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赵万义,陈再雄,李绪杰,廖文波,凡 强*
(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2.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广东 韶关 512300)
2020年3月至7月,在开展广东省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调查期间,考察团队在丹霞山淡庄、锦石岩等地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后经过标本鉴定及文献资料查阅[1—9],确定其中2种为广东省种子植物新记录属种,即甜茅属(Glyceria R.Br.)的甜茅[G.acutiflora subsp.japonica (Steud.) T.Koyama et Kawano]和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的锦鸡儿[C.sinica (Buc’hoz) Rehder],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广东省的生物多样性,对丹霞山地区的植物区系研究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植物标本馆(SYS)。
Glyceria R.Br.,Prodr.Fl.Nov.Holl.1:179.1810; 中国植物志 9(2):321-332.2002; Fl.China 22:213-216.2006.
水生或沼泽地多年生草本,多数情况下具有匍匐根茎。秆直立,或上升或平卧,叶片扁平,叶鞘全部或部分闭合。圆锥花序;小穗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小穗轴粗糙或无毛,脱节于颖之上及各小花之间;颖常为膜质或纸质兼膜质;内稃稍短,稍长于外稃或与外稃等长。
本属约40种,主要分布于温带,喜生于湿润的水体旁,中国10种,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甘肃、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山东、台湾、吉林、辽宁、河北[1]。广东省新记录属。
甜茅
Glyceria acutiflora subsp.japonica (Steud.) T.Koyama et Kawano,Canad.Journ.Bot.42(7):869.1964; 中国植物志 9(2):331-332.2002; Fl.China 22:213.2006.(图1:A~C)
多年生草本。秆柔软,直立,常单生,高40~70 mm,基部常横卧并于节处生根。叶鞘闭合达中部或中部以上,常长于节间;叶舌透明膜质,长4~7 mm。圆锥花序,退化几呈总状花序,长15~30 mm,基部常隐藏在叶鞘内,下部各节具直立的分枝,着生2~3小穗,分枝着生线形小穗;小穗颖质薄,边缘膜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2~3.5 cm,含5~12小花;外稃草质,外稃较短于内稃。颖果长圆形,有腹沟。
甜茅内稃显著长于外稃,易与中华甜茅(Glyceria chinensis Keng ex Z.L.Wu)和卵花甜茅(G.tonglensis C.B.Clarke)相区分[1]。
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淡庄,113°40′30.52′′E,25°01′59.65′′N,海拔 133 m,沼泽地中,2020-5-3,凡强,Q.Fan 17802(SYS);仁化县,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富村,113°42′22.57′′E,25°02′04.06′′N,海拔 85 m,水塘中,2020-5-2,凡强,Q.Fan 17801(SYS)。
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朝鲜、日本也有分布[1]。广东省新记录种。
Caragana Fabr.,Enum.ed.2,421.1763; 中国植物志 42(1):13-67.1993; Fl.China 10:528-545.2010.
灌木,偶有小乔木。托叶常宿存并硬化成针刺,偶有脱落;叶轴顶端通常硬化成针刺,刺脱落或宿存。花梗单生、并生或簇生叶腋,具有关节;关节处着生苞片,1或2枚,有时苞片不存在或退化成刚毛;花萼基部偏斜,呈钟状或管状;花冠通常为黄色,有时也有淡紫色、浅红色,偶有白色;二体雄蕊。
本属约100种,广布于欧洲及亚洲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中国66种,产新疆、西藏、黑龙江、甘肃、陕西、四川、河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山东、云南、浙江、宁夏、青海[2]。广东省新记录属。
锦鸡儿
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er,J.Arnold Arbor.22(4):576.1941; 中国植物志 42(1):18-19.1993; Fl.China 10:531.2010.(图 1:D~G)
图1 甜茅及锦鸡儿Fig.1 Glyceria acutiflora subsp.japonica and Caragana sinica
灌木,高1~2 m。小枝有棱;树皮呈深褐色。托叶硬化为针刺,三角形,长5~7 mm;叶轴硬化成针刺,或脱落;小叶2对,有时呈假掌状,多为羽状,上部1对通常比下部的大,长1~3.5 cm,宽5~15 cm。花单生;花梗长约1 cm,中部有关节;花萼钟状长12~14 mm,宽6~9 mm;花冠黄色常带红色,长2.8~3 cm,旗瓣具短瓣柄,稍短于翼瓣,瓣片与瓣柄近乎等长,龙骨瓣宽钝。
锦鸡儿花冠长28~30 mm,萼筒长12~14 mm,上部小叶常较大,易与乌苏里锦鸡儿[C.ussuriensis(Regel) Pojark.]相区别[2]。
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锦石岩,113°44′15.77″E,25°01′42.49″N,海拔 203 m,岩缝中,2021-3-19,凡强,Q.Fan 18939(SYS)。
分布:河北、陕西、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2]。广东省新记录种。
本文报道的2个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均发现于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甜茅属为世界广布属,锦鸡儿属为温带亚洲分布。甜茅和锦鸡儿在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现,是对其在中国连续分布区的进一步补充[12—13]。
锦鸡儿在丹霞山仅见于锦石岩附近的岩壁上,种群数量稀少,且伴生种均为喜光的灌木及草本,有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L'Hér.ex Vent.]、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猪殃殃(Galium spurium L.)、福参(Angelica morii Hayata)等。根据文献记录锦鸡儿属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锦鸡儿在丹霞山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锦鸡儿属适应干旱生境的生态习性[2,11]。此外,锦鸡儿的根皮是中药金雀根的原料,具有清肺益脾、活血通脉的功效,丹霞山地区锦鸡儿的发现也丰富了本种的种质资源[14—15]。
致 谢:野外考察工作得到广东省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力支持,中山大学黄佳璇、刘忠成等帮助解答疑问,中山大学植物标本馆助理黄丽燕、叶矾协助制作腊叶标本,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