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021-09-10 11:25:35黄馨莹廖运飞周家直韦柏林
科学与生活 2021年7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危害

黄馨莹 廖运飞 周家直 韦柏林

【摘要】结合当下“碳达峰、碳中和”热点,讨论农村秸秆对环境的影响。焚烧农作物秸秆不仅会浪费资源、污染坏境,还会破坏土地,影响交通,甚至危害人体健康。为响应号召,减少资源浪费,除加强宣传外还应该制定并颁发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发新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农村秸秆;生态环境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它的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我国各类农作物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年产量达7t左右,其中稻草为2.3亿t,玉米秆为2.2亿t,豆类和杂粮作物秸秆为1.0亿t,花生和薯类藤蔓、甜菜等为1.0亿t。其中稻草和玉米秆吉总产量的64%。其中约0.28亿吨用于造纸,1.13亿吨用作饲料,1.08亿吨还田,3.5亿吨用作燃料或就地荒烧,秸秆的利用率约为33%,而其中经过技术处理的仅占2.6%。

露天燃烧秸秆主要有一下几点危害:

危害一:造成大气污染,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环境受到污染,疾病也将伴随而来。其生成的烟雾会长期笼罩在空气中不易消散,易引发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类疾病。

危害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威胁的小秸秆,其中却隐藏着巨大的危害。当农民在野外大量焚烧秸秆时,会加速周围空气的流动,增加风速,容易改变风向,有时还会产生“火团”飘浮于空中。据消防部门介绍,在农作物收获季节,会频繁接到来自农村的火警,而绝大部分是焚烧秸秆引起的。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时,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缩小,不仅会对司机开车造成一定影响,也会直接影响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此外,焚烧秸秆也会对航运有着一定影响。机场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机场能见度低于400米,严重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飞和降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种隐患可不容小觑,它不但影响司机、航班,还关乎乘客的安危。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土壤中原有的腐质含量减少,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加土壤沙化程度,使土壤易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了干旱,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破坏生物系统的平衡,农作物的生长因而受到影响。

危害五:浪费资源,不利于培肥地力。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中不仅含有大量纤维素、木质素,还含有一定数量粗蛋白、粗脂肪、磷、钾等营养成分和许多微量元素。6亿吨秸秆相当于300多万吨氮肥、700多万吨钾肥、70多万吨磷肥,约为全国每年化肥施用量的1/4。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仅能利用所含钾的40%,其余氮、磷、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损失,可以说是非常浪费。在当下资源匮乏的时期,无疑需要我们行動起来,利用好这一份资源。

危害六:损坏电力设施,造成安全隐患。在电力线路下或电力设施附近焚烧秸秆,首先,高温炙烤电力导线,容易出现导线绝缘层熔化、脱落,造成导线的绝缘性能下降,给线路运行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其次,焚烧秸秆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和灰尘,落在电力杆塔的绝缘支柱上,会导致其绝缘性能下降,容易造成线路接地跳闸。再次,对安装在田间地头的配电设备、变压器、配电箱等设备,容易造成损坏,配电设备中的二次导线和接线电缆短路,烧坏电力设备,增加电力企业损失。

秸秆好比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造福人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秸秆焚烧,改革开放前没有,联合收割机使用前很少,是发展中的问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在秸秆焚烧上面,农民是行为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该从农民出发,从农村出发。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秸秆焚烧的现象自古以来就存在了,可以追溯到刀耕火种的时候,秸秆焚烧的本质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到秸秆的价值。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科普讲解、村头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形式,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大力宣传秸秆禁烧有关政策、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除了常年性的宣传,还可以选择在每年的收获季节集中宣传,宣传秸秆还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用技术指导农民,用效益吸引农民。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禁烧,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二)将秸秆还田放在优先位置,提高农业发展后劲

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土壤有机质下降、过度依赖化肥、化肥利用率低并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实际问题出发,应把以还田为主的农业利用放在优先位置。以农业和科技部门为主,研究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操作方案,做到因地制宜,确保实施效果。相关机构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或者,选择适合的秸秆用作饲料喂养牛、马、猪、羊等牲畜,再将牲畜粪便施用于农田。我国南方的一些家庭利用秸秆建沼气池,解决了部分燃料来源,同时沼气渣还能用作肥料,可谓一举多得,应加以推广应用。针对秸秆还田等农业利用中的问题,应出台相应措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规划并推广低成本、高效率和少污染的秸秆利用方法,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让每个农民的经济压力减缓,走向小康道路。

(三)建立并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强化农民法律意识

为了使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各级人民政府的部门应承担拟定生态保护法的职能,尽快制定和颁布相关法规和规章,鼓励和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有违法规定焚烧农作物秸秆等依法予以处罚。通过贴宣传标语、村广播和召开讲座等方式宣传秸秆禁焚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民对法律认识,引导当地农民正确处理秸秆。

(四)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机制,提高效能。

加大财政投入,地方政府配套投入,吸引农民自发投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建立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进行扶持,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机械化秸秆还田补贴和其他利用方式补贴,逐步引导农民自觉利用秸秆。

(五)加大执法力度,改变落后行为以促进环境保护

秸秆焚烧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极大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秸秆禁烧既是地方政府的权力,也是地方政府的职责。相关部门应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对秸秆禁烧工作的协调监管责任。依法对因焚烧秸秆造成火灾、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进行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在违法烧秸秆受到处罚和发展综合利用产业获得收益之间,有理性的农民都会选择后者。通过国家政策和相关福利才能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倒逼秸秆焚烧行为的改变,只有农民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方性化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B190)。

广西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 537100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危害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1:50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12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9:08
药+酒 危害大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6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40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