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灿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面对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应该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准确理解新课标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聚焦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重组教学内容,以主题统整教学设计
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模块1》有四个章节,分别为:第一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第二章 算法和程序实现;第三章 数据处理与应用;第四章 走进智能时代。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该模块的教学要求为: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合理处理与应用数据,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根据需要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认识到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逐步成为信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按照这一要求,可以把本模块的主题概括为:感知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思考数据。因此,本模块设定的分主题为:①自动驾驶汽车如何收集数据?②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处理数据?③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应用数据?④自动驾驶汽车在生活中大规模应用会存在哪些问题?先整体梳理模块1中的教学内容,在充分了解学生既有知识的基础上,明确学生习得知识后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基于分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能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又能在学生的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精心设计项目,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作为课程实施者,确定好教学主题后,教师可以将主题涵盖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一个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相互并列的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式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项目计划书,探索完成项目的方法和途径,实施项目评价。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亲历整个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教师的角色身份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项目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
例如,在教学“自动驾驶汽车如何收集数据”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设置如下学习项目:①请找出自动驾驶汽车的基本定义;②自动驾驶汽车中有哪些传感器;③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与转换;④汽车芯片的发展情况;⑤自动驾驶汽车的主控器与传感器如何实现数据上传下达。教师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高度相关的项目,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深入理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四大概念,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数字化的学习能力;在“尝试—验证—修正—再尝试”的过程中发展计算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项目的实施、展示等互动过程中提升信息社会关键能力及促进学生理解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
基于实际需求,学习通过建模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利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使学生养成稳定的计算思维方式。因为中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算法知识,尤其对计算机算法了解甚少,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些基本的、经典的算法,让学生体验应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接着,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需求分析,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建立模型;然后,运用基本算法设计方案;最后编程解决问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局限于培养信息技术的“消费者”,更应该培养信息社会的“生产者”和“创新者”。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并鼓励学生将创新的想法投入到研究中,在从想法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建模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环。
坚持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在应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問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研究生活中的问题,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一,研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或应用场景为研究对象,将学科知识、技术技能和生活体验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信息技术发展,关注信息技术与学习、生活的联系、融合,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
第二,打造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场景或氛围。在教学中要寻找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有效、有趣、有意义的结合点,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合理的教学资源平台,让学生融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信息技术环境,理解信息技术中的人、技术和环境的关系,提高教学实效。
第三,课堂之外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更真实,更贴近实际需求。因此,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将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参观、实习等综合性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大量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很多工具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曾学到的,这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信息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核心要素。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时刻面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实践,不能用机械的说教生硬灌输信息技术结论,也不能只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而应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体验、分析信息技术,使其通过学习来调查、研究信息技术,通过实践、创新来创造新的信息技术,最终成为合格的信息时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