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城市学院 张智程
由于建设较早,各项服务职能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且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旧区存在种种社会问题。基于智能化社区建设理念,通过分析空间、服务、信息三项智能化社区发展要素,构思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形式,通过空间建设、智能化社区服务、智能信息共享,打造老旧社区“看不见”与“看得见”结合的适老化改造,旨在通过对老旧社区的智能化导向建设,为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不仅能对过剰产能进行挖掘,还能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提高生活便利性并降低生活消耗。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引领一种生活方式,从而提升老旧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老旧社区智能服务共享是建立在空间改造设计基础上的服务管理体系。老旧社区服务的重点是满足老年居民生活的各种日常需要。服务共享设计需要探索老旧社区基础服务建设,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开展多方位的老旧社区有偿服务。老旧社区信息共享设计是指社区公共信息的系统设计,诸如导视系统设计、基础公布信息设计、日常聚集地设计等。信息共享设计应根据老年居民需求,设定各种信息服务和沟通项目,使之配合空间共享设计和服务共享设计。在老旧社区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供一站式服务、日常陪护等便利服务,显得非常必要。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服务设计的思维方法,从老年用户的需求出发,系统性地运用设计理论和方法针对“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服务设施多元进行综合设计和开发。
空间交互设计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科技的研发和运用,使得信息传播和设计实践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同时大众的信息收集和使用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基于这样的变化,对设计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需要更多的学科和新技术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对空间的展示和空间的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出符合使用者心理需求的设计。
老龄化进程中社区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空间不能被充分利用,原因在于老化的不仅是人更是社区,使用者越来越不去使用这些空间,有些空间甚至成为“闲置空间”。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老化,心理上也需要有更多的关心,这也是要通过空间交互设计做的最基本的事情,通过一些装置与小型建筑穿插在社区空间中,鼓励高龄者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或是与周边的邻居做一些互动,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空间的交互可以对老年人的生活点滴进行记录,也可以通过空间中的装置来直观反映社区环境,用最直接的方式让老年人获得他们所关心的信息。
信息共享越来越成为当今人们的一种社交方式,但也面临着网络方式的趋同和空余时间的缺失,如何适当调整交流方式和体验方式,将极大地改善人际关系及人群亲切度。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一批高素质老年群体也相继介入这种交流体验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这些新的变化引导我们对很多长久以来在潜意识里默认的思想、观念、行为都开始重新去思考。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随着科技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城市建筑也随之会有相应的变化,这种从空间到建筑、从建筑到城市的整体变化会影响到城市层面的变化。
交互空间所收集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给其他社区的,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信息做到共享,也汇总到一个终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每一个不同社区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这个社区老年人真正的需求点与他们的期望,从而结合乐龄学习让他们在晚年更开心地度过。在整个社区公共空间交互设计的架构中,长期地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也有助于对社会老龄化方向进行判断,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幸福指数的提高。
图1 i-living概念图
交互空间的出现为交互技术的发展推广提供了非常好的发挥方向,设计师可以将交互技术同空间结合在一起并发展建筑,创造出新的空间形态。这种全新的交流领域将会被推到城市环境层面上,老年人使用交互设备,并在具有交互功能的空间中,能够根据人的行为对交互空间进行反馈。根据更长远的设想,城市空间和社会以及环境可能会随着它们自身交互属性去感知人的信息数据,从而自我营造出契合人类生活的环境。交互空间的出现有着重大的意义,不再是单纯地思考“空间是什么”,而是去思考“空间能做什么”。
Crossboundaries×智能家居→爱空间(i-living),是对未来世界的住宅空间的构想,呆板的批量复制式住宅将不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于个性化、灵活性的需求。i-living结合目前互联网模式及人工智能技术,并对这一现象做出回应,提供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i-living将会是一个敞开的平面空间。智能技术将赋予空间可调整性,以满足住户在不同时期及情形下的需求,创造出不同的情境、氛围和私密性。
它将i-living这种表皮植入开敞的空间,并分为未来世界1和未来世界2两种。未来世界1中的i-living有充电模式(找到一个柔软舒适而完美契合身体的表皮形状,在柔和的气味和轻松的音乐中睡去,当人醒来时,玻璃会慢慢变成80%透光),交换模式(根据控制面上的设置,空间会随着实用功能去发生变化),能量模式(需要运动时,一台跑步机从i-living中展开,屏幕影像会随着跑动而移动,音乐会刺激跑步节奏),唤醒模式(以预约事件为例:一小时后约谈客户,使用者快速操纵控制面板:洗浴、启动。地板的中心张开微微震动,人走向房间中央,水从头上方流下来)。
未来世界2:在未来很多建筑将会被闲置,以前的邮局、银行、酒店还有店铺都会消失;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不再需要这些空间,因为我们有了互联网。I-living的智能表皮会应用纳米技术、微观力学和微观系统科技,会变得灵活可调整,这会从本质上改变物体的性能和操作方式。所有空间变得很灵活可调节。所有的闲置空间将被利用起来,这不仅是激活这些空间,还让它们变得具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从而增加环境的可持续性。比起传统住宅,i-living可以节约很多自然资源,比如水资源等。
社区公共空间中的交互设计存在以下三种直接交互: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人与公共空间的交互、公共空间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因此反馈性存在于人、环境、空间三者之间,老年人对环境的感知比较迟钝,空间的交互设计将充当人与环境之间的“中转站”,所有的信息与资讯都将从空间中获得,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来判断环境的变化,包括:天气状况、外部交通状况、社区活动、其他社区老友的情况等,这些都能通过空间的转化而直接获取。这个设计潜在的交互是连接了老年人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产生打破空间距离的交互。
交互设计结合社区公共空间可以看作一个社区的“资讯中转站”,它独立存在便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某些资讯服务,而社区多个“资讯中转站”组合可以提供更为复杂、丰富的界面与服务。将它扩大到城市层面的应用,结合城市空间的公共资讯和可持续性的自然景观,在城市的实体公共空间中形成虚拟实体共生的资讯网络。
传统的城市活动需要土地、建筑、道路等方式,由于资讯科技的发展改变人们多种城市活动行为,其造成活动方式的改变,反映在城市空间结构上。电脑、通讯及媒体科技被认为是型塑未来社会的重要因素,科技带来社会知识传播力量。
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关注高龄者居住环境中公共空间的问题,能够有效反映出中国老龄化进程中的现状。本文通过案例来探讨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是一种符合“老龄化”和“社区公共空间”理论研究体系的研究方法,同时对空间中交互设计的设计方法与原则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将它运用到了设计实践中,应对调研中产生的问题而去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交互设计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发展趋势,并体现出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