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把握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要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發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向党的终极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发展中可能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为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的价值观念所诱惑,坚定不移地为“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中国梦的核心理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二、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江泽民指出,要在全党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批评各种否定、贬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牢固树立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科学观点。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始终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就是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人民,绝不以权谋私。情为民所系,就是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绝不脱离群众。利为民所谋,就是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绝不与民争利。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人民群众面前,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让人民监督权力,让人民满意程度来检验党的一切工作,党的根基就永远坚如磐石。
三、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利,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做好争取人心、凝聚民心工作,从群众现实需要出发,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以人民的群众的期盼为目标,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意识形态中、具体落实到为居民群众服务和解难题的每一次工作中,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四、要创新联系群众方法、途径和机制。
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党的群众工作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体制机制,都相应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人们的利益需求、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这些新的变化,使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同时,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认同已经从情感认同逐渐向法理认同、利益认同转变;对党委、政府的诉求不但有着物质方面的,而且有着更多的社会诉求,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增强;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不仅需要勤勤恳恳,而且对专业背景、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是铿锵的宣示,更是行动的纲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必须正确把握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高度重视又不超越阶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当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多元、矛盾凸显的新形势下,既要传承也要创新。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把“脚板走访”与“网络对话”有机结合起来,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化解民忧提供新渠道,为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新平台。
不断提高以服务为先的群众工作水平。做好群众工作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群众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为开创新时代群众工作新局面提供更加有力、有序、有效的组织保证和能力支撑。
作者简介:刘韶华,三门峡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