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舒妍 霍垠杉 李孝钦 肖越
摘要:新冠疫情爆发后,众多90、00后民族青年逆行奉献使得社会刷新对于其固有认知,出于国家对青年的祖国观念教育、在校期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促使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最美逆行者”,也因此90、00后青年在大众心中消极形象认知发生改观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于90、00后部分青年志愿者采取电话访谈了解其针对祖国观、民族观建构情况,对于社会其他人群进行发放问卷的形式,通過第三者视角反映90、00后民族青年的形象改观情况。
关键词:90、00后 民族青年 抗疫 祖国观 民族观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90、00后青年所拥有的标签大多具有社会偏见,例如“温室花朵”“垮掉的一代人”但在这次抗疫中涌现出的是大批90、00后青年,项目以民族青年出发,调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青年壮举与他们自身的感想,来借此研究我国所传递的祖国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文字与宣讲的力量将民族青年所蕴含的国家观、民族观筑牢在青年群体中,以此达到重塑90后标签,给青年们获取正确价值观以及增添真善美的信心,加大青年一代的自我认同感。
90、00后指自1990年至2009年出生的两代人。形象重塑可以理解为将自己在他人意识中感知到的信息表述、意义与价值进行改变。自从2007年开始媒体对于90后的关注剧增,众多负面新闻出现,在人们心中就留下了负面印象。2009年杨莉明[1]对于90后形象进行研究发现谈到90后形象,常体现其具有法律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差、推崇“非主流”“火星文”、衣着打扮另类怪异等负面特点,随后徐科、周文、夏菁等学者对此观点也进行了论证[2],以此反映出当时社会对90后形象非常负面。但由于90、00后民族青年在疫情中的英勇表现。使这种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在这个群体身上更多的体现出来的是爱祖国、爱奉献、民族团结的伟大精神。
祖国观就是指爱国爱党、团结奉献、遵循国家政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国家理想,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远大理想,使当代青年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3]。
民族观,其实就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追求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基本政治需求。加强对青年的民族主义教育,换言之,就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到理性爱国,培养健康的民族主义情绪。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群体中最敏感、最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一部分。[4]因此,引领我国青年树立民族意识,具有正确的民族情绪至关重要。
二、研究过程
本项目以过去90、00后所受到的社会偏见认知与当前疫情中涌现的抗疫青年为所体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进行行为结构对比。以西南民族大学抗疫志愿者为项目立足点,通过质性访谈法从志愿者获取行为形象、情感形象的提取,通过联合学院主办抗疫宣讲会将所获取的民族观进行文化传播,将民族观融入青马工程建设等具体实施途径。研究过程中以重塑90后00后形象名片,将青年一代不畏艰难,舍生取义的新形象影响到当代青年群体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一)将社会所存偏见与抗疫青年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进行行为结构对比
1、通过相关文献回溯和访谈,深刻了解90、00后群体在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受偏见,探讨“污名化”情景下抗疫青年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对比。
2、以西南民族大学抗疫的各民族青年付出为基准点,构建了本项目的测量框架,选取研究的分析单位,界定目标范围;
3、以“质性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文化渲染社会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添要素。
(二)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抗疫青年为访谈者、社会各时代人群为调查者,提出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借助分析结果为重塑90后、00后形象。
1、通过调查问卷对社会对青年感知形象和青年实质付出投射形象匹配度进行分析;
2、通过行为塑造法强化民族观、国家观对于青年实践中的规则强化以及社会导向。
三、研究结果
(一)90、00后青年的抗疫事迹
在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国内外涌现许多关于疫情如何扩散,社区、医院如何治理预防;社会如何复工等综述,但对于疫情体现的国家观、民族观研究的综述较少,本项目对疫情中90、00后青年志愿者进行了访谈,主要调查目的是了解他们在疫情中的表现,本次共发放140份问卷,并对其中的59名进行了深度访问。调查的对象中,女性志愿者大约占总人数的70%,18级的同学比重最大,按民族分,汉族同学最多,少数民族中藏族、维吾尔族以及回族的同学占了少数民族比例中的50%上;所有志愿者中有41%的主要工作是登记来往社区的人员,2%的志愿者在线上进行一些反对偏见和歧视的线上宣传。同时,我们通过对疫情期间西南民族大学各学生自媒体平台中微信公众号发表的疫情相关文章进行了分析。从文章标题、阅读量和受众等方面考量,我们发现公众号文章在发表有关青年学生在抗疫过程中的事迹,以及在号召宣传志愿活动的文章阅读量普遍较高。
以上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在新冠疫情期间,90、00后民族青年对疫情的关心,对待热点事件的态度以及对政策号召的响应都非常积极。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青年学生,都表现出了在国家大事面前的责任担当。
此外,访谈过程有多位青年志愿者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在抗疫过程中的故事,他们有的帮助社区登记流动情况、有的负责测量体温、还有的在线上为藏族地区的小朋友们免费辅导功课弥补无法按时开学的损失,在志愿工作开展的同时,当然也面临着众多困难,有家人的反对、社区人员的不配合以及随时与病毒进行战斗,但他们都凭借着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了下来。青年人在很多人眼中还是未经世事的白纸更无法承担国家大事的责任,然而通过这次疫情,90、0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仅可以奋斗在抗议前线,更能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
(二)90后、00后过去的固有形象
自从2007年开始媒体对于90后的关注剧增,众多负面新闻出现,在人们心中就留下了负面印象。如:作为享受着改革开放红利的90后00后,他们都是一事无成,是“垮掉的”一代和“凋零的”一代。“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都是90后00后的标签,反映出当时社会对90后形象非常负面,也有相当一部分60、70、80群体认为他们是负面形象。
(三)90、00后形象转变分析
2020爆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90、00后志愿者成为一只不可或缺的青年生力军,参与到各项志愿服务中,用实际行动证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追求,新闻舆论制造出了一批90、00后民族青年志愿形象[5],如今90后这一群体的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改变,通过新冠疫情的贡献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顺应了代际更迭的自然规律[6],社会大众对其看法也发生了改观。
援鄂医疗队中的90后,00后人数达到了12000人左右,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来,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说:“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了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7]学校级各学院意识积极文章,宣扬大学生抗疫精神的内容保守估计约70余篇,共计阅读量达到72052次。
在后疫情时期中,60后70后80后对90后得感观已经逐渐向好的方向开始发展,在问卷中我们共采访了学校身边较多的老年人,也询问了身边的导师等等收获了以下几点问卷分析:
1、在问卷中大多数人通过电视新闻播报以及网络媒体播报了解到在疫情期间90后00后青少年志愿者抗疫事迹,并通过项目组的宣传加深了校内志愿者的了解,认识到了学校更多青年志愿者抗疫得事迹。
2、通过本项目宣传中,对于90后00后认知大多数60年代人提到了他们具有祖国观民族观,有担当有贡献。但也有8%得老年人觉得是新闻夸大,是不实宣传,对90后并没有太大改观,占比极小。
3、在疫情中60年代身邊如果有90后年轻一代参与到疫情中更有利于提升他们对于90后得改观,在本次调查中有65.9%得访问者身边有90后志愿者参与到抗疫中,由此改变了对90后00后的一部分感观,逐渐认为他们开始成长,并提出90后00后已经可以成为时代的接棒者。
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众多民族青年受到青年志愿者大无畏精神的感染,通过电视、媒体报道的疫情期间90、00后青年志愿者奋勇向前的背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更加激活了他们内心中对于贡献祖国的热忱,且通过本项目组对于国家观、民族观的宣讲,《后浪》视频的观看,使他们深深庆幸于所生活的年代,感恩这个国家这个党,对于国家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想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内心的国家观、民族观。根据2021年“五一”假期的数据显示,90、00后成为红色旅游的主力军,旅游订购量占比近乎50%,其中00后红色旅游订购量同比增幅超630%,足以说明90、00后对于共产党的拥护、对于党史的求知欲望、对于深化自身国家观追求。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90、00后民族青年在疫情期间的所作所为,研究其社会形象发生转变情况,如今“后浪”一词成为热点,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90、00后青年具备专业的知识、前瞻的思想,帮助国家更好的普及新冠疫情知识、树立大家严格防控的观念意识,90、00后民族青年通过对于新冠疫情的贡献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具有强烈的祖国观,在国家有危难时,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当国家出台防控疫情的战略指示时,积极响应,并且主动的将国家的精神转达给自己的亲友,规范身边人的行为,为我国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90、00后青年深知自己的肩上的责任使命,团结各民族青年,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明天的发展树立理想,不断提升自身,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使社会看到他们积极的一面,使各界正视他们的形象认知。
参考文献
[1]张敏.佛系标签下的“90后”青年价值观多维透析与塑造[J].当代青年研究,2018(6):12-16.
[2]王朔.他者认同与自我重塑:90后媒介形象变迁分析[J].研究走廊,2018,08:23.
[3]祝艺琳,姬翔宇.新时代青年教育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文学少年,2019(13):257.
[4]刘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5(3):99.
[5]焦迎娜.苏春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亟待关注的当代青年群体[J].青年现象,2019(3):91-96.
[6]蔡利民.以知促行以行促知[EB/OL].
[7]张海鹰.90后00后一夜间长成我们期待的模样[N].黑龙江日报,2020.3.13 (3).
西南民族大学 6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