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5年开始,汉沽文化馆策划举办的“全国评剧新苗展演”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五年,先后培养了300余名评剧新苗,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评剧传承从娃娃抓起的知名品牌活动。笔者从策划组织到舞台展示,亲身经历了五年来活动的全过程,目睹了评剧艺术在少年儿童中间逐步普及,一株株评剧新苗茁壮成长的喜人景象。所谓新苗,并不是一般小孩子的学学唱唱,而是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具备一定演唱和表演水准的少儿评剧表演人才。同时,还要具有相当明显的艺术潜质,具有较好的培养前途。本文根据笔者培养、辅导少儿评剧学员的经验,提出一些培养更多更好的评剧新苗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评剧 新苗 展演 启示
一、新苗成长需要优质的土壤
评剧新苗的成长也需要土壤,这个土壤就是社会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和谐发展,评剧的艺术氛围浓郁,戏迷票友众多等多个方面。
汉沽位于滨海新区北部,文化底蕴丰厚,群众文化非常活跃,特别是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悠久历史和骄人的成果。在汉沽,街头巷尾有戏迷谈戏,公园广场有票友唱戏,剧场舞台有老中青三代同台演戏。特别是一批小新苗的出现,年龄虽小,可唱起戏来,个个字正腔圆、有模有样,受到戏迷的由衷喜爱。2009年,汉沽评剧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市级非遗项目,截至目前,汉沽拥有8位“中国评剧十大名票”和9朵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汉沽作为“评剧之乡”实至名归。
汉沽评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职能部门的辛勤工作。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滨海新区群众文化,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别对汉沽具有百年传承历史的评剧活动,从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累计投资已经超过200多万元。汉沽文化馆紧紧抓住评剧传承这一大优势项目,在深挖文化底蕴的同时,围绕评剧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积极辅导业余评剧骨干,增加演出機会,培养壮大票友和戏迷队伍,营造评剧文化氛围。坚持从娃娃抓起,抓好后备人才培养,与茶淀中学、高庄小学、汉沽中心小学等制定评剧教学计划,定期到学校普及评剧知识,把评剧艺术引进校园,让中小学生通过听、看、学、演了解评剧,并亲身体验评剧的艺术美。汉沽文化馆少儿评剧传习班成立之后,培养了一大批小戏迷、小票友,其中的佼佼者获得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得到很多评剧名家的认可。为更好地培育这些评剧新苗,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展示才华、锻炼成长,策划举办了“评剧新苗展演”和“少儿评剧节”等活动,在滨海新区搭台,邀请全国优秀评剧小选手来滨海新区进行展示交流,打造了少儿评剧传承特色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特色文化影响力。有这样的社会环境、艺术氛围和高水平的展示舞台,为评剧新苗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健康优良的种子是新苗成长的必要条件
新苗的长成,必须首先是一颗健康优良的种子,这就是自身条件的诸多因素。学习评剧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一定的艺术天赋,同时,形象气质等方面都是基本条件。学员李静怡,从小受奶奶的熏陶,显露出惊人的演唱才能,不仅聪明还具有相当的悟性,6岁时已经会唱好几段了,而且音色透亮、韵味十足。虽然存在张口音太大,吐字不太讲究,表演不太规范等问题,但仍然不失为一棵好苗子。通过唱法方面不断地对其纠正训练,进步很快。同时,从戏曲的指法,台步、圆场开始进行表演训练,使她的演唱更加丰满,很快得到广大戏迷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成为最早获得“小梅花”金奖的学员。
三岁半的崔博恩,话还说不清楚,但是他的音准、节奏和表演都很有天赋,笔者试着教他一段,一周后果然有模有样,非常惹人喜爱。半年后他登上了中央11套快乐戏园栏目的舞台,连续两次荣获滨海杯全国少儿评剧展演新苗奖。2017年他登上了中央电视台11套“过把瘾”栏目的宝贝亮相节目,深受广大戏迷朋友的喜爱。
发现好苗子,要抓住不放。即使孩子当时不想学、不愿学,但是,要尽量想办法让他学,最终还可能有好的结果。蔡雨阳刚进学员班才三岁半,她聪明伶俐,有较好的自身条件。但是她爱跳舞,不喜欢评戏,每次来课堂转一圈就走,谁也拧不过她。对此,笔者首先给她营造一个接触评剧的环境,在家里反复播放评剧唱段,通过熏染,逐步让其熟悉唱段。同时,在学习班里,可以看、可以听,不强求她演唱,并不给她过多压力。后来,她在家里学会了唱段,开始不敢唱,在大姐姐们的带领下声音放开了,就这样开始了正常的学习。宝坻电视台“开心双休日少儿评剧擂台赛”中,第一次参赛的蔡雨阳在比赛现场打动了评委,连闯“三关”,获得最佳表演奖。2014年,蔡雨阳获得在江苏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
三、园丁的辛勤栽培是新苗成长的关键
连续几年的评剧新苗展演,除了汉沽的新苗之外,还有来自京、津、冀、黑、吉、辽等地区的许许多多评剧新苗参加展示活动。从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看,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也就是说,师资水平在少年儿童评剧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初始阶段,启蒙老师十分重要。这其中家庭的影响占绝大多数。往往是祖辈的爱好直接影响到孩子本人,外地来参加新苗展演活动的学员,很多都是长辈最早启蒙的,日常的熏陶使他们渐渐进入了艺术之门,而长辈水平的高低对孩子的艺术成长也很关键,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过了启蒙阶段,接下来就应该进行比较系统的训练和培养,这就需要较高水平的师资,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甘愿做一个园丁来培育这些艺术新苗。在每年的新苗展演活动期间,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老师作为活动总顾问都亲自到场,特别是首届活动期间,正赶上谷老师脚部手术不久,仍然坐着轮椅参加了活动全过程,令大家非常感动。她表示,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评剧在孩子中间传承,评剧如果没有后备人才,就没有生命力,我们有责任把自己的艺术经验传给他们,让这些评剧新苗健康成长,评剧艺术才能大有希望。同时,还邀请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吴博丽、张俊玲、剧文林等作为特约嘉宾,不仅现场为评剧小新苗指导和点评,而且与孩子们同台表演,一招一式,亲自示范。这样近距离、面对面的辅导和舞台上的传帮带,为小新苗创造了求之不得的学习机会。大家普遍反映,通过各位名家的点评指导,可以帮助学员找出缺点、克服不足,在原有水平上实现新的提高。同时,有机会与名家同台表演,这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忘经历,将成为学员艺术学习道路上最难忘的经历,值得认真把握和加倍珍惜。
四、多方面的营养助力新苗茁壮成长
新苗的成长需要营养,一方面是外界提供的环境因素;另一方面是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学习评剧艺术,在不断增强演唱和表演能力的同时,要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在艰苦条件下锻炼成长。在评剧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带领孩子们与文化志愿者一道深入街道社区和田间地头表演,冬天顶风冒雪,夏天风雨无阻;不论观众多少,大家都认真完成节目表演。艰苦的条件增强了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大量的表演实践提高了表演水平。
新苗展演活动期间,为来自各地的评剧学员打造了一个互相學习交流的良好环境。我们看到,三天的活动时间里,小新苗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有的为一句唱词、一个动作互相学习;有的临时搭档,排演经典唱段;有的一起到海边游玩。相聚虽然短暂,但孩子们心灵的沟通和艺术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因评剧传承而结缘,因彼此的学习需要而成为好朋友,临别时都依依不舍,相约来年再相会。
在新苗展演活动期间,我们还借鉴平时培养锻炼学员的经验,不断创新展示形式和表演内容,为新苗成长提供多方面的“营养”。一是把交流展演的舞台搬到基层群众之中,2019年的新苗展演活动走出滨海新区,先后在津南、宁河、武清等地举办10场评剧新苗唱响津门演出,累计惠及现场观众约2万人次,让小新苗从小得到“接地气”的锻炼,这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是展演内容广泛多样。倡导、鼓励创编青少年题材或更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小评戏,组织小新苗排演,吸引更多青少年观众。三是丰富表演形式和内容,增加评剧经典片段、折子戏的展示,综合考察唱、念、坐、打的基本功。四是在展演期间,组织小新苗参观游览滨海新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学习评剧艺术的同时,感受滨海新区改革创新发展新变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五、登台表演是新苗成长的必经之路
戏曲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表演,评剧也是如此。学员在评剧学习过程中,登台表演是必经之路,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终形式。那么,学到什么程度可以登台,登什么样的台,以怎样的形式表演等等,都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不能一概而论。从笔者教学经验和新苗展演活动的实践来看,可以说,基层舞台是锻炼意志力,增加舞台实践经验的场所,而专业的舞台更有利于艺术细节的运用与提高。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不断的展示表演,使学员的艺术水平迅速提高。在滨海新区,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消夏晚会、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都安排一定的少儿评剧表演,悟性好、进步快,又赶上机遇的学员可能很快就显露头角。像李静怡、蔡雨阳、崔博恩等较早就接触到评剧,而且天赋好,通过学习,很快就可以登台表演。“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8春节大联欢,学员崔歆睿、关淇匀与谷文月一起表演了新派名剧《小桥送线》得到了现场艺术家的好评,深受广大戏迷朋友的喜爱。这些难得的舞台实践反过来也促进了学员表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评剧教学过程中,适当选择一些评剧竞赛活动,可以给学员增加压力和动力,如果能够取得好成绩,则可以大大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像汉沽电视台、宁河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评剧票友大赛,天津宝坻举办的环渤海评剧票友大赛,全国戏曲小梅花评选竞赛活动等。通过参赛,许多学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在他们的学习道路上成为一个个加油站,鼓励着他们不断向新的高点攀登。
同时,媒体的宣传和现代化传播手段为新苗展示提高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随着表演水平逐步提高,许多媒体也不断进行宣传报道,开始是滨海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报道和展示节目,录制专场,制作《六一儿童节》特别节目和专题访谈节目等。后来,其他省市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戏曲栏目和少儿戏曲频道,纷纷邀请新苗录制节目。在今年全国新苗展示活动期间,组织百名评剧新苗与谷文月、曾昭娟、张俊玲等评剧名家拍摄制作了评剧戏歌《我爱你中国》,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节目在学习强国等平台上传播,有30多万人次观看,由此掀起的评剧热潮赢得了广泛赞誉,形成了“评剧花开津门艳,滨海传承有来人”的生动局面。
(作者简介:李桂霞,女,本科,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评剧与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王玲)