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父子心结的情感钥匙

2021-09-10 23:54代先琼
启迪·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橘子背影课文

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一文时,我问学生:“放学回家,看见父亲为你买了几个橘子回来时,你会不会感动?”

学生七嘴八舌。

“不會。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那有什么稀奇嘛。”

“不就几个橘子嘛。”

“不要那么肉麻哟。”

“……”

听着他们那漫不经心的回答,没心没肺的回答,看着有些学生夸张的动作,我这做母亲的心猛地有点绞痛。儿子也像他们这么大,和他们读的是同一个年级。他们的张张笑脸在我的眼前晃动,有点模糊,分不清是儿子,还是学生。

《背影》记写的是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的情景。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已经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久远了,难怪我们的学生会无动于衷。

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当今商品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本文教学中为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有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于是我稳稳神,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看看他的看法。”我和学生们一起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再一起寻找了课文中出现的四次“背影”,以及“背影”出现的背景,父亲短短的四句话,与之相对应20岁的作者的四次流泪。

我明白,我不能强迫我的学生们为父亲感动,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优越了。他们得到了太多的关爱,享受了太丰富的物质生活。文章远离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强迫让他们生硬理解,那是乏味的,也是苍白的说教,没有意义,毫无用处。

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要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为此我带领学生分组,反反复复有感情地朗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段落。叫他们勾划出应该重读的词语,全是课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有父亲的动作,也有父亲的形态,有层次地剖析,点拔,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感人的画面——那就是微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越铁道,攀爬月台为远行的儿子买橘子……

带着这种理解,我动情地为学生朗诵起这段文字,在晶莹的泪光中,我播放起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感人的画面,歌手煽情的演唱,让我看见几点星光闪烁,几处默默思索。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文字,那一个个历历在目催人泪下的画面,激荡起我和孩子们的心里的那一泓的涟漪.

我深知,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

趁热打铁,我立即带着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父母疼爱子女的点点滴滴,回顾父母那无私的爱,感受天下可怜的父母心。孩子们一个个踊跃发言,生活中的细节在那一刻得到放大,孩子的情感在一刹那得到释放,他们说得眼圈微红,也说得我的鼻子阵阵发酸。看着激情满怀的一张张脸,我的视线又模糊了。

我这样结束了这节课:“孩子们,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联想到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从咿呀学语,蹒跚迈步,到走进校门……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进步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我们要怎样回报父母的这份情感呢?愿你们今天好好思索,明天能给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将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结合起来,将生硬的说教化作生活的实践,我想这才是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我应该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比较复杂,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持之以恒,不要幻想一蹴而就,我相信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重庆市南川区西胜初级中学校 重庆市南川区 代先琼

猜你喜欢
橘子背影课文
主题:背影里的爱
橘皮猜想
背影
摘橘子
沉下去,浮起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背影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