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琳 张晓露
摘 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校建设、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很多重要论述。区县党校要依次为依据在发展中改进工作,首先要找准贯彻落实好这些重要论述还存在的问题,找准差距才能高质量推进党的干部培训工作。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差距
干部教育培训在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善于学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是我党的传统,也是优势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的培养放在首位,他在担任党校校长期间和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对加强党校建设、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表了一些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区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在贯彻落实中,实际工作还与习总书记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找准并充分认识这些差距,对于高质量推进干部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体系建設不完善
1.理论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作为学习重点和核心,按照全市各级党校主体班中探索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的相关要求,应从基础课程、分类课程、辅助课程和拓展课程四个维度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区县党校主体班的课程库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课程和习近平成长经历的拓展类课程较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专题研究学习的课程不系统,结合市区发展的实践特色专题课程较少。
2.原著导读课程较少。区县党校的课程库中,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著原文导读导学课程不多,尤其是帮助学员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原理学习课程甚少。
3.实践指导性课程不多。区县党校的干训课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宏观学习的课程较多,但是将这些理论结合中央、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运用学习的课程较少,立足地方发展的、有实践特色的、对实际工作有指导的专题课程不多,课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有待完善。
4.专业化能力提升类课程针对性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区县党校基本上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开设了专业课程,但是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干部的专业化需求,课程还不够精准个性、务实管用,课程在弥补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上的针对性还不够。
二、培训的组织要求与学员需求认知有差距
很多部门及多数学员对党校干部培训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理解有偏差,应该学、要你学和我想学的需求点不一致,培训的组织要求与学员需求认知一致性不够。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教学布局应当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着眼于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和执政本领……因此党校干部培训重点是重点夯实学员的政治理论基础,强化学员的党性修养。条例第二十二条还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市(地)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但绝大多数学员及其所属单位,甚至某些组织部门对此却并不了解,培训需求调研反映出的培训需求更多的是业务技能提升、知识培训方面,而这些需要更多应该由专业的业务培训来完成而非党校。党校需要突出主业主课,而实践中主管单位又更愿意派遣骨干人员参与业务类培训。
三、培训资源整合不够
1.师资资源整合不够。一方面,基层党校在主体班教学设计、调训时间安排等问题上比较被动,常常因上课时间明确较晚,而外请的专家学者档期被占,导致师资协调困难,请不到最理想的老师。另一方面,基层党校缺乏与优质外聘专家学者联系的渠道,同时由于对意识形态工作管理的要求严格需要党校谨慎把控讲台,导致了基层外聘教师队伍扩、优化较慢。
2.对教学资源整合不够。一方面,党校作为干部培训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与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多元的关系有待理顺,如何以党校为主导整合高校、机构等教学资源发挥培训合力需要认真思考。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校地位边缘化”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党校存在干部理论教育工作逐渐边缘化问题虽有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扭转。另一方面,上级党校对基层党校在指导更多停留在业务层面,很多优质教学资源,如某些主题教室、图书(含电子数据库)等未对基层党校开放。
3.对红色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一方面,基层学科建设受限,理论底蕴不足,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相对较慢,加之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如何红色资源的利用,乃至整合缺乏系统性思考研究。另一方面,基层党校由于受自身地位的局限,在红色资源教学的开发利用上受较大限制,很多资源想用用不了。
四、培训实效与预期目标有差距
1.工学矛盾仍比较突出。有些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干部调训的有关要求,培训期间仍给参训人员安排工作,导致学员不能完全脱产,增加了党校对培训班管理的难度,相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执行难度增加,培训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同时,在干部培训中存在多部门多头办学、重复调训、各自为政、冷热不均等现象,加之有的单位基层党建或多或少仍存在“两张皮”现象,当部分单位在同一年度中遇到要接受多部门、多层级调训的时候,往往派出相对“清闲”的人员参训,而对骨干的培训,主要是政治培训常常就容易成为盲区;此外还有的冷门部门的基层党员干部多年得不到培训机会的现象存在。
2.实践锻炼形式大于內容。受班次培训时长限制,实践锻炼,特别是参与一线基层锻炼的时间极其有限,几天时间更多只能从宏观了解面上工作,很难真正接触具体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对学员提升一线工作能力帮助有限。
3.培训结果的跟踪和运用不充分。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党校的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虽然及时反馈到同级组织部和学员所在单位,但未能真正实现与干部的年度考评、选拔任用等挂钩;另一方面,对学员培训期间形成的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等学习成果的资政转化利用还不够充分。
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1.队伍构成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区县党校教职工队伍构成中有两大突出现象:一是部分区县党校教师队伍中,参公身份的教师比例大于专业技术身份的教师;部分区县党校专兼职教师的人数与行政人员的比例呈“倒挂”状态。这样的队伍构成很不利于教师发展,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高质量教研工作的推进。
2.师资专业能力水平较弱。多数区县党校办学规模和师资规模都不大,无法根据学科背景和师资力量细分教研科室,学科建设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师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教师在落实“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要求上较为困难。在现有师资中,各区县党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专业背景的人才较为短缺,骨干师资和学术带头人紧缺,能够上讲台和站好讲台的教师不多。
3.师资培养不系统。党校系统上级党校组织举办的师资培训以专题性的短训为主,即便是学制2个月的师资培训班,其开设课程的实际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都还不够强,对基层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够。区县党校也缺乏对本校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和详细计划,更多是被动选送师资参加上级党校的培训,针对本校师资的系统化、长远的、个性化的主动培养和投入不足。
六、信息化建设不足
1.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不足。区县党校由于在资金、人员、技术、规模等限制,落实智慧党校建设要求先天不足。多数区县党校网站、公众号等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也不完善,适应现代教育培训的信息化硬件更新较为滞后。
2.教育培训资源整合运用不充分。区县党校整合运用中央党校、宣讲家网、高校等共享的优质数字资源,如公开课、学习资料等不充分,借力借智优质开放的数字资源的意识、能力还有待提升。
3.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主业主课不充分。干部培训主要以线下实体培训为主,运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课堂、线上培训、移动学习、教学互动等不充分,且效果欠佳。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干部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4.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目前,在区县党校信息化建设岗位从事工作的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兼职人员,很多都不具备信息化专业相关学科背景和从业经验,简单的信息处理尚可,但在智慧党校建设的理念、能力和水平上跟不上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要求和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党校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开展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促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为目标,从基层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深刻认识党校在思想引领工作中担负的特殊使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主业主课,落实条例、讲话要求,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与需求调研相结合,从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培训计划、加快信息化步伐等方面同步思考,着力强化思想引领作用,聚焦创新理论,发挥好阵地、熔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