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态化理念的不断推行,教育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体育注重人与自然的相统一。高校生态体育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与社会趋势充分结合的产物,高校实施生态体育教育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养,还能在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心理能力。如何在现如今高校生态体育课程建设背景下开展健身气功课程改革成为众高校着重关注的一项问题。
【关键词】生态体育;健身气功;高校体育
引言:本文主要通过高校生态体育课程浅析以及高校生态体育课程建设视角下健身气功课程的改革途径两部分就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改革这一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思考,希望能够给予相关高校以及教学人员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高校生态体育课程浅析
1.生态体育提出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与自然相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着重关注的一项问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愈加重视影响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因此生态体育理念便出现了,其主张的是一种引导学生回归自然生活的教学理念,注重开发阳光、水以及空气对于人體健康的价值,从保护自然的角度出发,充分协调自然环境、人类、教育以及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高校生态体育课程需要在现有、健康的自然以及深灰生态环境背景下,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对以往的体育教学进行适时创新,其具有不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通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与自然以及社会环境进行亲密接触,在锻炼身体、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经验,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以及实操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高校生态体育课程特性
(1)自然性:随着现如今我国社会结构以及运行模式的不断变化,现代体育也在不断成熟,并以令人惊奇的速度推动体育教学朝国际化、科学化以及高水平化模式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高校生态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与教师带领学生,以自愿、自乐以及自由为原则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学课堂的束缚,亲近自然、社会的过程,通过此项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接近自然,提升学生自然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开放性:高校生态体育课程开放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现有教学空间的转变,既有以往的封闭式教学环境转向户外乃至于野外等开放式教学环境。高校在开展相关生态体育课程前期应该积极与学校周边具有生态体育教学资源的单位进行联系,将城市中的其他公共资源以及绿地、自然环境与教学活动进行充分融合。生态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突破传统教学课本知识的束缚,其运用现有的教学手段积极扩宽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视野,充分发挥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以创造性,达到教学目标多元化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生态体育课程建设视角下健身气功课程的改革途径
1.注重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价值
从各大高校课程设置角度进行分析,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依旧采用传统固定的班级授课模式开展相关教学,将健身气功课程与班级授课制进行紧密结合,能够保障授课内容、授课进度以及授课时间的一致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节约学校现有资源,解决学校健身气功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学校在开展健身气功课程前期一定会由于各种因素遭遇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想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进行不断的调整、革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开展教学能够保障学生能够以系统课程的形式对健身气功的相关知识具有一个全面地认识,而不是其他教学过程中零散的内容。在开健身气功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不断引导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积极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学生不同学生学习进程以及深度存在差异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学进度进行适时调整,从而实现灵活教学的目的。
2.适时引入选科分类制
对于一门新兴的课程,高校要做的不单单是加大对于课程的宣传力度,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不断对课程进行适时改革,将课程推向更高的层次。高校在实施健身气功课程改革过程中,不但要以班级授课制的公共必修课程作为基础,还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生态体育理念下的健身气功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分类,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选修课程具有自由性极大的特点,因此教师难以控制班级的男女比例情况,极易造成班级结构的不合理,因此学校可以以自身情况作为基础适时对选修班级的人数以及男女比例进行控制。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健身气功课程的一种延伸与升华,这就要求需要必须必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如若学校健身气功师资丽玲不足、人才短缺,那么选修课程就难以开展。
结束语: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背景的不断变化,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成为时代发展的一大理念。生态体育的出现无疑是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成果。在生态体育课程建设背景下对健身气功课程的实施进行适时改革,能够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自然保护意识,实现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全面发展,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甜甜,陈学超,唐艺.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的价值和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5):228-230.
[2]孟帅,胡宝华,陈頔,金萌.网络课平台在高校健身气功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3):47-48.
[3]杜朝辉.健身气功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健康促进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3):24-25.
[4]李龙云.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发展与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1):21-22.
作者简介:孔琳琳(1981.6.25),女,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市 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