热量、光照、水分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茶叶质量。对茶树进行修整,能够使茶树形成良好树冠,也能起到调节光热的作用,进而防止病虫害侵袭。
一方面,把握好修剪原则。结合茶树生长规律,科学分析分枝习性,对茶树枝进行修剪与整形,进而使茶树更加密集整齐,朝着矮壮化的方向生长。在茶树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比较高,对幼龄茶树的树冠进行认真修剪,能够促进树冠定型,使茶树的生长速度加快。实际修剪时,要防止高低不齐的现象出现,留下粗壮的枝条,并保持良好的顶端生长优势[4]。
另一方面,合理运用修剪方法。一是轻修剪,主要是用于调节茶树的茶芽数量,及时修剪掉过多的茶芽,能够对树冠产生强烈刺激,提高茶树的愈合能力;二是轻修平。若要使茶树树冠平整,就可采取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升茶树发芽率。三是深修剪,这种方法主要是剪除茶树的枯枝与老枝,在对茶树进行修剪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病虫害枝叶,就可及时剪除枝叶,并做好清理工作,以防出现大面积茶树染病的现象。
2.2 生物防治措施
为加强无公害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如下生物防治措施:第一,在茶树生长过程中,加强对茶树生长情况的观察,看茶树有没有受到茶蚜、茶蛀等病虫害的危害,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就要及时剪掉坏掉的枝叶,并进行深埋处理;第二,做好茶树种植基地的清洁工作,不得在种植基地内堆放垃圾,清理的杂草、病害枝及落叶等,应当及时进行清除或深埋。加强对化肥使用量的控制,以免因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病虫害的出现;第三,引入茶树病虫害的天敌,充分利用生物的食物链进行除虫治虫,防治成效显著,但也要注意加强对病虫害天敌种群规模的控制,以免数量过多影响茶树正常发育。
2.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是根据病虫害对光照和颜色的趋性,对其进行诱导后加以消灭。比如说,充分利用黑灯光的特点,在种植基地内部设置黑灯达到诱杀害虫的目的,也可设置粘色板,让病虫害粘于板上加以消灭,再或是设置害虫难以忍受的超声装置驱赶病虫害。采取物理防治的优点是见效快、成本较低,且不会对茶树、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果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较大,就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措施,进而确保防治成效[5]。
2.4 化学防治措施
在防治茶叶病虫害的过程中,也要科学使用化学方法,为物理方法提供有效辅助,避免化学药剂的乱用与滥用。对于茶白星病来说,应使用甲基托布津喷雾,也可选用50%多菌灵1000倍喷雾加以防治;对茶饼病而言,也可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进行喷雾防治,还可以选用20%粉锈宁1000倍液达到防治目标。至于茶炭疽病,除了可选用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外,还可考虑使用500-800倍液。化学药剂的使用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根据病虫害的具体类型与严重程度确定化学药剂用量,并加强检测,以防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
3 结束语
總之,在栽培无公害茶叶的过程中,应当科学选择茶叶种植基地,选择优良的茶叶品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土壤管理、水分管理以及施肥管理工作,还要注重开展茶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整枝修剪,综合运用生物、化学以及物理防治等措施,减小病虫害对无公害茶树的危害,进而保证无公害茶叶的产量与品质。
参考文献:
[1]刘兆东.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3):47-47.
[2]郝婷,叶娜.关于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2):8-8.
[3]陈海丽.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000(001):P.15-15.
[4]梁铭殷.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与管理技术浅析[J].种子科技,2019,37(04):97-97.
[5]孙智慧.试论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要点[J].福建茶叶,2020,v.42;No.217(01):16-17.
云南省腾冲市新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腾冲 67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