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经济危机、生态危机有目共睹。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优化结构,转换动能,提高能效,绿色发展成果显著;山变绿,水变清,雾霾变少,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可以说,“十三五”是目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
湖南益阳桃江县的大华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这里也是著名作家、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莫应丰先生的故乡。在莫公笔下,曾有一条美丽小溪穿村而过,流淌在《驼背的竹乡》《麂山之谜》等小说的字里行间。但是到扶贫干部朱明星驻村时,这条小溪早已被严重污染。
朱明星动员村民主动关停养猪场,积极利用大华村毗邻桃花江大竹海的优渥地理条件,大力推动大华村发展竹笋产业,创建竹笋产业示范村,同时又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竹下养鸡”等发展模式。如今,小溪恢复了清澈,村民的收入也翻了番,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大华村成功实现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蛻变,只是我国千千万万个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在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38年来扎根荒漠,治沙造林21.7万亩、封沙育林草37.6万亩,培育壮大沙产业、发展高效复合型林业,荒漠从绿洲变金山;湖南大力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規划,推动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沟渠塘坝清淤、湿地功能修复等“四个全覆盖”;在陕西镇坪,沿着“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产业富民”发展方略,经济生态化让陕西“南大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利双赢……
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各地打造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鲜活样本。
国家铁腕治污,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时,个别地方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偏离党中央决策部署,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能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生态环保领域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症和突出问题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问题及时通报曝光,用铁的纪律守护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我们必须明白,过去多年高速发展积累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生态环境治理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
2019年9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趋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设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足可见,党中央始终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源自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为生态环境描绘美好蓝图。“十四五”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遥望星空、看见青山的梦想,离每一个中国人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