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琴
摘 要:城乡的良性发展,需要生态、景观、水利工程的有力支撑,而河道建设能够直接影响到这些设施的整体效果。为了节约空间、充分发挥河道功能,更需要加强这些设施之间的融合度。首先需要从合理规划河道入手,尤其是自然河道,要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在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之间达到平衡。文章主要分析了在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基本要求下,河道规划设计的原则、优化规划设计的可行性措施和提升规划设计质量的方法,以资借鉴。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5-083-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5.040
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淡水资源供需失衡、水资源污染严重是主要问题,对城市环境艺术和发展等都有较为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生态环保中。河道的规划设计,要从治理污染、充分融合生态景观两方面进行强化,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以适应供需关系的客观情况,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循环性,进而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
1 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治理和开发并重。水利工程一般要具备两项功能[1],即河道资源开发与河道治理,生态环境的变化需要通过改善河道质量来维护河道资源的持续性开发。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生态工程和建设工程融合点的探究,以治理和开发并重,加强河道规划中生态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升河道资源利用率,创造出更加适宜的人类居住环境,使周边民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可持续发展。河道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保护生态环境应作为河道开发的重点内容[2],要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达到平衡,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更好地维持河道的开发、利用需求,进而改善水质条件、保护生态多样性,实现河道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景观设计都属于服务类项目,河道的规划设计也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为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的充分融合创造有利条件[3]。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发展,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通过优化设计生态景观和水利工程的方式,使生态、休闲娱乐、经济发展等功能汇集于水利工程中,维护河道资源开发的持续性,在坚持人与自然相谐相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发挥出河道的综合效用。
提高水利资源优势。水利资源与生态性的结合,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方式[4],也会对水利工程的利用效果产生不同影响。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维护,只有景观建造更加贴近自然生态的客观情况,才能使人为建筑得到有效控制。
2 优化河道规划设计的可行性措施
2.1 调整河道平面设计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河道规划设计更加强调生态系统平衡。平面设计是河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生态水利的建设理念,为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传统的河道规划设计方式,在平面设计的合理性方面较为有限,更加偏重于土地资源的扩张[5],也就造成了河道过度占用、宽度缩短等问题,打破了河道原有的生态平衡。河道规划设计为了充分体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要求,更应注重区域内自然环境和生态水域系统的良好运作,使水环境中的各类物种健康成长。而河道范围的拓宽,增强了河道本身的泄洪功能,也可作为浅滩生态栖息地,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如图1所示。
河道设计美观性的提升,必须立足于河道本身的特征和河流走向,营造一种更加自然的生态河道曲线美。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使其运行、发展更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河道要以其自然弯曲情况决定平面设计走向,利用对河流流速的合理控制,达到降低洪峰效应发生率的目的。河道设计中充分融入生态理念,是生态水利工程建立的基础性条件。
2.2 注重河道断面设计
传统的断面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坚决维护原有河道,在周围设置了边坡与护岸,对断面也以矩形或单级梯形为主要设计形式。这种设计方式存在一定缺陷,设计人员往往采用单级梯形或矩形的断面设计方式作为断面结构,以更好地储存充分降雨时的河水量,降低枯水期的隐患。设计人员也更加注重常规设计方案与先进设计方法的结合,如复式断面设计就是对梯形断面和二级护岸的充分融合,以确保河道在枯水期时水流畅通,洪水期时漫过二级护岸;河道断面的坡度也有一定差异,以加固河岸,具体有凸岸为1:5,凹岸为1:1等。凹岸会在水流冲击下形成冲蚀深潭,凸岸水流分散、泥沙淤积,出现边滩、河漫滩地等问题,如表1所示。
2.3 完善河道岸边设计
河道岸边设计多用挡墙式,在河床和坡岸的设计中较为适用。生态植物多样式设计,便于河岸边各种根系发达绿植的普遍栽种,维护水土平衡。河道的生态设计,更加强调植物群落密度的合理性,以建立更加充足的成长空间,也能在植物根系垂直生长的作用下,使河流和地下水保持畅通,维护河道内部的水生态循环。
2.4 充分利用生物特性
周围生物对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有一定作用,负氧离子植物在吸收重金属离子方面作用较好,常作为净化水源、维护水体生态的重要方式应用于河道规划设计中。将水生生物大量种植于河道周围,能够提升水体内部营养成分的吸收量,使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控制,降低藻类滋生的可能性,达到保护水质、维护水生物多样性的效果。河道的规划设计要始终坚持生态原则,将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如图2所示。
2.5 开拓城市生态走廊
生态走廊是一种新的概念,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護生态景观,而生态走廊建设过程中各类景观的构造,也是对城市生态的再建设,可以打造更佳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走廊是以河道为基础,积极构建线性景观,利用河道两边建造挡水坝、基础设施上造景观的方式,达到建设效果。而涵洞、水泵等设施的结合,能够较好地提升生态走廊的水利工程作用,进而增强相关硬件设施的融合度,如图3所示。
3 提升规划设计质量的方法
3.1 转变思想理念
根据河道的规划和发展状况,规划设计理念的创新转变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人员要秉持共享、开放、创新的原则,尊重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提升河道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使水环境的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3.2 注重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整体性缺失是传统河道建设中的常见问题,生态水利工程下的河道规划设计更加注重整体性和自然规律的变化,使河道的设计、建造和后期使用都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客观要求,避免因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产生的各类问题。
3.3 提升河道利用率
建立排水与防水系统是河道建设的重要环节,要从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维护生态平衡两方面进行强化。河道主体采用的设计方式一般较为整齐划一,以凸显河道的功能性。城市建设过程中,河道工程要注意长期发展理念与河道规划设计的融合,使其真正成为城市景观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4 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民众现阶段重点关注的话题。河道的规划、设计是综合性工程,需要从经济社会状况和生态环境两方面综合考虑。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使人们更加注重规划设计中水利工程和生态景观的平衡性。设计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转变思想理念、注重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提升河道利用率,通过调整河道平面设计、注重河道断面设计、完善河道岸边设计、充分利用生物特性、开拓城市生态走廊等方式,提升规划设计的可行性,使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井强.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3):44-45.
[2] 白庆轩.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103.
[3] 唐迎春.探究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4):2936.
[4] 曹宗杨,韩玲,许宇翔.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0):3562.
[5] 馮传新,侯奎.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0):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