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Windows 11发布已有一段时间,相信有不少朋友已经体验上了发布会前就泄漏出来的版本。但这次换代似乎不像以前那么简单,即便是装机经验丰富的朋友,也可能被微软无情地拦在第一步—硬件可用性检测上。
虽然游戏玩家的电脑配置是能有多高就配多高,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一个通用平台,以往的版本对硬件要求都极低。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台电脑,就能正常安装使用。然而这次,很多配置还不错的电脑都吃了瘪。
甚至有玩家抱怨,怎么几万块的电脑,硬件都满足不了Windows 11要求?一查才知道,原来是电脑的TPM 2.0模块不可用。简而言之,TPM(可信平台模块)是一种安装在主板上,或是集成在CPU中的硬件芯片。
它是一个加密处理器,用来保存敏感信息的密钥,例如电脑的PIN密码,Windows Hello面部信息,Bitlocker密钥等。因为它是基于硬件的模块,所以恶意程序也不能利用系统漏洞读取它。只有直接针对固件的攻击才能突破它的防御。
其实通过硬件模块加密的操作,在移动端已经很常见,例如谷歌Pixel手机配备了Titan M安全芯片,三星手机有Knox芯片。甚至在电视购物里耳熟能详的8848手机,在广告中也狂吹过它们的内置安全加密芯片。
这些硬件加密模块,都是用来保护关键密钥信息的。这次,微软希望把它带到Windows 11中。微软表示,固件攻击的风险在持续增加,Windows是全球使用最广泛但也是受到攻击最多、影响最大的操作系统。
据统计,过去两年经历的恶意攻击中,有83%是固件攻击。固件攻击是指攻击主板本身固件的漏洞利用,控制硬件组件,改变启动过程,并使代码注入变得简单。固件攻击的主要目的是窃取敏感信息,例如Windows Hello指纹/面部数据、银行详细信息、凭据、加密密钥等。
固件攻击的威胁级别非常高。因此,需要TPM來保护Windows 11上的敏感信息。甚至TPM都无法抵御最近的Spectre和Meltdown漏洞攻击。所以,为了让Windows 11更安全,微软要求用户的配置必须支持TPM 2.0。
TPM 2.0好是好,但是最近很多朋友下载微软官方的硬件检测工具却发现,自己的电脑不满足升级条件,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缺少TPM 2.0支持。如果你有兴趣看看自己的电脑能否通过,可以去微软官网下载官方检测工具试一试。
既然TPM 2.0是硬件模块,那是不是可以单独安装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国内众多电商平台上,以前无人问津的TPM模块随着Windows11的发布,应声涨价3倍。咱只能感叹,怎么每次都错过购买理财产品呢。要知道,TPM模块几百块钱的售价,比买一套Windows操作系统还贵,这也太不合理了。
当然,咱知道有很多朋友不差钱,可就算你不在乎这个钱,在购买TPM 2.0模块前,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早在1999年,我国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就规定了商用密码产品由国家密码管理机构指定的单位生产、销售,包括个人使用自行研制的或者境外生产的密码产品也是禁止的。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境内不能使用国外生产安装的TPM模块,只能用我们自产的。说到底,还是为了保障我国的信息安全,毕竟TPM里面保存的都是设备中最重要的信息。国外生产或是安装的TPM模块,如果说被加入了后门,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不单是我国,其他很多国家也有同样的规定,谁也不想自己家的门锁,钥匙却被别人掌握吧。另一个原因是,我国推广的是TCM标准。TPM就算再好,也是别人制定的标准,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更不用提安全技术的主导权和产业的主导权了。
TPM虽然是个障碍,但你的电脑很可能已经装有经过国家认证的TPM 2.0的模块,只是没有开启而已。
通过微软官网公布的Windows 11支持硬件列表,可以看到8代酷睿和2代锐龙及同时期的处理器基本上都是支持的。大家可以去微软官网自行查看。
从时间上大致推算,2016年之后的电脑基本都支持TPM 2.0。你的电脑死活检测不通过,可能是因为主板没有开启TPM 2.0功能。如果你是Intel平台,那么在你的BIOS菜单里应该叫PTT(Platform Trust Technology),而在Amd平台中则叫fTpm。
不同主板的设置项目位置都不太一样,有的BIOS上直接标注的TPM(TCM)选项,有的BIOS又是用PTT Configuration来标注的。如果没有把握,可以查一下主板说明书。现在很多主板也具有BIOS搜索功能,很方便。
如果你发现电脑确实没有TPM 2.0 模块,或者不想进BIOS翻找,也有方法可以绕过TPM 2.0安全模块的限制。
最推荐的方法是通过微软官方预览渠道获取Windows 11更新。按“Win+I”打开“设置”→“更新和安全”→“Wi ndows 预览计划”,你可能会看到电脑不满足Windows 11硬件要求。不用管它,继续点击下面的“开始”,加入Windows Insider项目,选择“ReleasePreview”。
确认后重启电脑,按“ Win+Q ”搜索注册表并打开,在注册表中定位到下面路径: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SelfHost\UI\Selection,双击右侧的UIBranch键,将数值数据改为“Dev”,将ContentType键中的数值数据改为“Mainline”,将Ring键中的数值数据改为“External”。
继续定位到HKE Y_ LOC AL _MACHINE \SOFTWARE\Microsoft\WindowsSelfHost\Applicability,双击右侧BranchName键,将数值数据改为“Dev”,将ContentType键中的数值数据改为“Mainline”,将Ring键中的数值数据改为“External”,完成以上操作后保存退出,重启电脑。
重启后再次打开Windows预览计划,点击链接到Windows预览体验,登录你的Microsoft账户,这里可能需要再重启一次,完成后就能接收到微软官方推送的Windows11推送。期间可能还是会有红字提示不可满足,不用理会,进入Dev渠道后到上方的Windows更新中检查更新即可。整个过程依据自家网络状况可能会有延迟。
目前,微软已经向开发渠道中的Insiders发布了Windows 11版本为Build 22000.100。需要注意的是,打开预览计划,看到的界面可能是空白的,需要先到设置→隐私→诊断与反馈中打开“可选诊断数据”选项。
如果你的系统里“可选诊断数据”选项是灰色的,那么可以按下“Win + X”,选择“Windows PowerShell(Admin)”进入终端,运行如下命令(全部输入后回车就行)即可打开“可选诊断数据”选项。
$path =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DataCollection"
# Telemetry level: 1 - basic, 3 - full
$value = "3"
New-ItemProperty -Path $path -NameAllowTelemetr y -Value $value -TypeDword -Force
New-ItemProperty -Path $path -NameMaxTelemetryAllowed -Value $value-Type Dword -Force
有意思的是目前Windows 11的安装镜像文件已经泄露出来,如果你有空余的电脑可以尝鲜,或是想重装一台干净系统的电脑,可以选择用PE启动盘来安装。这个方法很常规,这里就不多说了。当然,PE安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无视TPM 2.0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方法绕过TPM 2.0检测安装Windows 11, 不确定是否会影响后续的更新,并且正式版是否还能使用这些方法还不得而知。我们也并不推荐在工作或是主力电脑上体验。Windows系统每一次换代,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用急于一时。
Windows 7/8换代到Windows 10的时候,夸和骂的人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表示不关心,等着。现在也是同样的情况,性能上没有明显提升,增加功能也不是对大部分人有用,如果不是发烧友,又何必急呢?Windows 10的最后支持时间为2025年,意味着Windows10还有很长的服役期,也意味着微软给Windows 11准备了很长的BUG修复期。
多说一句,对于一些老电脑来说,不只是TPM,还有硬盘格式问题,具体表现是在Windows11下载到8%系统检查的时候,会提示“你的电脑无法安全启动”。这时则需要用磁盘工具将硬盘格式从MBR设置成GPT。
安装完成后总该体验一下了,总的来说使用体验上和Windows 10没啥区别,但细品之下,会发现微软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
Windows 11带来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新特性,例如全新的开始菜单、通知中心以及全面改进的设置面板等等,然而,一些设置如果保持默认配置,或许你无法得到最佳的体验。在Windows 11中,当你在设置面板进行了不推荐的修改,那么设置面板就会出现一条新通知提示,建议你还原选项设置。
例如,你可以在Windows 11的设置中,将默认的电源选项修改为禁止屏幕完全关闭,在使用电池或者电源线的不同场景下,系统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配置,但当你将屏幕关闭设置为“从不”的时候,会出现下面的提示信息:屏幕被设置为永不关闭,这会消耗更多电量;系统永不休眠,这会消耗更多电量。
这些提示会呈现一个可操作的按钮,用户可以得以迅速切换到建议的选项。用户需要点击一下按鈕就可以将“永不”选项关闭掉,从而开启屏幕和系统的自动休眠。
同时,Windows 11的这个设定还充满细节。当你插上电源的时候,就只会出现屏幕相关的自动关闭提示;而当你使用电池的时候,即会有系统休眠和屏幕两个建议选项。这么看来,比起微软沿用多年的冷冰冰的控制面板,如今的设置选项显得更加贴近用户。
例如,当安装了微软365后,设置面板中会出现微软365相关的订阅到期提醒,设置面板中会出现“微软365将会在不久后到期,打开计费以保留你的订阅”的提示。而提示信息中还包含有一个操作按钮,可以让你续订或者启用定时计费。
Windows 11还提供了一个内置的NVMeSSD警告功能。当你的SSD出现了故障后,设置面板会出现警告提示,建议用户做好最坏的准备,这可以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将数据复制到另外的硬盘或者云存储备份。考虑到现在多数电脑都采用了SSD当作系统盘,这个特性还是先当实用的,如果在未来微软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驱动器增添支持就更好了。
好了,类似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咱还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下。首先是重新设计的桌面主页,在开始使用基于Windows11的PC的主屏幕时,我们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新的系统打开声音、蓝丝带壁纸、开始按钮、任务栏,字体和图标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更新,设计更有高级感。
此外,默认情况下,带有商标Windows徽标的“开始”按钮已经移至屏幕底部的中心,与macOS非常相似。整个系统的图标精致程度也比上个版本有所进步。
小伙伴们如果不喜欢的话,也以将其恢复到左下角,就像我们在Windows 10中看到的那样。点击屏幕底部中央的“开始”按钮后,将在顶部看到各种已安装的应用程序,在下方,将看到所有最近打开的应用程序,这种连续性功能将帮助用户从他们在另一台设备上离开的地方在笔记本电脑上继续进行工作。
其次是Windows 简化多任务处理,Windows11带来了Snap Layouts、Snap Groups和桌面,它们提供了在电脑上进行多任务处理的有效方式。在窗口的最大化按钮上,按鼠标右键,用户就可以选择并排打开和放置多个应用程序,并根据优先级轻松地在它们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它还为用户提供了自定义,以便为个人和工作设置单独的桌面分区。有了这个,用户可以重新组织窗口并优化屏幕空间,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视觉上干净的布局中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看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虽然在移动设备战场中败下阵来,但微软明显还是惦记着的,因为谷歌和苹果等其他公司在各自设备上预装了聊天程序,微软也加入了这一潮流,并将Microsoft Teams的聊天功能直接集成到Windows 11中。
微软想的是电脑用户将能够通过iPhone或Android手机直接从电脑端发送消息、进行语音或视频通话以及向其他人发送多媒体内容。但前提是用户需要安装Microsoft Teams应用程序。如果没有,他们仍然可以与这些设备进行双向SMS文本通信。这么看来,当初Windows Phone的失败,影响是极其深远的,造成了如今微软在移动互联时代无从发力的状况。
当然,Windows 11最大的惊喜就是支持Android应用程序,这是我们在Windows 11中看到的一项重大升级,因为它允许第三方Android应用程序在电脑上无缝运行,就像在手机上一样。
例如,用户可以在微软应用商店中找到抖音应用程序,可以选择安装电脑版或Android版,直接在Windows 11电脑上下载并安装Android抖音应用程序。只是无论是升级的预览版还是泄露的安装版,这个功能都暂时没有开放。
在美国这项功能是和亚马逊合作,亚马逊应用商店负责提供安卓程序。可在国内用过亚马逊平板的用户都知道,国内亚马逊应用商店得有多不靠谱,如果微软想在国内推动这个功能,找个本地应用商店合作应该是最佳选择。否则这项最大的升级就成了摆设。
和移动端的逻辑相同,微软全新设计了Windows应用商店,与Windows 10上看到的相比,新的Windows应用商店在界面方面有明显的变化。用户可以在这里轻松找到所有内容:应用程序、游戏、节目、电影。使用精选的故事和收藏可以更轻松地搜索和发现。
只是这个商店对我们来说,极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不知道微软有什么解决方案。一直以来微软在生态建设方面可谓是一塌糊涂,要不是有近乎垄断般的市场占有率撑着,就凭这20年如一日的糟糕生态,早该被扫入历史的垃圾篓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消息,至少对游戏玩家来说,微软还是值得信任的。即将发布的装有Windows 11的电脑有望提供增强的游戏体验。微软表示,新操作系统旨在充分利用最新硬件。例如,DirectX 12 Ultimate功能将在高帧率下实现令人叹为观止的沉浸式图形;DirectStorage將有助于更快的加载时间和更详细的游戏世界;自动HDR提供更广泛、更生动的色彩范围,带来真正迷人的视觉体验。
借助适用于电脑或Ultimate的Xbox GamePass游戏库服务,游戏玩家有权访问 100 多种高品质 PC 游戏,并随时添加新游戏。只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显卡价格要恢复正常,不然游戏玩家还是会往游戏主机厂商转移的。等等,游戏主机厂?微软好像也是其中之一啊,好家伙,这波操作微软在大气层,所谓的双赢也就是微软要赢两次—以后要不你用Windows 11玩游戏,要不就买Xbox玩游戏。
最后再说一个小细节,看来微软还是对小组件功能不死心,这个从Windows Vista就出现,但一直不招用户待见的小玩意,始终没有获得macOS上相同功能的口碑。之前小组件的外观确实比较土气,以至于一张乔布斯采访时说微软最大的问题是没品位的图片被大肆转发。
微软在Windows 11上痛定思痛,彻底重写了小组件的UI,新的小组件高级感谈不上,但肯定到主流审美水准了,也是不容易,尽力了。只是目前很多小组件的信息源都是MSN网站,这个网站目前什么水准,大家都心知肚明。开放第三方应该是没什么悬念的。
今年是微软继续高歌猛进的一年。云转型战略制定六年后,智能云业务成了微软的顶梁柱。六月底,微软CEO纳德拉被董事会任命为董事长。原因是纳德拉执掌微软六年,带这头大象成功走出了移动时代的战略迷茫期。两天前,46岁的微软成为继苹果后第二家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的硅谷科技巨头。
在外界看来,Windows并不是微软受关注的核心原因。但在微软内部,Windows在微软生态中仍有极高的战略优先级。毕竟微软有很多业务都是依附于Windows系统产生的,就算现在传统电脑业务再不受待见,也不可能弃之不顾。那样才是舍本逐末。
Windows10发布至今已有6年。全球超过10亿台设备运行着Windows10,支撑着1000多家制造商的8万多款型号设备,全球桌面操作系统份额超过70%。Windows依旧是微软的“现金牛”,在微软总营收中贡献超过14%。
最初,市场对Windows11并无预期。海外媒体普遍认为,2021年将发布的Windows版本是10X或10.5。对个人用户而言,Windows10经过六年迭代后已较为成熟,尚无换代大版本的需求。微软早在2015年也曾称,Windows10是最后一个独立发布的系统,后续版本将通过Windows更新程序随时加入新功能。
微软CEO纳德拉称,开发Windows11的愿景是让其成为下一个互联网、下一个变革性软件、下一个个性化内容业务平台。新的Windows在为下个十年和更远的未来做准备。Windows11除外观、界面做出了调整外,更大的变化在进一步开放生态。
就跟前文提到的一样,本次最吸引眼球的是Windows11兼容安卓。在亚马逊和英特尔的帮助下,Windows11将支持来自亚马逊应用商店的安卓应用。微软Windows+首席产品官Panos Panay在发布会上演示了在个人电脑上下载安卓版Tiktok观看短视频这一案例。
微软商店收入分成政策也做出了调整,不再收取“平台税”。只有使用微软支付系统时才收取12%手续费。此举被视为“挑战应用商店商业模式”。这一说法的背景是,苹果App Store分成比例是30%,谷歌Google Play为15%。两者正因“平台税”正遭遇部分游戏厂商和开发者的抵制。欧美监管部门也在以“反垄断”为由,针对两大巨头的 “平台税”进行诉讼或立法。
微软这两个重要举措被解读为在针对苹果和谷歌。纳德拉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欢迎苹果在 Windows上做任何事,包括将iMessage移植到Windows平台上。Windows的开放战略走出了重要一步,但能否真正实现落地依然值得观察。
事实上,通过开放的方式引入安卓对Windows生态是否有利依旧存在争议。开放是Windows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这家微软巨头自我变革的推动力。Windows向来主打兼容性。用开放的方式对生态会起到帮助作用。
过去的几十年间,正是微软的开放造就了Windows远超其他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使得Windows可以覆盖所有用户群体和产品需求。MacOS这类封闭的操作系统恰恰是因为缺乏兼容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取代Windows。此外,弱生态兼容强生态是目前操作系统领域的常见做法。就像华为鸿蒙兼容安卓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也是目前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看好Windows兼容安卓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与之相关的是Windows的好兼容性也带来了微软应用生态庞大、复杂且割裂,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尤其引入安卓后,这一现象可能还会加剧。安卓生态强于微软生态,目前微软应用商店的应用原本就少,引入安卓之后,可能会导致开发者懒于UWP(Windows通用应用平台)应用开发,未来原生UWP应用可能会更少。
既然未来应用数量存疑,那么只能寄希望于打通生态,可这却是一个更大的疑问。安卓和Windows使用场景不同,很多操作的触发方式也不同。电脑操作习惯和手机操作习惯都不同,落到代码上,应用接收的指令也不一样。如果简单兼容会导致应用生态更复杂。微软的开放原本有被动成分,无法忽视的是,这是微软移动转型阵痛后遗症的结果,甚至可能对生态造成反噬。
看到这里,小伙伴可能有疑问了。以前没有移动互联网时,电脑是绝对的风口,微软坐拥如此超高的市场占有率,为什么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呢?既然Windows系列对于微软来讲这么重要,为什么当初微软却会减少对其的重视和投入,甚至一度想放弃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恐怕还要从头说起。
一切的故事是从1985年开始的。这年11月,微软推出了一个在MS-DOS下的应用软件Windows 1.0。这个软件采用了图形化的操作界面,通过它,人们可以用鼠标完成很多在DOS系統下需要输入复杂的命令才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这个软件并不算太成功。那时的个人电脑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产品,能使用它们的大多是骨灰级的IT发烧友。这些人大多十分熟悉DOS系统的各种操作,因此对于他们来讲,Windows这个图形操作界面的工作效率要远远低于DOS命令。
不过,当时个人电脑正在迅速走向普及。和早期的IT发烧友不同,新用户的计算机知识要少得多,复杂的DOS命令对于他们来讲是十分难以记忆和使用的。相比之下,像Windows这样的图形化操作界面则要简单、直观得多。微软显然觉察到了这个趋势,因此并没有因最初平淡的市场反应而放弃这个产品,而是积极对这个产品进行改良和升级,并在1987年11月推出了它的升级版,也就是Windows 2.0。
在这个版本中,微软加入了很多1.0版本中没有的功能,如窗口叠放、桌面图标、键盘快捷键和控制面板等。这些功能的加入,使得Windows开始初具了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不仅如此,微软还在这个版本的Windows中加入了对Word和Excel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个人电脑进行办公的人群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在Windows 2.0成功获得市场好评的同时,它也为微软招来了一场官司。当时的苹果公司向法院提出了起诉,认为这一版Windows操作系统山寨了该公司的Mac OS,侵犯了其知识产权。最终,这场官司以微软的胜利而告终,并没有对Windows后来的发展形成什么影响。
当然,如果我们比较一下Windows 2.0和Mac OS,就会发现这两者长得确实极为神似,并且从推出时间上看,Mac OS确实是在先的。这是不是说明微软确实抄袭了苹果的创意,只是法院偏私,而让其逃离了惩罚呢?这倒也未必。
如果我们细究历史,就会发现两者的创意其实都来自同一个源头—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既然同源,那长得神似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这两家公司究竟是怎么借鉴了PARC的创意,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就先不展开了。
在Windows 2.0获得成功后,微软又快马加鞭,在1990年推出了新的Windows版本—Windows 3.0。在这个版本中,微软加入了程序管理器和文件管理器。至此,Windows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化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在这个系统下面完成包括安装、删除程序在内的DOS系统的大部分功能。这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于在Windows桌面,而非DOS的命令环境下来完成对电脑的控制。
到1995年Windows 95推出的时候,这种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对于早期的Windows版本,用户需要先进入DOS环境,然后进入图形界面,而在Windows 95中,DOS命令行已经成为Windows的一个内部应用。换言之,Windows对DOS的革命已经基本完成,Windows也取代了DOS,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操作系统。
1998年,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 98。这个版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系统自带了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这种系统与浏览器合一的理念,和正在迅速到来的互联网时代十分契合,也让Windows的用户评价迅速攀升、市场占有率迅速增加。虽然微软的这个捆绑销售策略也让自己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诉讼,但不可否认,这一策略确实行之有效。从这个时候开始,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地位就再难撼动,由此开始,一家独大。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微软发展最为顺利的一个阶段。由于已经没有了足以匹敌的竞争者,微软只需要通过贩卖Windows,以及搭载在其上的Office系列软件就可以获得高额的收入,基本就相当于是躺着赚钱了。
在这个阶段,微软陆续推出了Windows ME、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等多个版本的Windows。但或许是因为没有了压力,所以这个阶段Windows的实质性革新已经逐渐减少,各种漏洞和缺陷却逐渐增多。
事实上,除了Windows XP和Windows 7比较被用户认可之外,这个阶段推出的几个版本Windows都遭到了人们的诟病,其中的Windows Vista甚至还被人认为是全系列最糟糕的产品。
讽刺的是,即使微软在这个时期的产品并不出彩,却并不妨碍其一直维持极高的市场份额,以及保持很好的盈利。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翰·希克斯曾说过,所谓的垄断,就是可以平静地享受高利润。这个时期的微软,或许是最符合希克斯所定义的垄断。
不过,微软的岁月静好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这倒不是说它自己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在它躺着赚钱的时候,时代已经悄悄变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逐渐取代电脑成为最重要的终端。与之对应的,iOS、安卓等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兴起。
有人说,微软是由于没有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才错失了拥抱这一波新潮流的机会。事实上,微软当时也推出过专门针对移动端的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在后期版本中改名为Windows Phone),甚至尝试自己做手机来推广这个系统,但这个系统最终还是失败了。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值得重视的原因或许有两个:其一,微软的设计思路非常糟糕。按照它的设想,Windows Mobile应该更类似电脑端的Windows系统,而没有根据移动端的特征来对系统进行构造。
其二,对于当时的微软来讲,也没有太大的动力来投入对移动端系统市场的争夺。毕竟,在一开始时,电脑端的用户还是远多于移动端的,只要保住了这个市场,就足以保证丰厚利润。而到移动端与电脑端的形势逆转之后,微软再要反击就为时已晚了。
由于对移动端系统的争夺失败,微软错失了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不仅如此,其固有的电脑端系统市场也开始受到挑战。随着iPhone手机的胜出,习惯了iOS系统的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搭载同一系统的Mac系列个人电脑。
这样,iOS系统也就开始在PC端市场上大举侵蚀Windows的市场份额。到2014年纳德拉接替鲍尔默出任CEO时,微软的衰退已经表现无疑。在这种情况下,微软究竟何去何从?是继续以往的策略,重注Windows,然后以售卖Windows和Office系列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呢?
篮坛名宿杜兰特说过:“打不过就加入”。既然形势比人强,那就放下身段,于是微软通过不断贯彻“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思想,已经在云计算领域积累了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其Office在对iOS和安卓进行开放后,已经从苹果和谷歌那里抢到了极为可观的利润。但坦白来说,Office的开放策略之所以能成功,是同微软在PC时代长期积累的优势分不开的。很大一部分用户在刚开始办公时,用的就是微软的Office产品,所以即使他们用了装有iOS系统或安卓系统的移动产品,还是会更倾向于继续使用Office,而不是苹果、谷歌提供的同类产品。
正是在这种路径依赖之下,Office的云化和开放化策略才能走通。但是,现在很多新的用户在刚开始使用办公软件时,就是在iOS或安卓系统环境下的,使用的产品也不是Office。随着这部分用户比例的增加,微软Office的份额势必会受到严重的挤压。从现有的迹象看,这种趋势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当然,除了开放之外,微软或许还有一些其他的目标。比如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操作系统的掌握者通常也成为应用商店的控制者,这就有了稳定“收租”的權力。还有就是包括物联网等很多新的技术风口正在逐渐显现,很多新的设备会需要新的操作系统。微软要稳住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份额,或许并不只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未来。
所以当我们看到Windows 11虽然在外观上苹果化,可在系统底层思路上完全和苹果的封闭不同,走了一条开放化的道路。微软不仅允许其他应用商店入驻这一系统,还放弃多数的提成。从目前微软公布的方案看,除了对游戏,以及不使用微软自带的支付系统进行结算的应用要收取12%的提成之外,其对应有的购买和应用内支付都不会进行提成。或许对微软来说,Windows 11就是他们对未来做的一次最大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