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峥
摘要: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畲族作为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具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有其具有特征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文化体系。本篇以安徽畲族传统服饰图案价值的研究为切入点,以安徽畲族传统服饰为主要内容,深入了解与保护畲族服饰文化,从畲族传统服饰的花纹、样式、图案、用色等从细分析,如何更好的创新传承畲族服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潮流文化元素在不破坏畲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下更好的融入现代文化,为民族服饰潮流做一份努力。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西方服饰不断渗入,经济全球化等因素下,致使传统服饰文化资源遭到冲击。安徽畲族的传统服饰和工艺技术都面临绝迹的境地,所以对安徽畲族服饰的保护,研究,发掘整理和传承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安徽畲族传统服饰;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1. 安徽畲族传统服饰概述
她们是中国南方的游牧民族,是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畲民就不畏艰难险阻,从原始地广东一直迁徙,至今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地,即使在某个省的局限下,畲民的分布也是星罗棋布的。安徽省畲族人口主要集中在皖南宁国县,约占总人口的30%
畲族的传统服饰文化起源于唐宋时期,是畲族千余年来沉积下来的,古往今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思想传承。创造了独特、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和文化。是畲族千余年来的文化精神写照。畲族的服饰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尤以畲族妇女的服饰特色最为显著,并且因为地域、婚姻状态、节日等从而呈现不同的流光溢彩。畲族服饰极具有代表性的则是畲族妇女的头饰,畲民们称之为“凤凰髻”。她们用刺绣用的红色丝缕缠绕辫子,盘在头上,额前留刘海,并以百根银簪搭配红绳和珠穗一起垂坠下来,这样装扮的畲族妇女犹如一个个美丽的凤凰。由于创作畲族服饰的设计者大多是畲族的劳动妇女,他们在设计图案时往往随心所欲、独出心裁,山间的花草,林间的鸟雀,雨后的彩虹等等还有对生活中的最质朴的情感都能成为畲族人民创作的灵感来源。致使这些服饰图案的风格往往是自由的、奔放的。通过这些图案,给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但是由于畲族这样的一个少数民族,从社会、经济、文化等等的因素来说,都处于一个中间位置,相对于那些人口偏多或者经济十分落后的少数民族来说,受到的关注都是偏低的。此外,由于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和文化歧视导致的文化劣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加速了畲族的汉化程度。至今为止,纯手工制作的畲族传统服饰已经少之又少
2.安徽畲族传统服饰的研究
通过对安徽畲族传统服饰中花纹、图案、用色搭配等等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安徽畲民的性格、喜好、审美、信仰等,从而进一步探究畲民的生活方式、图腾崇拜等等方面。
畲族服饰是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的服饰,绚丽斑斓,丰富多彩,是民族的外部特征,畲族女性服饰比男性服饰更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畲族人民崇尚凤凰,因为凤凰鸟被誉为白鸟之王,在古时是“见则天下安宁”的吉祥物。早在一千多年前,畲族人民就把自己的开基创业之地尊称为“凤凰山”,这种民族意识在很早就有了。所以畲族传统服饰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女性服飾上。女人的服饰以凤凰的形式贯穿全身,叫做“凤凰服”或者“凤凰装”。“凤凰装”由头饰和服饰两部分组成,大体围绕着凤凰展开,头饰有凤头饰、大凤头饰、凤鬃等几种。头笠上系的是像凤凰一样五彩斑斓的翎羽的各色珠穗在眼前垂坠下来。服饰大体分为上衣、裙子或裤子、拦腰围身裙、绣花鞋等。上衣领部在条纹中间刺绣花卉或凤凰图案,胸部左右两侧三角区各绣一朵花卉或图案;裙子左右两边开襟,裙子的下方绣有规则的长短不一的竖线条,在平时节日或特殊日子才会穿的盛装上,裙子上部分前方绣有几何图案,平时的便装则不绣;围身裙,当地则称之为拦腰,是畲族比较具有特色的单品服饰之一。围身裙上面会有刺绣;鞋即绣花鞋,用黑布作面料,鞋面绣有几何图案和绣花图案。总之,畲族妇女打扮自己,就像美丽的金凤凰。
畲族传统服饰的图案多样且不受局限,畲族格式服饰的花纹,大体有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以及人物纹样等。其中植物纹样是最多的,主要是花卉蔓草纹且非常丰富,有牡丹、荷花、竹子、梅花等等;动物纹样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凤凰、鸟雀、祥龙、鹿、鱼这类祥瑞之兽等等;人物纹样则以表现一些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为主要内容。这些纹样都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关也进一步反应了畲族从古至今长期的垦植文化。
畲族服饰以青蓝、黑等为基调,多种色彩为辅助色添加点缀。辅助色中的基调大多数以红色系列为主,黄色系列次之,高明度的绿色与白色点缀其中。这样的配色使画面明朗对比明显富有生机。畲族人民崇尚黑、青色,正是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的表现,是世代服饰的底色,“夏尚黑”,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夏朝,黑色同时也是道教“至阴部勤”、“太质无华”的含义。这就是她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所在。在服饰上以黑、青为主调,给人一种凝重深沉、庄严朴实的感觉,在各处加上一些色彩鲜艳的花边,绣花,几何图案等进行点缀,构成民族服饰,是畲族人民的外在标志。维护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心理,巩固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
3.安徽畲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所的传承及保护现状
通过对安徽畲族宁国云梯乡畲族乡—安徽境内最大的畲民聚集地的走访,发现纯手工制作的畲族传统服饰及其配饰等已经越来越少了。新制的畲族服饰大多数用来吸引游客,多用于舞台表演艺术。畲族盛装的传承也越来越“失真”,畲族人民日常穿着畲族简装的也越来越少甚至没有,目前为止,已经悄然消隐甚至完全被汉化。畲族盛装的风格也从清新简丽、朴素自然的含蓄风格向夸张炫彩夺目、夸张奢华的风格转变。在制作工艺上,原来的手工制作的服饰面料和编织、染料、裁剪、刺绣等等的手工艺都被工业生产所代替。随着年轻人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互联网现代媒体信息传播越来越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加快等影响下,愿意学习传承或者有时间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青年人越来越少,人们更愿意选择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这种传统服饰的手工技法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今畲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的空间在不断缩减,畲民穿着畲族传统服饰逐渐与畲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脱离了原生态文化土壤的畲族服饰已经退出畲族人的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从原来的生态体系中被剥离出来,而当作作为民族身份的标识被应用于需要彰显民族性的特殊场合,成为一种民族身份的文化符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就非常重视,在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推进少数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也不断加强,因此近几年来也涌现了一些关于畲族的论文和书籍。但是在我国畲族主要聚居省份来说,安徽畲族服饰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专家学者对于安徽畲族的服饰关注度不高,与其他省份对于畲族服饰的研究来比较,安徽畲族服饰的处境不容乐观。
在当前安徽畲族传统服饰艺术所面临的处境下,对安徽畲族传统服饰文化采取保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推动畲语走进课堂,积极引导安徽畲族聚居区的云梯乡畲族小学,将当代素质教育和畲族传统文化教育結合起来,使得畲族服饰文化艺术有进一步的推进,增强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认同感。第二:采取旅游经济转型,作为安徽畲族最大的聚居地,安徽省宁国市畲族乡,目前已经投资建立了秋千文化园,畲族文化园计划投资1.5亿元,包括畲族风情园,农耕文化园等主题园。其中包括民俗文化戏台、亲水平台、长廊、景观亭、酒店、超市等设施,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消费为一体的主体功能区。着力发展包括民族服饰文化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及民间工艺体验项目,使得民族文化及工艺更好的被了解与传承,并更好的带动当地的经济健康发展。
4.安徽畲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创新
对于畲族服饰图案的创新,不应该仅仅是对传统元素的堆积和复制,而是对这些图案背后的文化内涵所表达出来的隐性语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将以存在的纹样进行创造和构建,在畲族服饰纹样的组合再造,通过对设计元素,手段等进行加工整理,将这些图案所代表的符号语义结构与现代设计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畲族这一民族的文化内涵等表达出来的同时与现代审美结合进行纹样设计和编排。
由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举办的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设计师们将畲族传统服饰中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畲族服饰的整体造型结构特征等与现代审美需求结合,创作出了一副副不完全是畲族传统服饰但却又充分体现了挖掘和展现畲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它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更好的推进畲族传统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一份贡献。
4.1畲族图案纹样符号的整理与提取
畲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创新,首先就是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畲族服饰的图案加以整理并记录下来,尤其是具有畲族服饰代表性的凤凰纹样,以大自然为主题衍生出来的图案,例荷花、牡丹、竹子、松树等等,以动物为主题衍生出来的图案例如凤凰、竹鹿、蝴蝶、鹤、狮子等等,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民间传说、戏曲文化等等的纹样,还有各种以崇拜信仰等所衍生出来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组成了畲族传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文化习俗、社会生活、艺术审美等等的载体,形成了代表畲族的专属符号。
4.2畲族服饰纹样的编排与设计
畲族崇拜凤凰,认为自己是凤凰的后代。凤凰崇拜在畲族的传统服饰文化、民间传说神话、礼仪民俗等之中都有很多的表现。对畲族服饰纹样的创新设计有两种思路。第一种就是不改变纹样的样式设计、用色、材质等等,将畲族纹样的绣片用仿制等手段直接转移到服装上,以现代审美为依据,局部点缀服饰,起到点睛之笔,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传达;第二种则以凤凰植物等纹样提取出的在不改变该纹样的所指语义与内涵下以现代设计审美为依据利用归纳、变形、重组等设计手法对纹样进行二次创新设计。并通过现代数码印染的工艺等来应用到现代服装的图案设计中。
4.3畲族服饰纹样的应用
通过对凤凰和一些花草纹样结构线条的提取,对其形态的基础上进行放大、缩小、对称等形成新的图案,在现代审美下进行变化。
5.结语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安徽畲族传统服饰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畲族传统服饰所面临的现状却不容小觑,我们应该对民族的传统服饰,有传承弘扬的意识。在追随主流服饰的同时同样要珍视自身民族文化身份,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出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如何创新畲族服饰图案,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这一民族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以及实践下去的。
参考文献:
[1]曲义 吴晓沛.安徽畲族传统服饰艺术现状与传承保护研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1.
[2]雷鸣.“延续”与“摇摆”:福建古田富达村色组的历史境遇与文化调适.2018.05.23.
[3]上官紫淇.论福建畲族传统服饰艺术及文化内涵.[D].太原:山西大学美术学院2008.06.
[4]安徽畲乡云梯之窗.[J].畲族的服饰文化.2017.03.29.
[5]闫晶.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研究.[D].江南大学.2019.06.03.
[6]杨蓓 钟玮 张婉玉.基于符号学的梁凉山彝绣图形设计与创新实践[J].《丝绸》第57卷第三期.
[7]方泽明.传承与涵化——近代以来闽浙粤赣畲族服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