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晰
摘要:中毒窒息事故是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中常见的一种事故,主要发生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空间内(包括地面及地下有限空间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但是由于新工人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自身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缺乏,部分管理人员对中毒和窒息的危险重视不足,临时工和新员工成为类似中毒和窒息事故的主要受害者。为了有效地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应对有限空间内可能出现的中毒窒息事故。
关键词:中毒;窒息;有限空间;气体;盲目施救;防范措施
引言:中毒事故是指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發生疾病或死亡者的事故。。窒息事故是指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氧气缺乏、呼吸功能受阻等),所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伤的事故。近几年来,在我国污水井、化粪池、地下室、油罐等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了大量中毒和窒息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人员伤亡逐年增多。在有限空间内经常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案例的分析
2019年2月15日,某纸业公司2名车间主任组织7名工人对污水调节池(事故应急池)进行清理作业。由于企业未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作业前未检测、未通风,作业人员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3名作业人员在池内作业时吸入硫化氢后中毒晕倒,池外人员见状立刻呼喊救人,先后有6人下池施救,其中5人中毒晕倒在池中,1人感觉不适自行爬出。事故最终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200万元。2019年9月23日,某路桥公司在一排污检查井进行清淤作业,因为人员未经相关安全培训就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作业时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1名现场人员入井作业时晕倒,现场另3人发现后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井救人,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最终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91.06万元。由此可见,如何有效识别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合理使用防护措施和佩戴防护用品,以及事故发生后如何正确施救是减少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和损失的重要环节。
二、有限空间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责任意识不到位,安全管理不善
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方针认识不足,存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现象。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未对限空间进行识别和安全管理,未建立健全有限空间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限空间作业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或不会管理的状态。没有制定有限空间事故应急预案,也没有组织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演练。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二)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现场人员违章操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对企业如何平衡生产和安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压力传导下,企业人员容易出现对安全与任务、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处理不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管理干部不了解实际风险,遇到问题推拖抹赖,发现问题不能严格处理,存在好人主义,安全管理程序流于形式。现场人员缺乏红线意识,存在侥幸心理,违章操作,在不了解有限空间内部环境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或进行操作。
(三)培训教育不到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伴随着工业化技术的复杂化、设备的大型化、产品的高端化和复杂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逐渐走向大型化、多功能化,各种复杂设备设施进入人们生产生活当中,例如大型城市管廊、各种垃圾、污水储存设备设施等。由此带来的有限的空间作业量增加,操作难度增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增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但是部分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强。偶有新员工入职未进行培训,或虽然进行了培训但是效果不佳,应付了事。加之目前我国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及熟练技术工人极为短缺,普通工人文化水平偏低,安全意识不足,加之基层工作繁琐冗杂,容易使人松懈。由于有限空间很难单纯用肉眼判断内部是否安全,如不了解工作场所有无有毒气体或氧气不足现象,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很可能有毒气体环境或氧气不足现象,造成中毒和窒息事故[2]。
三、事故的教训
1.任何时候员工都必须根据规定进行作业
任何时候,员工都要遵守规定。尤其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如坑、窖、矿、井、孔桩等,要格外小心。在操作之前,必须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并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工作场所的气体状况进行规定的检测、佩戴个人防护装配等),确保操作条件安全。严禁违章作业,必须完成相关作业审批,确保检测到位,作业必须有人在外部监护。
2.营救必须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
很多中毒、窒息事故都是从一人开始的,但是由于救援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事故单位缺乏应急预案,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盲目施救,仅凭勇气,就轻易进入危险区进行救援,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发生中毒窒息危险,造成严重事故。因此,存在有限空间的场所(单位)在开展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时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场所危险因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配备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安全绳、通风设备等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同时对操作员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如发生中毒、窒息事故,要懂得抢救常识。通过组织人员抢救生命,吸取教训,可以有效地避免中毒、窒息事故,尤其是严重的中毒、窒息事故。
四、预防措施建议
1.严格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场所作业要求
有危险性的工作场所,应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严禁使用纯氧。由于防爆、防火等原因,无法采取通风措施或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难以通风的场所,应要求操作者配备和使用正压空气呼吸器等呼吸保护装置。进入有限空间场所和较易中毒或窒息的场所,应事先进行作业审批,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相关操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能威胁作业安全,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使作业空间内空气尽快回复符合安全水平。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重视企业“三级”安全教育,注重岗位教育与培训,使每个员工都能熟悉本岗位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技能,教育员工遵守操作规程,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资金有效落实
认真计划好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监控设备,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正确使用。对设备,仪器,劳保用品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随时正常使用。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切实落实五项目标,确保生产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五、结束语
分析有限空间活动引起中毒和窒息的预防措施,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制度要求,这一点尤其重要。考虑到从事空间活动的工作人员人数有限的特点,因此需要加强该单位的业务准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政府应加强监督和处罚,定期对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并自觉实行安全管理制度。创造自愿性工作、自主择业、国家监管的良性循环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新红.工矿商贸行业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J].新疆有色金属,2019,042(003):105-106.
[2]朱吕晨曦,朱媛媛,查玉,等.受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00(017):144-145.
[3]徐磊,钟铭.受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00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