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时代下《娱乐至死》的解读

2021-09-10 07:22彭会霞
今古文创 2021年26期
关键词:泛娱乐化媒介危机

【摘要】 《娱乐至死》作为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是由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1985年所著。书中波兹曼将电视视为“洪水猛兽”,他认为电视将会消解人们的文化,并且导致人类文明进一步衰落。当今电视作为后时代媒介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的过去式,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浪潮下,“泛娱乐化”现象愈加明显。娱乐思维似乎存在于所有的公众话语和言论中,社会的文化也心甘情愿地沦为娱乐的“附庸”。因此在泛娱乐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结合当下的语境重新解读《娱乐至死》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娱乐至死》;媒介;泛娱乐化;危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45-02

一、引言

尼尔·波兹曼是美国杰出的的媒体文化研究者,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媒体研究领域,并且首创了纽约大学的媒体专业。波兹曼在美国媒体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去世后,许多主流媒体都对他在媒介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波兹曼对后现代社会工业的尖锐批评以及他对媒体文化的深刻洞察。

书中波兹曼讲述了媒介的变迁和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的过程,并指出“电视传媒的娱乐本性使得非娱乐性的信息不得不在“声像”上包装自己,最终导致在内容上的缩水。波兹曼深化了传媒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

新媒介时代下,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裹挟在泛娱乐化的旋涡中不能自拔。泛娱乐化导致人们思考能力的丧失,历史的文化感和厚重感的消解。因此大众在享受媒介革新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端正审美态度,建构正确的娱乐价值观,时刻警惕泛娱乐化时代下掩盖的深层危机。

二、媒介的特点与影响

尼尔·波兹曼在本书的开篇就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观点,媒介的形式对传递的信息有着重大的影响,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也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也就是说每一种媒介都会对语言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

(一)印刷媒介:理性的象征

媒介的革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印刷媒介的诞生、电视媒介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媒介的繁盛,媒介的发展沿着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势头,但每种媒介又有自身的局限性。口口相传的年代,口头的传播是即刻的,它要求传播信息者和接受者必须身处同一空间内。由此可见,口语媒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就导致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受到了限制。印刷媒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口语媒介所存在的问题,使得信息的传播广度和深度都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术利用印刷技术将文字印在纸上,与口語媒介相比准确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另外由于印刷的文字经过多次的推敲和打磨,使得它比口语更加达意、简练和准确,也更有助于信息的播散。印刷术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跨越时空的交流。由于每一台印刷机都有执行命令,在印刷的过程中没有人主观情感的参与,所以它的产物也就具有了理性的特征。人们的普遍看法是印刷的文字比书写的文字更具有权威性,这也是由印刷术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面对纸张上的句子,读者看到的是一些冷静的抽象符号,没有美感或归属感,所以,阅读从本质来说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项理性的活动。”

(二)电视媒介:感官的满足

书中表达的重点就是波茨曼对电视媒介的不满与指责。电视是电报技术和摄影技术的完美结合,它分别采纳了两者传播速度快以及以图像为中心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数量急速增加,当人们的信息接受能力跟不上信息的传播速度的时候,便会使人的思想变得麻木进而放弃思考。对于通过电视媒介接受信息的人来说,睿智就是见过很多事情,而不是对它们有深刻的见解。电视让人们置身于铺天盖地的信息世界,但大多数信息对人们的生活都是不起作用的,“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一点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这就是电视,它让人们湮没在如潮的信息世界里,彻底地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里的“信息-行动比”。电视就是借助大量的图像营造感官上的刺激而不是调动脑力的参与。比如电视播音员,“他们大多数人在吹风机上花的时间比在播音稿上的花的时间多得多,并且由此成为娱乐社会最有魅力的一群人。”而且以图像为中心的电视和以文字为中心的印刷术带来的阅读是截然不同的。“读”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认读的基础上达到通晓其意。然而图像的呈现主要是以看为主,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思维上都对信息接受者提出了更低的要求。这种以图像为主要表达形式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波茨曼指出“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商品的质量和用途在展现商品的技巧面前似乎是无足轻重的。”电视媒介强调的视觉满足感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同时也在逐步扼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字所具有的强大的表现力和延展性也正逐步被图像直白而具体地呈现方式所替代,让人们的想象空间变得封闭。

(三)互联网媒介:碎片化的思维模式

从以文字为中心的印刷媒介带来的静观深思到以图像为中心的电视带来的感官满足再到如今新媒介带来的沉浸式感官享受,波兹曼关于媒介即隐喻的判断依然没有失效,每一种媒介都在为人们创造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是有力的暗示来定义世界。”

新媒介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更是信息集中爆发的基地,同时也势不可挡地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新媒体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便捷性。电视虽然传播信息快,但是它必须将信息接收者固定在家庭这个空间环境中,而新媒体给人们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这也意味着人们的专注力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在接收信息过程中存在随时被打断的可能性。移动新媒体端的发展一方面弥补了电视屏幕无法移动的短板,另一方面也填补了电视媒体单向交流的缺点。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信息,这种碎片化的时代特点也使得信息自身逐渐趋向碎片化,长此以往,人们的思维模式也走向了碎片化。

三、互联网时代的泛娱乐化

(一) 泛娱乐化导致思考能力的缺失

波兹曼的“媒介-语言习惯-思维方式”逻辑推导点,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于探究当下我国网络媒体对国民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乘着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各种短视频层出不穷,“处于第一梯队的抖音、快手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4%,日均活跃用户已超1.5个亿。”抖音具有游戏般的沉浸感,一个短视频15秒,一个接一个让用户目不暇接,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时间却毫无知觉。浏览视频的过程中,用户根本来不及思考和辨别信息的真伪,只是被动地接受。一方面由于抖音的操作简单并且有着保姆式的“喂投”内容。用户打开以后不需要任何操作,视频就会自动播放。用户在这种简单、方便和快捷的操作中形成了满足感。另一方面,它还为用户设置了互动区,可以随时随地的点赞、转发和评论。长此以往,人们在如潮的信息中就失去思考能力,只是一味地用眼睛看,而缺乏了脑力的参与。如波兹曼在书中结尾提到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二)文化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在消解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标准界定的模糊,致使人们对文化厚重感的认识愈发的浅薄。优秀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精神食粮,它给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另外文化的发展与民族的进步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因此文化的内容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事情,但内容的过度娱乐化会导致文化的历史感和厚重感的消解。

其中被大家熟知的例子就有“杜甫很忙”。杜甫作為一代诗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很多被选入了中学课本。2012年的时候,杜甫很忙突然火爆网络,就是因为一些学生无聊时的涂鸦,课本上的配图涂鸦起来简直百搭。这些图片被上传到网上之后,各种各样的杜甫形态出现了,就有了所谓的“杜甫很忙”。这样娱乐化的解读使得文化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在一点点的消解,导致人们丧失了对一代诗圣的敬畏感,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摧残。另外还有充斥在生活中形态各异的表情包。尽管表情包作为网络圈层中的一种符号和文化,以其戏谑的表达和夸张的表情,更容易传递人们的情感,也更能够引起群体的共鸣,但表情包的娱乐应该秉持底线。这个底线至少应该包括公序良俗和历史感,这也是文化解构中的底线。在世俗社会,很多东西都可以被解构,但是历史不可以解构,一旦解构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崇高不可以解构,一旦解构,所谓的世俗化社会就会成为一群没有价值观的乌合之众。

四、结语

在看到上述种种娱乐化现象带给人们的负面效应时,人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娱乐观?娱乐本身没有错误,但所有的东西都以娱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有问题了。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正确的娱乐价值观。追逐娱乐是人的精神需要也是一种个人权利和精神自由。但人们应该深思除了笑声之外是不是还应该留下些什么?如果笑声之后留下的只是空虚和麻木,以及对下一次更加刺激的欢愉的期待,那这样的笑声就是廉价的。因此,新媒介时代下的人们应该更加警惕娱乐危机,建构正确的娱乐观。

参考文献:

[1]Strate, Lance. “Neil Postman, Media Ecologist.” Hampton Press, Inc. 2006:83-94.

[2]吕梦臻.互联网时代下的“娱乐至死”[J].论坛视听,2020,(01):25-26.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余臻.5G时代让新闻网站“抖”起来[J].网络传播,2020,(01):45-47.

作者简介:

彭会霞,女,汉族,河南民权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9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媒介危机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停电“危机”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